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唯一獲準在中國獨立運營的外資保險公司又被放到了命運的分叉路口。
文|CBN記者 陳偉
友邦保險曾經是內地200萬保險從業人員心目中的“理想國”:理念先進,待遇優渥且為人所尊重。不過,自友邦的東家AIG決定將這項優質資產變現以填補在金融危機中欠下美國政府的巨額債務起,這家公司的命運似乎就坎坷起來了。
將友邦保險單獨分拆上市本是一個能夠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盡管母公司AIG傷痕累累,友邦卻一直在亞洲保持了良好的聲譽和現金流,今年第一季度,友邦稅前利潤上漲70%,達6.58億美元。并且,香港市場有著推崇金融股的悠久傳統。獨立上市不僅能夠緩解AIG的燃眉之急,同時有助于友邦在亞洲的業務發展和提高知名度。
然而今年3月份,熱衷于成為亞洲保險業頭把交椅的英國保誠保險拋出350億美元的高溢價收購計劃,使得缺錢的AIG打消了復雜的上市方案,決定將友邦出售。根據當時的估算,出售給保誠將比獨立上市多籌集至少100億美元現金。
現在,當保誠希望將收購價降低50億美元不成而反悔時,友邦才為浪費了三個月寶貴的時間而叫苦不迭,雖然保誠的退出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在6月7日的股東大會投票之前,保誠進行的內部調查顯示股東對于這項交易的支持率不到60%,遠遠無法達到75%的所需票數。F&C Asset Management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更是公開發表聲明,不支持該項交易。股東們認為出價過高,尤其是在幾個月的市場大跌之后,因此,他們甚至要求保誠的董事長與CEO辭職。
友邦管理層也不看好這項收購案,總裁麥智信對好友和業界表示若并購成功,自己將選擇離任,這對友邦在亞洲的業務持續發展勢必產生沖擊。同樣基于市場的表現,這筆交易結束也意味著最好的上市時間已經過去,反而離向美國財政部還錢的期限越來越近。
據稱,收購失敗的消息公布之后,AIG管理層曾經第一時間給員工寫信,稱管理層正在考慮新的方案,包括重新上市抑或保留友邦保險的業務。
然而重新上市依然是AIG的第一選擇。幾個月前,花旗與高盛、摩根士丹利對于友邦的整體估值都在350億美元上下,因此業界認為友邦上市約可籌資150億到200億美元。但時機已今非昔比,以香港上市的中國人壽為例,股價已從3月份的38港幣下跌至33港幣。選擇在香港進行增發融資的民生銀行更是遭遇了破發的尷尬。友邦上市能在多快的時間內完成,能籌集到多少資金都是未知之數。
所幸在決定出售之前,友邦保險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上市準備工作,期間所做的案頭工作以及聯系的潛在買家如今都可以迅速重拾。這些買家包括中國和新加坡的主權投資基金,以及渣打銀行這樣的潛在機構投資者。
如果上市順利進行,友邦在亞洲的主營業務也許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反之,友邦也許還剩下一條路可走:分拆出售。當保誠信誓旦旦要收購友邦之時,就已經打算將友邦中國這樣的資產分拆出售,國內的投資者一時趨之若鶩。現在看來,這也不失為最后一條掙錢之道。
友邦“三岔口”
01 獨立上市
在與保誠情投意合之前,友邦已經為在香港上市精心準備了超過半年,承銷商及戰略投資者都已經確定并開始運作。3個月之后,盡管市場發生了變化,但投行依然會欣喜于這筆大單子重新回到自己手中,據稱友邦正與中國及新加坡的主權投資機構及渣打銀行等進行接洽。
02 繼續保留
雖然AIG目前正缺錢,但此前的多項重組出售運作幫助AIG籌集了部分資金,包括將Alico出售給大都會人壽獲得了155億美元,這些都能稍緩AIG的資金饑渴。再則,AIG欠的是美國財政部的錢,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也不至于因為不能按期償還而被破產清算。在這種情況下,保留友邦作為未來的業務增長點也應該是可以選擇的。
03 分拆出售
AIG此前曾有意將友邦的中國業務分拆出售,據稱中國內地復星等投資機構都對此表示了強烈的興趣。友邦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越南等國家與地區的保險市場都占據了20%到40%的市場份額,對于亞洲本地的保險公司或者意圖在全亞洲建立保險帝國的公司而言,這些業務都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實在為現金所迫,AIG選擇了將友邦分拆成若干部分出售,也許所獲資金還能超過3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