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管理 > 多個城市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 > 正文
“加權平均法”雖呼聲最高,卻受到質疑。發改委正在醞釀一種臨時定價方法:“‘增量氣’與國際氣價掛鉤,原有氣量執行國內氣價,國內天然氣價格暫時不變。”
■文/本刊記者 王秀強
“氣荒”揭開了天然氣產業的條條傷疤。氣荒的造成到底是有心無力,還是刻意逼宮?央視一輯題為《天然氣荒,不天然》的報道更是激起了社會的紛紛議論。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了天然氣產業鏈的扭曲與失衡呢?
事實上,2004年以來,“氣荒”現象就在南方一些城市不斷上演。
“雨雪天氣只是此次‘氣荒’的誘因。我國的天然氣供應本來就比較緊張,就像是走鋼絲。到了冬天,一遇到惡劣天氣,就陡然拉升需求,造成了緊張局面。”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一方面是供應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尤其是工業用氣)不斷增加,供需矛盾加劇了“氣荒”的蔓延。“選擇合適時機盡快出臺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然,天然氣價格改革不是簡單地上調天然氣價格,而是要形成一個公平有效的天然氣價格機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范秋芳這樣說。
“加權平均”或被敲定
“氣荒”的本源在于天然氣價格機制的不合理,這一論斷為業內公認。
天然氣價格改革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關頭。從今年年初到年末,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一直在發改委與石油企業的醞釀、商討中。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財務部協同發改委價格司全程參與改革方案的制定。“目前改革方案已經最終確定,即將上報國務院,預計最終方案將在年底對外公布。中石油已經將價格改革方向和原則下發給管道和天然氣分公司,以便于開展2010年的天然氣銷售工作。”中國石油財務部人士告訴記者。
“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方向是確定一個相對綜合性的價格,銜接國產氣和進口氣。”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高世憲在第五屆亞洲天然氣論壇上說。
隨著國內輸氣管道的大規模建設和土庫曼斯坦、緬甸管道氣和東部沿海LNG資源的引進,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全國天然氣運輸網絡將在2010年后形成。
屆時,廣東、上海將成為國內氣源最為復雜的地區。廣東天然氣氣源為海上天然氣、西二線、川氣東送、大鵬LNG,上海則由西氣東輸一線、西氣東輸二線、川氣東送、東海平湖氣田、洋山港LNG為其提供天然氣資源。
上述地區存在多條管線“串聯”協同供氣的現象,難以區分氣源所在地和管輸路徑。此前設想的根據氣源地和管道“一氣一價”的定價模式顯然難以實施。“‘加權平均法’顯得較為可行。在天然氣下游表現為,地方燃氣公司根據所經營的天然氣種類制定一個‘綜合價格’。”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高世憲說。
上述“綜合性價格”價格方案被多位業內人士稱作“加權平均法”。
“內外折中”確定區域門站價格
“簡單地說,‘加權平均’就是將國產氣和進口氣價格折中,上調國產氣價格,下調進口氣價格。兩種天然氣加權平均后,由發改委確定區域門站價格,不同區域門站價格不同。這與當前成品油的定價相似,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執行不同的價格水平。”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經濟研究所信息經濟研究室主任胡奧林告訴記者。
“國產氣年銷量乘以平均價格,進口氣量乘以價格,以上兩個分量加權算出出廠基準價價格。國產氣銷量參照去年消費量,或者最近幾年的平均消費量,進口量則根據進口合同約定確定一個大致基數。當國際油價出現波動時,國內價格也隨之調整。”胡奧林給出以上原則性計算方法。
此前,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副總經理周志斌接受記者采訪時,拿出更為具體的價格辦法。
周志斌說,進口天然氣項目簽訂長期照付不議合同,合同中對氣價、進口氣量都作了嚴格規定,國家在制定進口天然氣價格政策時,應以不讓進口氣項目發生虧損為原則。他建議進口天然氣按照“進口到岸完稅價+合理利潤+國內管輸費”的原則定價。
進口氣價格確定后,將進口氣價格和國產氣出廠價格根據不同來源供應的氣量采用加權平均價格,管輸價格根據天然氣經過的不同路徑采用加權平均價格,二者相加得到管道連接點或出氣點的綜合門站價。綜合門站價=根據不同氣源供應氣量加權的平均出廠(進口)價格+根據天然氣經過不同路徑加權的平均管輸價格。
鑒于多氣源管道聯網后很難區分用戶使用的氣源和管道運輸路徑,而且主要天然氣生產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是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公司,出廠價和管輸費只是公司內部結算的問題。周志斌說:“國家可以直接管理主干管網管道出氣點的門站銷售價格,對門站銷售價實行指導價或限價。各出氣點門站銷售價格根據不同來源進口氣價格和國產氣出廠價格、來氣點到基準點的管輸費和進氣量加權平均確定。”
臨時定價方法正在討論
盡管“加權平均法”的呼聲最高,但方法仍然引出許多質疑。
在上述“加權平均”定價方案中,存在國產氣價、國產氣量、進口氣價和進口氣量等四個分量。上述四個分量能否準確測定,決定了定價公式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目前,我國國外天然氣進口量只是簽訂了框架協議,難以確定最終進口量;國外氣價與國際油價接軌,價格在一定范圍浮動,到底以什么樣的基準確定國外氣價?另外,國內氣量根據什么原則確定,不同氣源地氣價不同,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核算方式?”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經濟研究所胡奧林主任對上述公式的可行性并不看好。
“除此之外,國外天然氣按照能量計量,而國內天然氣采取體積計量。兩種計量方法的銜接也是‘加權平均法’執行的障礙之一。”胡奧林說。
中石化一位接近方案討論的人士告訴記者:“發改委目前還沒有最終確定明確的方案,今年年底國內天然氣價或許不會做調整。”
為了應對“加權平均法”操作性差的難題,緩解進口氣與國產氣銜接的壓力,保證中亞天然氣在今年年底順利進入中國,上述人士稱發改委正在醞釀一種臨時定價方法。
“基本的思路是‘增量氣’與國際氣價掛鉤,原有氣量執行國內氣價,國內天然氣價格暫時不變。例如某地區今年天然氣消費量為10億立方米,如果2010年需求增加到12億立方米,那么所增加的2億立方米完全按照國際氣價核算,其余部分按照國內氣價計算。”參與方案討論的一位專家對記者說。
“上述方法只是一時之策,但是大的發展趨勢,國內氣價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上述專家說。
上下游“無縫”銜接?
即便發改委能夠暫解燃眉之急,價格改革的“靴子”遲早要落下,國內價格上調已經成為必然。
“盡管沒有此輪定價改革,天然氣價格也將有所調整。2007年11月發改委上調工業用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0.4元/立方米,民用氣價暫時不調整。如果定價方案不出臺,民用氣價將上調0.4元/米;倘若按照‘加權平均’定價,國內天然氣井口價也將上調。”胡奧林說。
未來天然氣井口價上調大局已定。對于地方燃氣企業而言,上下游能否聯動則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目前,城市門站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銷售價格由地方政府制定,這種管理體制導致下游調價滯后。一方面,上游價格調整缺少透明度,信息不對稱,上游企業未與下游溝通協調,下游企業在價格調整中失去話語權;另一方面,上游調價頻率和幅度過高,下游企業常常措手不及,經營管理風險加大。”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理事長王天錫說。
“更為下游企業憂慮的是,下游企業不能掌握定價權,必須報告當地政府并召開聽證會,以至于調價出現時間和空間上的滯后,這是燃氣行業反應最為強烈的問題。”王天錫說。
王天錫說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今年已經兩次上書發改委。城市燃氣協會建議上下游價格實行聯動,科學管理天然氣各環節價格,使下游投資者能夠彌補成本,獲得合理利潤;價格調整幅度不能太大,調整頻率不能太高,與國際接軌需分步實施、逐步到位;當下游價格不能與上游聯動時,國家應該對城市燃氣企業給以適當補貼。
王天錫的顧慮或許即將得以解決。接近價格改革方案制定的人士告訴記者:“發改委已經在地方物價部門和燃氣公司內部下發通知,今后天然氣上游調價下游可以順調,不再召開聽證會。”
如果上下游實現漲跌聯動,那么困擾燃氣公司的難題就能迎刃而解。但是,這樣的聯動機制卻讓終端居民用戶不滿。
“天然氣價格改革應以民生為重,如果下游價格順價上漲,勢必增加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政府職能部門在制定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方案時,應該兼顧公眾的切身利益,不要以理順價格機制的名義損害公眾的利益,讓普通百姓當‘冤大頭’。”有業內人士提出上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