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專家談“走出去”
日本企業“走出去”的經驗之一:只有把不同見解、不同管理方式的公司整合起來才能創造出協同效應,也就是說,那些只想以獲取為目標,或者是并不愿意創新的做法是不會成功的;經驗之二,日本企業在海外當地進行生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并且可以減少貿易摩擦
Japanese "going abroad": lesson and experience
日本企業“走出去”:曾經的教訓和經驗
■《國際融資》記者 越石
綜合“對外投洽會”的各個分論壇的發言內容,值得關注的有兩點,一個是來自一些國家的演講者歡迎中國去投資;一個是中國應該怎樣以最小的風險“走出去”,在眾多的演講者中,來自日本的演講者特別介紹了自身的經驗,給出了他們的建議。
野村綜合研究所株式會社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山田澤明說:
我們對外投資有成功也有失敗
日本企業在過去幾十年的對外投資當中取得了一些經驗。日本最初的對外投資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日元非常堅挺,投資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領域。到了上世紀80年代,越來越多的海外生產基地以及出口中心建立。到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開始在海外建立一些國際專業體系,開始在國際上采購一些不動產以及文化資產。
進入21世紀,中國以及其他的亞洲國家開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投資涌向亞洲地區。在過去的30年當中,跨境的兼并越來越多,發展越來越快。不僅僅是歐美的公司,而且亞洲的國家公司越來越進入了國際并購領域。
在日本企業對外投資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先介紹兩個成功案例。第一個案例是投資智利Escondida銅礦。日本三星公司、日本礦業公司以及三菱物資公司三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參股并進入這家銅礦的開發進程,參股的比例是10%。在這個開發項目當中,日方并沒有控股,只是參與了有關的進程,持有10%的股權,發揮的作用不是太大,主要是保證銅礦能夠穩定地進口到日本。日方在開發的同時,政府的官方發展援助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日本獲得穩定的原料進口,保持經濟高速的發展。第二個案例是投資本田菲律賓公司,當時摩托車的消費水平在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降低,所以,本田公司開始進入發展中國家來推廣摩托車,特別是在亞洲國家。本田的摩托車在菲律賓國內市場的占有份額是最大的,超過了50%的市場都被本田所占有。他們開始是在菲律賓國內倡導一種摩托車文化,使當地的居民越來越多地開始把自己的生活與摩托車結合起來。本田在宣傳摩托車汽車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功課。他們讓菲律賓的居民逐漸享受安全駕駛,并參與到有關的汽車競賽當中。從這里的合作中可以看到雙贏的關系被建立起來了,本田非常成功地獲得了在菲律賓的市場,而且也在菲律賓拓展了自己的品牌。本田同時也幫助了菲律賓在汽車市場上的產業工人,同時也使當地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在跨國并購方面,從2006年開始,日本的公司非常積極地參與到了并購活動當中。而且當時的股價相對來說也是低一些,而日本的日元非常強勁。并購的活動在諸如食品、醫藥等行業上非常活躍。比如,奧林帕斯不僅僅在照相機生產上非常有優勢,而是在醫療設備方面也非常有優勢。奧林帕斯最近并購了一些歐洲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擴展了自己的業務。其中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就是收購了一家英國的醫療設備公司。奧林帕斯投資了大概2億日元收購這家醫療設備。并購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擴展奧林帕斯產業鏈,進軍歐洲市場。奧林帕斯的CEO說:他們充分了解到收購的這家公司對待他們的員工的方式是什么樣的,而且還了解到了企業文化是什么樣的。
再介紹兩個失敗的案例。第一個案例是收購洛克菲勒大廈。1989年,三菱房地產公司要并購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中心在美國是一個象征性的企業。因此在那個時候媒體對此做了大量的報道,媒體說大量的日本現金想要把美國買斷。而這些在美國有著文化象征意義的企業,如果被并購的話,就是對象征形象產生負面影響。所以三菱公司在美國的并購活動遇到了非常大的障礙。由于文化的原因,這些并購活動最后被撤銷了。第二個案例就是索尼公司對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的并購, 同樣是由于文化上的差異失敗了。
總結日本企業對外投資,我談三點:首先,外國直接投資如果要被當地的人民所接受,就要考慮到當地的需求,只有這樣才會獲得成功。第二,只有把不同見解,不同管理方式的公司整合起來才能創造出協同效應,也就是說,那些只想以獲取為目標,或者是并不愿意創新的做法是不會成功的。三菱地產和索尼公司的失敗就是不顧及文化上的差異。第三,政府應該不斷地提供一些支持,促進政府和政府之間的關系改善,而且要改善投資環境,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建立起一種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才能夠使對外投資項目取得勝利。而日本的政府實際上起到了一些指導作用,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本首相倡議東亞經濟體,這對于投資和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亞洲的合作應該更加積極,這樣才可以創造出一種雙贏關系。而這對于對外投資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促成這種雙贏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會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日本保證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所長佐佐木伸彥說:
投資日本不妨把日本和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來看待
第一,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那時日元匯率開始上升。1985年廣場協議后,日元持續大幅度增值,日本的對外投資也在這個時期急劇擴大。到了1996年,日本企業的境外投資、在境外法人的當地產值規模甚至超過了日本的出口總額。當時日本企業對的外投資主要有三個方向,即不動產投資、金融國際化、生產的本地化。日本企業在海外當地進行生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并且可以減少貿易摩擦。現在中國也面臨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且面臨著回避貿易摩擦等。同時中國企業為了能在國際市場及中國國內市場上和發達國家企業競爭,也需要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本對外投資急劇增加,除了上述日元急劇升值的原因外,再一個就是日本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導致在國內進行生產成本非常高。這是日本當時積極進行對外投資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日本當時的對外投資,技術大部分還留在國內,市場在國外。與此相比,中國目前的對外投資與日本有一個不同的特點,中國的企業對外投資在國外獲得先進技術,市場仍然在中國國內。
第二,經常有人會問我,對日投資有什么好處,對日投資具有的優點有,一是豐田、佳能這些跨國大企業的發源地就在日本,二是日本有很多中小企業,他們具有世界上某一個領域獨一無二、非常領先的技術,三是日本現在富裕了,消費者有很多新的需求、有很多新的領域供中國企業選擇他們的投資方向。
有些行業是我們日本現在尤為期待投資的,而且是日本國家政府和地方政府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的行業,包括信息通信產業、家電產業,有不少中國企業在日本投資,并且獲得了成功。大家熟悉的蘇寧電器,7月份收購了日本一家電器名店的股份。這家電器店在日本東京很有名,蘇寧在這家名店業績比較低迷的時候參與進來。蘇寧并購有兩點期待:第一,現在有很多赴日旅游的中國游客,他們在日本經常購買電器,蘇寧電器通過并購就可以獲得這個客戶群。第二,蘇寧并購的目的,可以學習一些商品開發、采購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靈活運用這些經驗,在中國可以把家電銷售做得更好。蘇寧電器的案例具有一個特征,就是把日本和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來看待,它對日投資的目的,是以擴大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為目標。作為一個中國企業對日投資的成功案例,可以成為其他中國企業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