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三把大火燒家丑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點不假。雅虎新任CEO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剛進公司沒幾天,就親自給所有員工寫了一封信,提出“三不”。第一,不準遲到(這也間接反映出雅虎近幾年遲到成風);第二,不準使用“Silos”(倉庫)一詞,巴茨稱,“Silos”這個詞讓她感覺好像回到了威斯康辛州的農場;第三,不得泄露內部電子郵件,原來巴茨發給雅虎員工的第一封電子郵件就被泄露給了一家科技博客網站。
微軟:員工上演潛伏
2009年2月18日,微軟人事部鬧出糗事。他們給25名剛遭解雇的微軟員工發了一封信,信中客氣地解釋到:“由于行政上的疏忽導致了遣散費的計算錯誤,希望員工能夠返還多支付的部分。”不僅如此,微軟還特別強調不及時返還錢款的懲罰措施。沒過幾天,微軟自己也意識到行為可笑,主動放棄追索,被專家評為犯下公關大忌。
微軟今年還有一樁糗事不得不提。2009年1月22日,微軟將前雇員米基·穆勒(Miki Mullor)告上法庭,指控他在應聘時說謊并竊取商業機密。2005年11月加盟微軟的穆勒確實涉嫌竊秘,他通過微軟配備的筆記本電腦下載了大量機密文檔。但穆勒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加盟微軟之前,他并不是一名普通員工,而是科技公司Ancora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他加盟微軟正是為了“竊取”微軟侵權的證據。Ancora利用穆勒掌握的資料于2008年6月起訴微軟及其客戶中的戴爾、惠普和東芝等公司侵犯專利。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微軟很失落,穆勒很滿意。
奶粉:15品牌藏炸藥
2009年4月2日,美國非營利機構環境工作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發布新聞通告稱,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檢測結果,美國15個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中檢測出可用于爆炸物和火箭燃料的化學物——高氯酸鹽。而更加令人膽寒的是,兩個高氯酸鹽含量最高的品牌,竟占2000年美國嬰兒配方奶粉市場總共87%的份額。雖然國際奶粉協會(IFC)同時發布聲明稱高氯酸鹽的檢出量仍在安全范圍內,但這一曝光還是讓美國父母心悸不已。也許是害怕炸鍋,15個奶粉品牌暫時保密。
肯德基:明星效應吃不消
肯德基想借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Oprah Winfry)做一次廣告,結果發現效果好得讓人有點吃不消。2009年5月,歐普拉受肯德基邀請為其一款號稱更健康的烤雞作宣傳。于是,“脫口秀女王”在節目中宣稱,觀眾只要在兩天的有效期內從網上下載兌換券,就可到肯德基領取一套含有兩塊烤雞的免費餐,結果全美的肯德基連鎖餐廳立刻人滿為患,公司不得不超負荷運轉。但在發放完400萬份“免費午餐”、已經無貨可發之后,仍有眾多消費者手拿優惠券前來就餐。肯德基不得不開展道歉行動,將優惠券延期(rain check),并再附贈一份飲料,以平息消費者的怨氣。
巴克萊銀行:客戶存款變欠款
來自蘇格蘭38歲的莫法特,在登入自己的巴克萊網上銀行賬戶后,驚得目瞪口呆:本來還有余額的銀行賬戶上竟有高達1000億英鎊的欠款!數額之巨足以收購深陷金融危機的巴克萊銀行三次。當天賬戶遭黑的并不止莫法特一個,巴克萊銀行事后發表聲明稱,這一怪象出自技術失誤。
美國銀行:天價索賠惹不起
收購美林證券讓美國銀行坐上美國第一大行的寶座,但顯然它的服務沒能跟上。一名叫達爾頓·基斯科爾姆的美國人對此怒不可遏,將美國銀行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其精神損失1.784萬億個萬億美元。這一數字長達25位,絕對算得上天文數字,連審理此案的主審法官丹尼·欽都很無奈,后者正是涉案650億美元的麥道夫一案的主審法官。基斯科爾姆抱怨的是美國銀行紐約分行的一名所謂的“西班牙女子”,她的劣質服務與這個天文數字一度成為美國人的談資。
可口可樂:廣告吹牛擺烏龍
可口可樂特別想將自己塑造成健康飲品的形象,卻手法不當,導致事與愿違。2008年10月,可口可樂在澳大利亞發布了一條廣告:可口可樂致人發胖、對人牙齒造成損害和成分中含有咖啡因的研究結論并不屬實。很快,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就正告可口可樂,它不承認自己生產的飲料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的廣告言論是“不可接受的”,要求可口可樂對此作出修正。2009年4月2日,經ACCC通告,可口可樂已經同意在報紙上發布修正后的廣告,并同時在其網站上公布一個可口可樂飲品與茶和速溶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比較圖表,算是弄巧成拙。
百事:連環疏忽釀大禍
2009年4月,兩名來自威斯康星州的原告Charles Joyce和James Voig將百事公司及其兩家經銷商一起告上當地州法院,指控經銷商盜用他們的商業創意,后來該創意被轉給百事并據此開發出Aquafina純凈水。法院受理訴狀并發出傳票后,百事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亦未派律師出庭,法庭于9月30日判百事棄權敗訴,責令百事公司向兩名原告支付12.6億美元。原來百事的法律顧問Tom Tamoney于9月15日收到出庭通知,而當時正值一場董事會將要舉行,忙于應付的秘書便將此事拋之腦后,釀成大錯。更不可思議的是,兩家涉案銷售商的代理律師均參加了6、7月的兩次庭審,而百事竟對此毫不知情。
美高檔化妝品品牌:集體“反哺”消費者
2009年初,美國網絡上開始瘋傳這樣一條消息:從1月20日到26日,全美各大商場的蘭蔻、雅詩蘭黛、迪奧、香奈兒、倩碧等17個高檔化妝品品牌將向曾經購買過其產品的顧客免費發放化妝品。每人限領一件,只要登記姓名即可領取。與以往免費發放大都是在搞促銷不同,這次高檔化妝品品牌“大出血”源自2004年結案的一場法律訴訟。2003年7月,美國一位消費者代表控告各大百貨公司和化妝品制造商違反反托拉斯法,將旗下產品以超高價格賣給消費者。美國消費者向來難對付。最終百貨公司和制造商同意補償消費者,也是為了日后保住市場。作為達成庭外和解的一部分,這些百貨公司和制造商同意向公眾免費發放總價值為1.75億美元的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