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近一年的質疑、投訴、復議、再審之后,格力選擇了對簿公堂的陽謀
文/達瓦拉
前些時日,格力空調一紙訴狀將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當時這條“全國首例企業狀告政府機關”的新聞轟動一時。哪知近日格力又選擇與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對簿公堂,最新的消息是,格力下一步將發動更進一步的維權行動,將評審專家告上法庭。
這一系列訴訟的由頭都是一個,那是一年多前的一段往事:格力在廣東番禺中心醫院的空調招投標項目中鎩羽而歸,標的被一家出價更高的石化企業意外奪走。自從招投標結束后,備受委屈的格力便開始漫長的叫屈訴苦之旅,無奈得不到公正解決。政府采購中“潛規則”從來就不是一個秘密,但是落敗方敢跟政府機關叫板的寥寥無幾。格力此次維權折騰了一年多,如果是其他企業也許早就放棄了,但格力為什么還依然在繼續?而且維權力度越來越大?
有人說格力此舉是炒作。說這話的人就包括廣州市財政局局長張杰明,張杰明笑言,格力借此向政府施加壓力,再借媒體炒作,倒是省了幾百萬廣告費。的確,對于多年市場化打拼穩居空調市場第一的格力來說,這種炒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格力狀告廣州市財政局并不是魯莽狀況下的一時沖動,而是格力鐵娘子董明珠深思熟慮過的“陽謀”,從格力決定狀告廣州市財政局開始,格力就已經“穩賺不賠”了。
所謂陽謀,就是把一切都放在明處的計謀,它沒有隱私,沒有秘密。它幾乎一切都是透明的,所以它沒有破綻。實施者只要把握住方向借勢而動,推動一切必然的發展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此次格力訴訟,正是采取這樣的“陽謀”。
首先,格力希望給廣東本地政府部門、特別是政府采購部門中通過違規操作而牟取私利的官員敲一記警鐘。很多人都很佩服格力能打這場官司,在政府采購所產生的為數不多的糾紛中,一般都由異地政府采購引起,而起訴本地政府部門幾乎是天方夜譚。所以格力的行為會在本地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格力作為國內空調行業的老大,這種威懾作用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規范日后廣東當地的政府采購招標行為。
其次,格力希望對競爭對手“敲山震虎”。據了解,在此次采購項目中,吊詭的中標者廣東石化只不過是一個“托”,代理了兩家公司聯合投標,雖然沒有很確切的證據,但從招標文件對空調要求配置的技術參數上看,剛好跟美的和大金的產品完全一致。格力貴為業內霸主,看起來似乎并沒有必要對這2000多萬的單子如此大動肝火,但據《政府采購信息報》統計,2008年空調行業政府采購最大的標才1620萬元。在家電下鄉已經進入白熱化的形勢下,政府采購成為一個巨大的藍海,格力當然有理由在這個時機“恰當”的打壓對手從而占據先機。
第三,格力希望規范和監督政府招標采購。格力狀告廣州財政局,給企業處理類似不公平事情開了一個頭。很多企業或許以后將效法格力,如果覺得自己在政府采購招標過程中被“潛規則”,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格力做了許多企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有人說格力做了一次高明的“炒作”,也有人說格力訴訟很可能像孫志剛案之于收容遣送制度一樣,成為一個規范政府采購的標志性事件,但不管怎樣,對于格力來說,只要把其“陽謀”進行到底,那就是最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