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區域規劃助力經濟結構調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5日 15:19  《經濟》雜志

  文/本刊記者 李惠男

  中國經濟版圖初現

  2009年12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我國2009年批復的第8個區域經濟發展規劃。2009年以來,國務院先后批復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和《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7個規劃,批復的區域經濟規劃數量幾乎是過去4年的總和,出臺速度前所未有。在國家級區域規劃之外,地方政府之間進行聯合規劃也是緊鑼密鼓:《廣佛肇經濟圈合作框架協議》、《推進珠江口東岸地區緊密合作框架協議》、《推進珠中江緊密合作框架協議》、海南國際旅游島、重慶“兩江新區”、深圳綜合改革配套。一時間區域經濟正以風起云涌之勢進入人們的視野。

  從國家級的區域規劃來看,政府希望通過整體布局,發揮區域優勢,促進特色板塊的崛起,未來實現板塊間的相互協作和良性互動。2009年國務院批復的8個區域規劃都有各自的期望和戰略重點,如海西經濟區要發揮獨特的對臺優勢,努力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遼寧沿海經濟帶要起到拉動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作用;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有利于提升江蘇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縮小蘇南蘇北發展差距;關中—天水經濟區則是支持西安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目前,我國經濟版圖已初步形成了東、中、西部并行,東部沿海地區較為集中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中國經濟大變局

  區域規劃主要是在城市規劃和工礦區規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任務是: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有效地利用資源,合理配置生產力和城鎮居民點,使各項建設在地域分布上綜合協調,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順利地進行地區開發和建設。區域規劃要對整個規劃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建設布局問題作出戰略決策,把同區域開發與整治有關的各項重大建設落實到具體地域,進行各部門綜合協調的總體布局,為編制中長期部門規劃和城市規劃提供重要依據。長期以來,區域規劃一直是我國規劃體系中一個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必須強化區域規劃。從“十一五”開始,我國已開始將區域規劃編制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明確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布局以及結構調整的重點和方向。

  2009年我國區域規劃密集出臺的背后,是我國經濟形勢變化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經歷了三種發展模式——從單純依靠外來投資,到三來一補加工為主的出口,再到以出口為導向的制造業。這三種模式無一不是以國外市場為增長動力的。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我國的經濟規模還比較小,形式也相對比較單一,這種發展模式還可以維持,隨著我國經濟體量的擴大和內容的豐富,外部導向型的經濟越來越難以支撐國內的發展。最深刻的例子便是,在本次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外貿受到嚴重的打擊,最終不得不依靠中央政府的大規模投資振興規劃。事實證明,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是不能把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放在國外的。中國的發展必須依靠國內的市場,通過完善包括工、農、第三產業整個經濟體系,合理調整各行業比重,擴大內需,形成產銷兩旺的良性循環,中國的經濟才能健康長久地發展。200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0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定下了基調: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在此背景下區域規劃同產業振興規劃,雙雙被賦予了保證經濟穩步增長,推動經濟轉型的重任。

  首先,區域規劃和產業振興規劃共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國現階段經濟增長模式主要是依賴對外出口,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外部。金融危機給我們原有的發展思路敲響了警鐘,未來中國的經濟必須從外需過渡到外需經濟和內需經濟相結合,并逐步以內需為主體的經濟。產業規劃是直接著眼于產業升級和產業調整,而結合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的區域規劃政策更具有宏觀戰略性和針對性。區域規劃的目的也正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政府對上海的要求是建設“兩個中心”,這顯然是適應了其產業升級,從制造業為主轉向金融服務業,對接國際市場的需求。而對海西區的扶持,自然是對接臺灣產業的轉移,加強亞洲地區區域融合。北部灣、環渤海、以及東北振興區域振興都可以看到國家在調整結構時,產業振興和區域規劃相結合的思路。

  其次,區域規劃要促使我國經濟均衡發展。目前,我國經濟總體依然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區域之間發展的布局不均衡現象比較突出。大部分的工業集中東部沿海,東部和中西部區域間產業布局不均衡。這種情況的產生受制于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國情國力,客觀條件要求必須集中力量,在有地緣優勢的東部地區以點狀或線狀突破。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已形成東、中、西部,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四大板塊。同時又劃分出若干個獨立活躍的經濟圈、經濟帶,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等。更進一步,還細分出若干個經濟區。中國經濟已經具備了網格化均衡發展的條件。同時,長期以來的非均衡發展也產生了諸多矛盾,如城鄉差距、地區間差距以及收入差距,這在客觀上要求今后的發展必須要采取均衡發展的方式。區域規劃則是實現均衡發展的科學依據和有力保證。

  區域規劃擔當著加快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的重任。正常在無外力推動的情況下,隨著經濟的逐步發展,產業結構將形成從沿海向內陸層層遞進的階梯型。先發展地區隨著資金和技術的積累以及各種成本的提高,原有產業失去競爭優勢要求升級,新的產業興起要求發展空間,進而產生轉移的壓力和動力。而次發展地區則順利地承接,實現經濟的起步發展。這一過程將是比較緩慢。但是,金融危機的發生客觀上加快了這一進程。同時,自發的產業轉移也存在不合理之處的。例如,有些地區為了發展經濟會允許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項目進駐。而科學統籌的區域規劃既能夠實現產業的快速轉移和升級,同時避免了自發無序的產業轉移帶來的弊端。在區域規劃之下,東部沿海的產業升級,除了實現自身新的發展,也將產生以點帶面的效應,輻射東部周邊地區,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更上一個臺階。對于有轉移壓力和動力的產業,政府將統籌規劃,加強地區間的協作,完善配套服務,使這些項目在中西部重新獲得市場,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未來還有大動作

  目前,從整個經濟版圖上來看,東部沿海地區仍然是“崛起”主角。從《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到《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和《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再加上長三角、北部灣經濟區、環渤海區域,新近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全國沿海地區將連成一條流暢的“金邊”。相比之下,在2009年出臺的8個國家級區域規劃中,僅有《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屬于中西部地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目前區域經濟多極化的布局還沒完全完成,中西部城市群,如重慶、成都、西安、蘭州等,有望成為布局的重點。未來,在中央政府的科學布局下,中國經濟將有望形成內部多極發力,區域均衡增長,產業先進合理,生態低耗高效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