習慣了大公司工作方式的人,可能不適合創業。
文/符星晨
在北電網絡加拿大公司、北電網絡中國公司和摩托羅拉公司打拼之后,2001年何慶源加入了諾基亞公司。由于疾呼“中國3G時代”的到來,他被譽為諾基亞中國的“3G總裁”。如果一直留在諾基亞,何慶源的去向可能將是亞太區或者芬蘭總部,但他認為,自己的根在中國,應該在這里繼續他的事業。2008年10月,何慶源從諾基亞西門子公司大中國區董事長的職位上離開,成立旻華投資,變成了一名天使投資人,并同時擔任三家美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和兩家中國央企的外部董事。與此同時,他還有一個身份:AAMA 亞杰商會的現任會長。自從2004年成立商會開始,何慶源作為其“搖籃計劃”的導師,與譚智、雷軍等人共同對入選的年輕創業者進行輔導,樂在其中。同樣是在2004年,何慶源也投資了他的第一個項目,提供加密技術的“太極聯合實驗室”。2006年他又投資了母嬰社區“媽媽說”,此后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何慶源組建了旻華集團的天使投資基金,用自己幾十年來的行業經驗和積累幫助創業者成長。雖然曾在外企身居高位,但在做天使的日子里,何慶源感覺自己更有價值。
移動通信領域的機會
《創業邦》:請介紹一下您所投資的公司吧。
何慶源:我投項目的特點就是全是移動領域的企業,因為這個是我最懂的行業。到現在我一共投了10個公司。我從2006年開始投資,到現在有五年。短期內能上市的大概是星河亮點,做TD-SCDMA測試儀表的公司,現在國內市場它的份額在60%以上,明年會排隊創業板。
還有幾家公司,正在培育過程中。一個是銀信網創,做電話錢包的服務,他們用四年多的時間建立了一個平臺,這個平臺一邊是工行、農行、中信等五大銀行的借記卡系統,另外一面是中國電信的接入系統,都是全國性的。平臺上可以做很多業務,包括B2C和B2B的。舉個B2B的例子,奶企的經銷商要買牛奶,原來用現金交易比較多,加上收到款之后要統計,整個交易的發貨周期可能到24個小時以上,F在通過這個系統,奶企會注冊一個號碼,所有下游經銷商都可以通過打這個電話,按說明直接從經銷商的借記卡賬戶中扣錢到蒙牛的銀行賬戶中去。而且這個電話只可以用來訂牛奶,安全性有保證。以前我們提小額支付提得比較多,但僅僅小額支付的話,通過手機沒法做B2B業務,F在通過這個平臺,奶企、經銷商和銀行的效率都提高了,發貨周期從原來的24個小時縮短到幾個小時,F在他們已經有了幾十萬用戶。
還有一家比較有趣,是個做下一代搜索引擎的公司,總部在加拿大,CTO和研發團隊在中國。它的語義搜索很先進,有很多人工智能的技術。我不久前投的一家也很有意思,是在手機上做彩票應用的。不過另外有幾家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我正在幫助他們成長。
《創業邦》:您投了很多公司,在AAMA也輔導過很多創業者,您對創業者,尤其是通信行業的創業者有什么樣的建議?
何慶源:我覺得創業機會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在通信行業,有很多洗牌的機會。十幾億手機用戶放在那里,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應用能夠為他們服務,即使只有5%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是個大生意了。其實日常有很多應用,在互聯網上免費,但是在手機上能夠收到費。例如我投資的彩票應用,對于很多人來說,不會在大街上的小店買彩票,在互聯網上買也覺得支付比較麻煩,但如果手機上有這樣的應用,我每天支付兩元錢來買是很有可能的。像這類普通用戶喜歡的東西,搬到手機上有很大的市場,很多原來不是用戶的人都會參與進去。
另外一個比較大的機會,我覺得是三網融合。在我看來,三網融合現在很明顯的是以廣電這條線為主,與移動運營商相比,廣電系統其實比較封閉,所以在三網融合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解決,包括賣硬件、賣網絡、賣系統、賣應用,有問題就說明有機會。
《創業邦》:像您剛才說的,一些已經存在于互聯網上的應用搬到移動互聯網上有機會,但是像百度、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還有很多其他領域的大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會侵占很多創業者的地盤。
何慶源:大公司想切進來,這是肯定的,但是大公司的靈活性不像創業者那么高,我覺得小公司還是有很多空間的。拿我投資的銀信網創舉例,它像中間人一樣,把銀行和中國電信這兩個大公司牽在一起了。你想,兩個那么大的國企,自己談能談到一塊兒去嗎?開會就要開兩年。通常他們的做法都是CEO見面、行長見面,確定合作,但是到了執行層面,會發現一邊是講通信語言,一邊講金融語言,根本談不到一塊兒去。所以有時候就需要小公司在中間牽線,這也是創業者的機會。
成功會變成包袱
《創業邦》:您之前是諾基亞大中華區董事長,您對現在諾基亞的發展怎么看?很多人覺得它已經在走下滑的曲線。
何慶源:從全球的角度來看,諾基亞的手機在北美市場就一直沒有打進去。在美國,手機銷售大部分是通過運營商,他們在美國一直做得不好,產品跟不上,和運營商的關系也沒搞好。這些年歐洲是諾基亞比較大的一個市場,但現在iPhone給它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其實iPhone到目前為止,從數量上來看沒有做得很大,但是占了很頂尖的市場,賺了很多錢。我覺得諾基亞有些輕視iPhone了,現在iPhone之后還有Google,可以說諾基亞走慢了一步,在全球丟失了一步先機。
但是我覺得,不能說蘋果在這個位置上就沒有風險了。蘋果現在還是一個產品導向的公司,因為產品好,大家都買它的產品,其實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講,不喜歡蘋果,在App Store里面運營商是賺不到錢的,蘋果也很強勢,不讓利。但是沒辦法,用戶喜歡。但如果用戶有一天對你的產品不滿意了,他們就會狠狠地罰你,摩托羅拉曾經就是這樣丟掉市場的。而且蘋果和運營商的關系又不夠緊密,一旦被用戶質疑,可能就會有同樣的遭遇。
談到諾基亞現在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我覺得他看錯了兩點。第一點是TD-SCDMA,他們沒想到過TD-SCDMA會做這么大。中國一年賣兩億多部手機,TD-SCDMA今年可能占到4000萬部,而諾基亞的TD機型很少,電信的CDMA2000也是如此。等于是放棄了40%的市場,靠一億多GSM、WCDMA手機,而且市場上有iPhone、Gphone,下有山寨機,所以諾基亞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是一直在下降。
其實我們中國區曾經和公司建議過TD的重要性,但總部不相信TD真的能做那么大;也談過翻蓋手機,但高管都不愿意聽。所以公司現在要考慮怎么樣去重新組織業務,看新的CEO能不能帶來些新的想法。因為成功有時候會變成包袱——原來的領導層,從90年代開始一直成功,但第一次成功不代表第二次也能成功。事實證明,他們現在就沒有成功,所以如果新的CEO能把原來大公司的自傲心態改掉,說不定還有機會。
《創業邦》:諾基亞這幾年也收購了很多移動互聯網的小公司,但在這方面的表現還是不太好。
何慶源:至少在國內的移動互聯網這方面,很多時候都是總部直接插手管,但移動互聯網應用真的和當地的文化等方面息息相關,芬蘭總部那么遠,直接管肯定管不好。所以說職權過于集中導致了公司整體的滯后。
《創業邦》:中國分公司其實權利不是很大?
何慶源:嚴格來講,每個國外大公司的大中國區也好、亞太區也好,都是以銷售為主,當然也有研發,但很多都是由總部來直接管的。對于區域的職業經理人來講,能看到的東西非常有限,我覺得以前自己70%、80%的時間是放在銷售上的。在戰略方面,基本都是由總部制定的。從前我們還好一點,現在越來越是如此了。當時的總部領導很支持中國市場,敢去做投資,例如把所有的低端手機放在中國做研發。這種低端手機占整個諾基亞2004年銷售的40%多,這個決策對于公司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后來他們慢慢把權利集中在芬蘭總部,國內市場不好做了。大的外企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毛病。
《創業邦》:那么談到創業者,現在有很多人從外企離開,自己做企業,但是我們看到,他們并沒有延續在大公司時的成功。您怎么評價外企職員出來創業?
何慶源:習慣了大公司工作方式的人,可能不適合創業。例如說,假設創業之后你還遵循在大公司里的那一套花錢方式,大手大腳的就不行了。而且大公司里,每個人的職責分得非常細,但如果你只懂某個很窄的領域,可能成功創業的幾率會比較小。
而且如果一個人在國外公司做了很久,他的機會成本會很高,包括工資等各方面,這會使得他很難放棄。如果他放棄的原因就是被外企辭退,才選擇去創業,成功的幾率就更低了。從我個人的角度講,我覺得外企人創業的風險比較大。我比較青睞本土的草根創業團隊,他們很有創業精神,相信自己能做好。而且我覺得年輕一點的創業者會更有激情,包袱也小。我投資的創業者好幾個都是30歲出頭的,有的才20幾歲。
創投環境有待改善
《創業邦》:您之前是在外企從事高管,現在也是很多企業的董事,為什么又選擇做天使投資呢?
何慶源:在外企做大中國區高管,再發展的話,會去亞太區或者總部,但我不太想去,我的根應該是在中國。做投資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機會,通過注資和其他的資源去幫助創業者。當然我也知道,天使投資所投的公司里面大概有八成會死掉,這是正常的。以前有個統計,在兩萬個創業的公司里,有100個左右能拿到融資,最終上市或者被成功收購的只有10個,這10個里面可能只有1個成為一個百億美元公司,所以說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從成功率來說,創業是不如打工的。但我覺得,我在國內那么多年,有很多通信行業的資源和經驗,知道怎么去幫助創業者,在這個領域做投資的話,可能成功率會高一點,應該去試試。如果10個里面能有兩個甚至三個公司成功,對我和創業者來說都是好事。
《創業邦》:您對現在國內天使投資環境是怎么看的?
何慶源:國外已經出現了一些“超級天使投資人”,國內做天使的還是比較少,F在國內的VC手上有很多錢,都想投大一些的案子,第一輪可能都不愿意投了,第二輪開始才愿意投。因為他的時間是有限的,看早期還不如看晚期,風險還更低一些。這就導致很多早期項目沒有人去關心,所以這個其實是天使投資人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用更好的價格投進去,拿更多的股份。
包括國內政府引導基金在內的很多基金,不喜歡看早期項目,一進來就先看公司有沒有資產。剛起步的小公司肯定沒多少資產的,像星河亮點,去年在融資之后,創業者和我說我們需要考慮買個樓,我說:“不會吧?融資不是為了買樓的,租個樓不是更便宜?”但后來我發現國內很多公司都覺得固定資產很重要,沒有資產只有業務,很多事情辦起來有困難。
《創業邦》:在國內,像銀行貸款這些都對企業資產有很高的要求。
何慶源:所以說國內還沒有形成像硅谷這樣的風氣,來推動創業型公司的發展。我們亞杰商會的下一個五年計劃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些白皮書,希望能夠給政府一些建議,產生正面的影響,讓國內的創業公司得到更大的支持,不要什么事都看資產。一個資產很多、發展疲軟的公司,比不上有很好項目的創新型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