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撰文/潘青山
坊間傳聞終于變成了事實。
11月10日上午10點,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兵裝集團)、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工業(yè))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重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長安)的簽字儀式。
根據(jù)重組方案,中航工業(yè)以其持有的昌河汽車、哈飛汽車、東安動力、昌河鈴木、東安三菱的股權,劃撥兵裝集團旗下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兵裝集團將旗下中國長安汽車集團23%的股權劃撥中航工業(yè)。兩集團重組成立新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兵裝集團持股77%、中航工業(yè)持股23%。
重組后,新長安躋身中國第三大汽車集團。這是因為,昌河和哈飛各自貢獻出30萬和40萬輛整車產(chǎn)能,才讓新長安大膽地將中國“第三”攬在自己手中。根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今年1~10月的銷售數(shù)據(jù)顯示,合并后的長安(152.76萬輛)已經(jīng)超越了東風(149.9萬輛),排在上汽和一汽之后,成為中國新的第三大汽車集團。
資本市場以“熱烈”來回應重組合作。原長安汽車集團控股上市公司長安汽車(000625.SH)在11月6日因重組傳言而停牌后,11月11日恢復上市當天以15.42元的價格牢牢收于漲停板,顯示外界對這一重組事件的看好。11月10日,哈飛股份(600038.SH)漲幅亦達到3.6%。
新長安希望甩開東風汽車,追趕一汽和上汽。新長安的“坐三望二追一”這一目標能否實現(xiàn),關鍵在于其整合之路要走多久。
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此次重組困難重重。“管理9大整車生產(chǎn)基地、21個整車工廠、27家直屬企業(yè),年產(chǎn)220萬輛(臺)整車及發(fā)動機企業(yè),還要在人、財、物、產(chǎn)、供、銷等全方面實現(xiàn)1+1>2的目標,其復雜程度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汽車分析師鐘師表示,雙方的重組難度,將遠超過“上南合作”、“廣長合作”,因為那都是強弱合作,而這次中航的話語權仍有23%。
被拉進重組架構中的昌河與哈飛汽車,何時能做到與長安汽車“水乳交融”,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在人的方面,中航工業(yè)曾計劃把哈飛與昌河合并,但多年來一直無法實施,其中歷史性遺留因素最大。這些,都是新長安成立之后需要破解的難題。
在人事任免方面,原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留平任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總裁、黨委書記,全面主持新長安工作。對于徐留平來說,這次重組是一次真正將長安從“尹家緒時代”變成“徐留平時代”的最佳時機。
“昌河鈴木和長安鈴木的融合是肯定的。我們要實現(xiàn)1+1>2的目標,必須對品牌、產(chǎn)品和技術、渠道等要素進行整合。其中,長安鈴木、昌河鈴木肯定也會向一體化的方向發(fā)展。”對于重組中面臨的困難,用徐留平的話說,“我已為重組的陣痛期準備了幾年時間。長安與哈飛、昌河的重組才剛剛開始。”
徐留平對于新長安集團的目標,是瞄準世界一流汽車企業(yè)。而要做強中國汽車,加快國內(nèi)車企兼并重組無疑是一條必由之路。從廣汽長豐、長安中航,再到正在傳出“緋聞”的奇瑞與江淮、一汽與華晨等,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政府強力推動的烙印。上述重組,現(xiàn)在言其成功顯然為時過早。
一個存在的事實是,新長安要想將旗下的長安、哈飛、昌河三大品牌銷售網(wǎng)絡“層巒疊嶂”進行有效整合和管理,更是個大難題。廣汽董事長張房有甚至對媒體說出了“國內(nèi)車企以己之力還沒有誰有能力能成功重組另一家公司”這樣留有后路的話語。擺在新長安面前的后路又會是什么呢?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