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召回事件背后真正的故事遠非如此簡單。這是否是又一場廣場協議式的狙擊戰?
□ 文/郎咸平
20多年前,一紙廣場協議使日本經濟陷入了20年的衰退,至今沒有恢復元氣。而廣場協議的主導者美國,借助金融工具和高科技,成功拉開步步緊逼的日本數個身位。
25年后,日本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成功超越通用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商的豐田,陷入“召回門”。據媒體統計,因踏板問題,豐田目前的召回數量已超過其去年718萬輛的全球銷量,為此將付出約135億元人民幣的代價。
大家在看熱鬧的時候,想想這幾個問題:豐田召回事件公眾關注度為什么陡然上升?美國車召回真的比日本少嗎?福特召回的次數和數量比豐田只多不少,為什么美國媒體不窮追猛打福特呢?
豐田的確應該為它的產品質量問題付出代價,豐田召回事件背后真正的故事卻遠非如此簡單。這是否又是一場廣場協議式的狙擊戰?
潛伏
帶著上面的問題,很多事件一深挖,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為什么美國媒體窮追猛打豐田?因為迪米特斯·比勒,這個豐田汽車北美公司的前雇員,源源不斷地向媒體提供獨家猛料。這無疑是福特設的一個局,比勒就是福特扭轉時局的關鍵。而這個局,前面是一場悄無聲息的“潛伏戰”,后面又是一場招招斃命的“狙擊戰”。
潛伏戰的第一步,物色人物。比勒在高等法院幫福特汽車辯護了幾個大案,于是很快得到福特汽車賞識,邀請他參加“下一代訴訟律師訓練計劃”。而這是福特的“黃埔軍校”,每年在全美范圍內只物色大概16名青年律師。
第二步,全面培養。福特專門給他安排了三個月時間,在福特全球總部的法務部專門研究汽車相關的法律,乃至工程的各種問題。而他把1995年到1997年福特所有的官司都研究了一遍,告訴福特在集團訴訟里什么特征的原告容易挑出毛病,什么樣的最好要避開。
第三步,準備潛伏。福特真是老謀深算,這么聰明的律師,福特竟然最后沒把他留在自己的法務部里。培養好了之后,福特讓他回到自己的律師所,遇到案子時才委托給他。所以豐田看到的是:這個人幫福特打官司是一打一個準,而且對各種各樣的汽車事故都了解得十分清楚。所以2003年,豐田禮聘比勒律師加盟。
第四步,打入內部,竊取機密。表面上看來,比勒算是相當盡職盡責,三年里代理豐田應戰12場官司,每戰必勝。實際上呢?比勒后來在其公開說明中承認,“在為豐田工作時,便著手開始搜集,發現300起翻車事故的相關數據,在獲得豐田美國公司認可的情況下已被銷毀”。
而他掌握到的證據,可能足夠讓豐田過去十年里的官司都翻案。可是,他卻不急于借此要挾豐田,恰恰相反,他給豐田什么印象呢?他沒什么核心機密,而且已經被豐田用370萬美元的遣散費封口了。
等待
豐田卻不知道,這恰恰是狙擊戰的開始。成功的狙擊講求三個要素,第一是時機,第二還是時機,第三,仍舊是時機。
這第一個時機就是,要麻痹敵人,讓對手放松警惕,從而給你足夠的時間觀察和搜集他更多的弱點。雖然比勒是2007年離開豐田,可卻是在兩年之后的2009年7月24日,才把75頁厚的起訴書提交給了加利福尼亞中部地方法院。
出問題的汽車都是什么時候生產的?主要都是比勒在職和離職以后,原因何在?因為比勒讓豐田相信,福特的質量也是馬馬虎虎的,而在美國這種馬馬虎虎是無所謂的,只要豐田手里有比勒這樣優秀的律師。
第二個時機就是對自己最有力的時機。為什么福特不在2008年狙擊?因為那時福特重組尚未完成。而現在,福特的兩大美國競爭對手都在經濟危機中受到重創,現在還攔路的就只有豐田了。所以2009年,福特選擇了一個最好的時機給豐田布下狙擊圈。
出擊
2009年7月,比勒啟動訴訟。訴訟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把豐田腦袋蒙住,讓它無暇兼顧。
8月份,就在豐田忙于應訴之時,福特已經悄然把焦點轉移給了媒體。8月,美國發生雷克薩斯ES350撞車事故,加州公路巡邏隊長一家無一生還。福特又動員媒體公關,美國媒體鋪天蓋地都是這個新聞,電視更是不斷滾動播出。讓公眾都覺得這位隊長生前盡職盡責,而一家人無一生還,可見這個事故是多么慘烈。而造成事故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豐田車的質量問題。
9月14日,加州法院開始第一次聽證,豐田全部精力都投放在這個聽證會上。對于加州撞車慘案,豐田還在麻痹之中,覺得靠律師就能擺平,所以拒絕道歉,拒絕承認自己的車有質量問題。
然而,福特卻疏通美國調查部門,在背后開冷槍。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總局出面了,公布的不是正式調查報告,而是初步調查報告,因為這么短的時間,也沒法完成正式調查。初步調查的結論是:“事故發生當時,地板墊卡死油門,不合理的油門設計可能為事故原因”。換句話,就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目的就是要打壓豐田。
9月30日,豐田以為只要低頭認錯就可以息事寧人了,所以宣布召回380萬輛“腳墊門”汽車。可是還沒等豐田忙過來這個問題,媒體的狙擊點又轉向了豐田車的其他問題,甚至從美國掃向日本,操作豐田在日本國內銷售的“普銳斯”存在剎車失靈的問題。再把用同樣零部件的本田汽車也扯進來,最夸張的時候,華爾街日報日本專欄中十條里八條都是召回。
到了11月,狙擊點再次轉移,美國ABC電視臺在25日采訪美國汽車安全專家,他們說豐田這個維修方案是治標不治本的,制動系統的安全隱患沒有徹底消除。與此同時美國交通部連續發出三次新聞公告,嚴重關切豐田的問題。要知道,在11月當月中這樣的公告一共才有四個。
12月份,豐田承受不住壓力,又召回了380萬輛車。很快美國人就開始放長假過圣誕節了,豐田以為終于可以逃過一劫。可就在此時,美國已經把事件升級到貿易戰的層面。這樣,對豐田的狙擊就不僅僅是福特的事情,而是整個美國政府的事情了。
這就是最重要的第三個時機,政府全面介入的時機——國會調查,不過是為了調查而展開的調查。不幸的是,豐田高管此次來國會山似乎仍沒有擺正心態。他們沒意識到他們是來被羞辱的,仍在為系列事故極力辯解。其實這是豐田被美國折騰暈了的一個標志。
9個小時的聽證會,完全是美國國會議員設計好的。這個預設好的議程就是:先聽受害者控訴,再聽國會內的大佬定調,然后就請一個汽車專家來講解技術,讓人們覺得前面說的都是對的。
當然,他們心里的疑問還是非常多,這時候再請豐田章男同志上臺接受大家的問詢。換句話說,議員憋了半天的問題咆哮而出,而且越尖銳越有可能上晚間新聞的頭版頭條。人家就不是聽你道歉的,開聽證會就是為了損你的,所以人家故意準備了很多細致的工程問題,你還不能撒謊,唯一的答復只能是——“不知道”。這樣,美國老百姓看到的就是一個支支吾吾,啥也不知道的豐田章男。實際上,這個早已被設定好的聽證會議程,目的就是讓豐田當場斃命。
更重要的是,所有聽證會上的話都可能被律師用來起訴豐田。等待豐田汽車的,將是山呼海嘯一般的訴訟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