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新醫改的一系列第一次和普惠健康路線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9日 16:12  《商務周刊》雜志

  □ 文  楊洪偉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即新醫改方案)向國內外公布。這個方案提出了未來十年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目標和制度建設的總體框架,它帶給人們的是對未來十年發展的憧憬。而當我們跨入新醫改方案第二個實施年度之際,這個方案將帶給人們的是對近期改革目標實現的熱切期待。 新醫改方案所創造的一系列“第一次”,可以大致呈現出未來十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藍圖。

  首先,新醫改方案提出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并且第一次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這里特別值得解讀的是“覆蓋城鄉居民”和“公共產品”的提法。覆蓋城鄉居民是要使全體國民普遍享受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實惠;而公共產品的通俗解釋就是強調人們在享受制度帶來的實惠時是平等的、沒有差異的、彼此不受影響的。十分明確,此次醫改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解決群眾反映較多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第二,在提出醫改的總目標后,新醫改方案突出頂層設計,第一次系統提出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基本框架,即“一個目標、四大體系、八項支撐”。“四大體系”即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八項支撐”即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建設,這就是俗稱的“四梁八柱”,并且計劃按照這個框架用十年的努力構建全新的醫療衛生體制。

  第三,新醫改方案第一次提出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也就是全民醫保。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將使人們的醫療支出在不同疾病風險的人群間和不同經濟水平的人群間重新分配,即實現風險補貼(risk subsidies)和公平補貼(equity subsidies)。公平將是有中國特色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最本質的特征。

  第四,新醫改方案第一次提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從保障公民健康權益的角度看,它意味著人人享有服務的權利是相同的;從服務的內容看,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也有面向個體的公共衛生服務。

  第五,新醫改方案還第一次提出了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整頓治理藥品生產供應保障體系,規范用藥行為,降低藥品價格和患者醫藥費用。 在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新醫改方案注重遠近結合,把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突出問題與建立完善基本制度體系結合起來。在著眼長遠的同時,立足當前,提出了近期要著力抓好的五項重點改革,即“四項基本和一項試點”,增強改革的可操作性。五項改革相互聯系,涉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和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因此當我們對未來十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前景充滿期待時,審視醫改的近期目標和實施進展,它們也同樣值得期待。

  2009年是醫改方案實施的第一年,也是做好五項重點改革,實現2009—2011年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階段性目標的第一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階段性目標是: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突破。為支持未來三年落實五項重點改革工作,各級財政將新增投入8500億元,其中中央政府需新增財政投入3318億元。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了醫療衛生支出1181億元,根據醫改工作進展陸續下撥完成,地方各級財政部門也在抓緊安排并及時撥付資金。

  今年6月10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面向2050年的科技發展路線圖,其中人口健康科技發展路線圖提出,到2050年前后,要建立一個適應我國人口健康國情的普惠健康保障體系:以預防和控制重大慢性病為核心,將抗擊疾病的重心前移,推動醫學模式由疾病治療為主向預測干預為主轉變,由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環境-心理-社會的新醫學模式轉變,形成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健康營養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系統,建立中國特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生物防范體系,實現全民身體健康進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盡管距離“普惠健康”這個美好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值得欣慰的是,新醫改實施的第一年開局良好,起步平穩,為2010年乃至今后十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支撐,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把醫改各項工作不斷推向前進,全面實現醫改的階段性目標和總目標。

  楊洪偉,是國家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