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方立鋒
2009年8月,依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評價結果,中國農業部發放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轉抗蟲基因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獲準的轉基因水稻和轉基因玉米分別由華中農業大學和中國農科院申報,安全證書的有限期均為2009年8月17日—2014年8月17日,兩個產品分別限在湖北省和山東省生產應用。
此次獲準通過的作為糧食作物的轉基因品種,它的審批過程仍舊是在非公開程序下進行的。事實上,中國于2000年8月8日簽署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國務院于2005年4月27日批準了該議定書,正式成為締約方。議定書的目標是保證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的安全性,盡量減少其潛在的可能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害,在缺乏足夠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可對轉基因生物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其中的第23條要求:各締約方應按照其各自的法律和規章,在關于改性活生物體的決策過程中征求公眾的意見,并在不違反關于機密資料的情況下,向公眾通報此種決定的結果;每一締約方應力求使公眾知悉可通過何種方式公開獲得生物安全資料交換所得信息和資料。在這兩個方面,目前中國政府做得都很不夠。 目前的第三屆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60位專家都是誰?其中有多少是轉基因技術專家,有多少位環境和食品安全專家?這些公眾都無從得知,因為名單不公開。馬上要食用轉基因水稻是中國的老百姓,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是誰替自己做出的決定。
事實上,轉基因水稻是用轉基因技術把水稻中本來沒有的基因轉入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新的生物學性狀,如抗蟲、抗除草劑、抗病害。但轉基因水稻技術非常粗糙,轉入的基因影響水稻原有基因的表達,可能引起很多難以預期的后果。可以說,轉基因技術把外來的抗除草劑、抗蟲特性引入水稻的同時,也把對健康和環境的近憂遠患轉移到水稻體內。因此,目前世界各國對轉基因水稻都采取了謹慎態度和嚴格管理。水稻是主糧,其安全性尤為重要,但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沒有經過長期評估,轉基因水稻食用是否安全仍存在很大爭議。
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批準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而轉基因污染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卻廣泛而深遠。2007年《國內消費者與海外市場,轉基因水稻面臨雙重壓力》報告顯示,中國米制品行業因為轉基因水稻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早產”而提前遭遇了海外市場的暗礁。從2006年9月起,中國米制品因為含有轉基因水稻成分而頻頻碰響歐盟及日本市場的警報。
此次通過審查的“Bt汕優63”,就是綠色和平組織此前發布的《誰是中國轉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報告中提到的轉基因Bt水稻,它涉及至少11—12 項國外專利。專利持有人包括孟山都、拜耳和先正達等公司。 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所有成員國都必須嚴格承認對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的任何技術的知識產權。中國已被美國和歐盟要求對知識產權保護執行“較高標準”,在美國和加拿大,專利持有人通常對侵犯專利的農民采取法律手段。即使那些至今仍未允許糧食種子申請專利的國家也已經受到影響,孟山都公司對進口阿根廷大豆粉的歐洲進口商們提起了法律訴訟,試圖通過專利侵權訴訟的辦法迫使阿根廷允許種子申請專利。
另外,大規模的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轉基因種子污染常規種子的問題。產生污染的原因可能是自然事件或者人為錯誤,比如泄漏或混合。如果轉基因種子污染了常規的雜交種子,就可能會導致種子公司面臨法律糾紛。他們所面對的法律問題可能是專利持有人試圖強制執行自己的專利權并要求進行經濟補償。這些都表明,商業化種植涉及國外專利的轉基因水稻,會讓中國的農民和種子公司面臨法律訴訟的威脅。
目前,這三個品種的轉基因水稻和玉米還只是拿到了安全證書,要想實現商業化種植,接下來還需要四個環節:品種審定,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在山東省審定,兩個水稻品種在湖北省審定;之后還需要這三個品種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同時在國家層面,要召開一個由農業部部長召集,科技部、衛生部、環保部、外交部、商務部、質檢總局等參加的部際聯席會議進行審議;聯席會議通過后,農業部要最終批準商業化種植。 此次轉基因開閘影響深遠,2010年及未來中國的轉基因農作物可能會進一步提速。中國目前正在研究與開發的轉基因植物約47種,其中包括糧食作物7種,經濟作物5種,油料作物4種,蔬菜水果等31種。7種糧食作物分別是: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高粱、谷子、甘薯。目前批準進行大田試驗的轉基因植物已達13種,有棉花、水稻、玉米、大豆、小麥、煙草、馬鈴薯、番茄、甜椒、番木瓜、楊樹和矮牽牛等。其中抗蟲棉和轉基因木瓜已被批準進行商品化生產,加上本次的水稻和玉米部分品種獲得安全證書,未來中國可能會有更多的轉基因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獲得批準。
以水稻為例,除了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華恢1號”和“Bt汕優63”外,還有7個品種的轉基因水稻最接近獲得安全證書并開展商業化種植,這7個品種包括: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發的CpTI轉基因水稻;福建農業科學院牽頭,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復旦大學等合作完成的轉基因CpTI/BT水稻;另外還有轉基因抗白葉枯病水稻(Xa21);改良淀粉品質的轉基因水稻;轉鐵蛋白基因水稻(蠟紙基因反義片斷);增產轉因水稻(PEPC)及增產抗除草劑轉基因水稻。 解決中國的糧食安全和農作物增產問題,是轉基因農作物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但事實上,目前的轉基因農作物中,以增產為目的很少,主要是抗蟲和抗除草劑,還有一些是抗旱的,即便有增產效能,目前效果也不明顯。短時間內看,轉基因確實可以改善農作物的某種性狀,但長期就不確定了。比如抗蟲棉現在就一代不如一代,并在江蘇等地出現了嚴重的次生蟲害,為此農民不得不使用更多的農藥。轉基因棉花的問題是在種植三四年后出現的,但這時市場上幾乎全是轉基因種子,農民想再找常規種子已經很難了。
農作物增產增收是一個長期問題,那么我們尋求解決的辦法也需要是可持續的辦法。綠色和平組織建議,可采用傳統育種技術和現代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該技術已經成功地研發出了抗病害水稻品種,并且對環境沒有任何風險,也不會導致中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喪失控制權的可能。另外還有混合種植、鴨稻共作等生態種植方式,這些途徑都已證實不僅環境友好,提高產量,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農民的生計。
方立鋒,是綠色和平組織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