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錢 琛
群體事件觸目驚心
今年7月24日,吉林通化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通鋼)廠區內發生上萬名公司職工參與的嚴重群體性事件,事件的矛頭直指總經理陳國君,在群情激怒下陳國君遭毆打致死。此次事件的導火線是吉林省國資委7月22日向通鋼集團高層傳達增資擴股決定:建龍集團以10億元現金和其持有的通鋼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向通鋼集團增資控股,持股66%,吉林省國資委直接持有通鋼集團的股權降至34%。據悉,這個通知是在7月22日夜間才傳達至通鋼副總經理以上干部的;7月23日,通鋼召開副處級以上干部大會,傳達了上述消息。7月24日,對建龍集團控股產生了抵觸情緒的職工開始聚集在辦公區內,繼而沖擊生產區,堵塞原料運輸線,致使部分高爐休風,危及焦化等分廠正常生產。對此,吉林省緊急調動警力,強行進入焦化廠宿舍,將陳國君搶救出來。7月24日23時,陳國君因搶救無效死亡。當天夜間,吉林省國資委宣布建龍集團不再介入通鋼重組事宜,之后群眾抗議方始結束。
通鋼發生如此嚴重的群體性事件,并非偶然性。據悉,長期以來,通鋼干群關系緊張,建龍集團在入主通鋼實施減員增效改革后,員工從3萬人聚減至1萬多人,工人工資從平均1 400多元降至現在的1 000元左右;而經理、處級領導和科級領導的工資竟長了不少,分配不均導致了干群矛盾激化。2008年底,通鋼煉軋廠廠長宋凱被人錘殺;2009年7月24日又發生總經理陳國君被群毆至死事件。這一嚴重的工人群體性事件,再次彰顯出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前提,而依法行事又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所在。
有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群體性事件總量同比有增無減,這是自2005年以來連續下降之后的首次反彈,其中,500人以上的群體性事件有所上升,特別是有的地方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參與人數眾多、成分復雜、行為方式激烈,對抗性、破壞性增強,動輒阻斷交通、圍堵沖擊黨政機關,甚至進行打砸搶燒,對當地社會穩定造成嚴重沖擊,頗值得高度警惕。因此,維護社會穩定是當前社會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深刻認清薄弱環節
近年來,社會不穩定因素為何會如此頻繁發生,并且屢禁不止呢?據有關部門專家分析,維穩工作中存在的薄弱與不足是重要原因。
輕視忽視并存。在一些地方和企業,主要領導執政意識、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不強,缺乏對敵斗爭,對可能引發群體事件的后果估計不充分,或麻痹大意,輕視對待,或對策不妥,激化矛盾,或應急不及,小事釀大。一句話,他們應對復雜情況、處理復雜局面缺乏應有的思想準備和實踐經驗。
應對機制弱化。維穩是第一責任,這種責任意識并未真正在一些地方和企業領導層中樹立起來,更沒有建立健全維穩工作機制。有的單位只是在嘴上說一說、在文件中點一點,并未真正從組織上安排、工作上列入、人員上落實,并且平時不注意發現新情況、研究新問題、解決新矛盾;有的單位即使建立了維穩工作機制,而實際中形同虛設,既沒有檢查督促手段,也很少開展類似研究布置工作。一旦“東窗事發”,所在單位領導就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對。
發展穩定失衡。發展是第一要務,這是各級領導不可動搖的中心工作,但發展是什么、發展為了誰這個問題沒有被一些領導深刻認識和領悟,以至于樹不牢科學發展觀、擺不正政績觀、搞不準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單純求快、盲目求快、快中失好、快中失衡,對群眾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缺乏重視,或者不夠重視,對貧富不均熟視無睹,或者解決措施不力,這些都是激起矛盾甚至引起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重要因素。
社情民意失察。社情民意是一個地區或企業是否和諧的溫度計,不能善于了解社情、掌握民意,其執政者又怎能順民心合民意呢?事實上,一些地方基層黨組織、企業黨組織守土失責、信訪乏力,不去努力種好分內的“一畝三分地”,反倒傾力圍繞行政打轉、圍繞經濟攻堅,其結果,穩定不穩,人心思散,而經濟也不會有可喜收獲。
處置水平有限。面對突發事件,一些領導缺乏果斷、左盼右顧、瞻前顧后、不能大膽決策,乃至于使事件復雜化;一些領導驚慌失措、一味請示、不敢勇敢承擔責任,以至于錯失最佳處置時機;一些領導不敢直面事件,心有余悸,處處迷信警力,好像離開了警察就寸步難行,進而隨意抓人,導致矛盾激化、事態升級;有的領導對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不關注、不敏感、不適應,不重視網絡輿情,更不善于主動運用新興媒體以盾御矛、正確引導。
著力探索維穩之路
當前,改革發展正進入攻堅階段,維穩工作大于天,必須著力探索維穩之路,推進國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諧發展。然而,維穩工作涉及面廣,必須從多條戰線多個角度聯動出擊。
做好“三保”。各地各企業,必須正確處理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之間的關系,通過大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具體的民生問題,推動各地各企業科學發展,以此安定民心,促進和諧。
強化責任。要進一步全面落實維穩工作領導責任制,各級領導要把第一責任真正落實到完善制度機制上、加強源頭預防上、強化基層工作上、解決實際問題上,及時有效解決疑難復雜信訪問題,及時妥善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
加強調研。各地各企業要積極探索建立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大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整合維穩和信訪工作資源,建立聯動機制,努力從源頭上消除和防止損害群眾合法權益、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發生。
適時引導。要善于關注網絡等媒體、關注社情民意反響,對一些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和突發事件,有關部門和領導應及時公布真情、公布結果、回應關切、正確引導、力排非議。
果敢應對。要正確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凡是在涉及到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必須堅持原則、旗幟鮮明、毫不留情地做好反滲透、反分裂、反顛覆的斗爭;對群眾性的矛盾糾集事件,既堅持原則、依法辦事,又講究策略、以德處置,確保國家和民族和諧共進、經濟與政治、文化發展競相開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