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 斌 繪畫/鄭 斌
進入2009年,“國進民退”幾乎成了一股潮流,民營航空公司不是被收歸國有,就是被國有航空公司擠對得沒有了生存空間,落得破產的境地;山西煤炭業進行大規模兼并重組,不容商量,不許討價還價,讓“煤老板”焦頭爛額;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的鋼鐵業,在經歷了全行業虧損的陣痛后,也在進行著行業整合。期間,也出了不少怪事:著名“鐵本案”的主人公戴國芳在經歷了四年的牢獄之災后重獲自由。就在戴國芳出獄前幾天,巨虧的國企山鋼集團收購了盈利的民企日照鋼鐵,盡管日鋼集團董事長杜雙華百般反擊,仍沒有阻止讓日鋼被收購的命運;房地產業在經過了一段低迷后,2009年,樓市回暖,“地王”重現,大部分“天價”地塊被“國”字頭房企拿走;因國企三鹿引發的三聚氰胺事件而名聲掃地的蒙牛,卻借著“國進民退”的潮流,以保護民族品牌的名義引進中糧,牛根生順利退出。
這股“國進民退”的潮流讓人擔憂,在改革開放還不徹底、市場化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今天,一旦國有企業和政府投資項目的低效率逐步顯現出來,我們是該重新選擇“國退民進”,還是繼續壓迫民營企業?恐怕兩條路都很難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