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新規引發的銀行業融資不利于國外銀行信貸,對中國銀行業沒什么影響,內地A股和銀行業上市公司仍然值得投資
文/吳東華
金融危機后,國際銀行業監管機構達成提高資本監督管理的共識。英國、新加坡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警戒線提高到12%—16%以上,中國內地去年也從過去的8%提高到大型銀行11%、中小銀行10%,今年進一步提高到11.5%。原來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是7%,因核心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資本充足率的75%,這樣,核心資本充足率也上升到8.63%。公開數據顯示,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去年三季度末核心資本充足率依次為9.86%、9.57%、9.37%和8.08%,考慮到未來銀行信貸的進展和資本充足率需要進一步上升,于是監管者要求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
市場把新一輪銀行業融資潮歸結為去年信貸透支,筆者認為不盡然。因為原來的資本充足率只有8%,2009年下半年監管部門下發了《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規定核心資本充足率將從以前不少于資本總額的50%上升到現在的75%,并且規定次級債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25%,這說明隨著核心資本總額的上升,次級債的發行規模可以擴大了,這對銀行業來講是個利好。
新一輪銀行業融資數量較大,需要3000億元以上的資金。但是在內地股市融資的數量大約在1800億元左右,其余融資額可以通過香港H股、發債、定向增發等方式進行,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屬于心理層面。比如中國銀行計劃400億元的可轉債融資和H股集資500億元;招行10股配1.3股,融資不超過220億元;交行A+H股配股融資不超過420億元;華夏銀行決定擬發行44億元次級債。另外,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深發展、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銀行的再融資計劃均在進行中,另外還有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正在進程中的IPO上市。本輪銀行業融資潮短期造成股市下跌,但是中長期是利好于資本市場的。
巴塞爾協議新規對全球銀行業均有影響,僅2009年底亞洲銀行業需補充資本金1730億美元,才能到2012年底滿足新的資本金要求,但是這會使風險加權資產需減少2.2萬億美元,相當于亞洲GDP的13.7%。很明顯,在全球削減政府赤字階段,這一巴塞爾協議新規是對全球流動性的消耗,流動性會產生新一輪緊縮。雖然官方基準利率大多不會上升,但是美國隔夜拆借利率上升、中國官方允許民間借貸利息不超過官方利率的四倍等都告訴我們,民間利率或實際使用利率上升已成必然,對全球企業投資不利。
那么,本輪銀行業融資潮會不會影響中國企業的信貸呢?
去年新增信貸達到10萬億元左右,總信貸達到40萬億元,而2008年和2007年新增信貸都是5萬億元,總信貸分別為30萬億元和25萬億元。
中國銀行業監管規定存貸比為75%,從去年底全國居民存款59萬億元來看,信貸上限為44.25萬億元,但實際結果是40萬億元。去年底居民存款總額比上一年底增長28%,但沒有加薪潮,GDP增速為8.7%,今年GDP增速可能超過10%以上,全國出現加薪潮。因而可以認為,今年底全國居民存款總額比去年底增長30%、達到76.7萬億元左右是值得期待的,根據存貸比,信貸上限為57.5萬億元。今年央行規定信貸四季度均衡化,而不像傳統那樣集中于一季度,這并非在控制信貸總額。上海今年房貸還在增長,所以,央行把今年信貸控制在增長25%即50萬億元,恐怕比較保守。
綜上所述,巴塞爾新規引發的銀行業融資不利于國外銀行信貸,中國銀行業撥備總額達到1萬億元,應付地產壞賬夠了,因此中國銀行業值得繼續看好。中國股市由于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推出,有利于機構資金杠桿率放大,與解禁股的沖擊具有對沖作用,因而內地A股和銀行業上市公司仍然值得投資。從2009年2月25日浦發銀行巨量拉升、巨量資金流進該股來看,本輪銀行業融資的長遠價值也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