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蝴蝶扇翅膀會引來大西洋上的颶風,那么美國肉雞扇翅膀,哪個角落又會刮起颶風呢?
□文/張春蔚
對國人而言,食之如“干”“柴”的雞胸,卻因為動物蛋白高脂肪含量少而成為瑞士、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上佳珍饈;雞腿是出口日本的最好產品,拆骨雞腿更是身價倍增;雞肉塊也是日本市場需求極大的暢銷品;至于在海外基本無人問津的雞爪和雞下水,往往以2倍于雞胸的市場價為中國市場所大量消化,如果這些雞爪是漂洋過海而來,那更是原產地10倍以上的零售價。
小小一只肉雞,早已經從普通的商品經營變成效益化的部件“精營”。任何一個環節的斷裂,都意味著規模化生產的邊際效益銳減。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農場主此刻正和中國輪胎生產商們一樣百爪撓心,畢竟中國市場是美國雞副件從零收益到高收益的關鍵市場。
依據吃雞的喜好,民族性的消費飲食觀正成就著一條國際化的消費鏈——比如,今年前6個月,我國89%的進口肉雞來自美國,僅去年我國進口美國的雞肉達8.5億美元,其中主要是雞翅與雞爪。如果不是上月商務部發起對美國向中國出口肉雞的審查,人們并不能真切的看到美國雞在中國市場的鴻泥爪印。
當然,此前早有內行的人爆料過中國市場上的雞爪多半是“走私”而來——華人美食之“鳳爪”、“抓錢爪”不過是異國他鄉無人問津的“下水”和飼料而已。能讓美國雞如此方便進入到中國人餐桌的主要原因是:1999年中美簽訂《農產品合作協議》,規定只有美國農業部批準的美國凍肉和家禽產品才可以被允許鮮銷至中國市場。其他國家的產品只能以熟食方式進入國內市場,且要在指定的加工廠進行加工。
靠著加工方便的雞胸獲得發達市場的高額利潤的美國雞生產商們,將美國雞分部件送往中國“發財”。可以說雞的國際化銷路,讓一只拆零的肉雞賣出比整雞多3~5倍的價格成為市場常態。然而好日子正一去不復返了。
一只肉雞引發的戰爭
在美國政府對中國輪胎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后,中美貿易摩擦日漸升級。9月27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基于中國畜牧業協會的申請,決定對由美國進口的白羽肉雞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這是中國首次對來自美國的農產品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此前,人們猜測中方可能會選擇大豆這個更具打擊力的回擊“武器”。據知情人士介紹,最終放棄大豆而選擇肉雞的主要原因是,美方的肉雞涉及金額和中方的輪胎案損失相當。據商務部公告,此次“雙反”調查期限為2009年9月27日至2010年9月27日,最長可延至2011年3月27日。
從中美貿易總額來看,雞肉在中美貿易中份額極低,幾乎可忽略不計。從中美農產品貿易看,中國進口美國的肉雞,無論是數量和金額,都遠遠低于進口的美國大豆。2008年進入中國的美國白羽肉雞,價值僅7.77億美元,占當年中美貿易總額的0.23%。
但是這場肉雞的戰爭早在今年3月就已經埋下伏筆:3月10日,美國參議院正式通過涉及限制進口中國禽肉產品的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第727條款,這一條款等于關閉了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大門。
借助美國輪胎特保案而引發中國對美國肉雞“雙反”案,是否最后能減少、暫停美國禽肉進口,并促使美國向中國開放雞胸肉和雞肉制品市場?起碼短期內難以見分曉。
據了解,白羽肉雞是中國雞肉市場的三大主力品種之一,產品以分割雞為主,主要通過農貿市場、超市等批發、零售,多用于餐飲業。已經有饕餮客開始擔心:那些深夜還開張的燒烤雞翅和粵菜中的豉汁蒸鳳爪,都可能因為這場雞戰而提價。
也只有貿易戰的時候,人們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一只雞的生態鏈。同樣的美國快餐,賣雞肉的肯德基在中國的發展要好于賣牛肉的麥當勞,中國人對雞肉的熱愛和他們的美食傳統一樣堅持。
也許是提前感知到山雨欲來:7月15日,肯德基所屬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與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新昌集團有限公司三大雞肉龍頭企業在北京簽署為期3年超過50億元策略聯盟合作采購協議。
但對更多的中國家庭而言,老百姓更追捧的是不吃飼料的走地雞。正如廣東人會仔細區分湛江雞還是清遠雞,上海人會區分浦東雞還是三黃雞一樣,老百姓對笨雞的挑剔,如同他們對雞爪等雞副件的熱愛一樣。
那些漂洋過海的肉雞們
本世紀初中國肉雞也因為“禽流感”等因素被歐盟多國長期拒之門外,這使得中國肉雞出口更多依賴于日本市場。
雖然中美承諾是互相開放禽肉市場的,不過據美國農業部6月的一項統計,美國對華雞肉出口量4年增加20倍,去年達到7.34億磅,但是從中國進口的雞肉數量幾乎為零,不進口的理由包括“食品安全”。有業內人士估計,美國進口雞肉和國產雞肉比,便宜50%~70%。
可以說,中國雞肉及其產品面臨美國雞肉長期的不公平競爭。
如果按照白羽雞肉產量來算,美國年產16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雞肉生產加工商,巴西的產量大概800萬噸僅次于美國,而中國白羽雞肉的年產量只有590萬噸,位居第三。不過算上黃羽肉雞、淘汰母雞以及家庭散養等部分,中國雞肉年產量大概1000萬噸,世界排名第二。
據測算,家禽業及其相關產業的銷售收入達6000億元,每年為農民創造純收入1300億元,攸關7000萬農民生計。家禽業是糧食轉化的重要途徑,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每年消耗玉米3000多萬噸,大豆1200多萬噸。家禽產品日益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小小一只雞,正成為兩個禽肉大國的市場之爭。
市場人士樂觀地估計:中國肉雞也許可以通過此次“雙反”獲得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這是一個此前為零的市場,正如美國肉雞雞爪在本土的銷售一樣。這對中國的養雞行業而言,也許正是一個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未來雞肉市場的龐大增量是所有人都不能忽略的。目前,世界人均雞肉消費量已超過10公斤,發達國家已達20公斤。美國人均雞肉消費量達50公斤(牛肉40多公斤,豬肉30公斤)。而中國目前的人均消費量只有6公斤左右。
一只肉雞,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美國雞爪和中國雞胸一樣都希望獲得效益的最大化,而這必須靠出口。
(文章轉載自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