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阮次山VS宋鴻兵 問道中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5:47  《英才》

  一個是資深傳媒人,一個是金融界黑馬,對世界及中國的政治、經濟格局,一個用舒緩的語調表達了樂觀的希望:“中國的運氣很好”;一個犀利地分析中國的處境:“這是我們翻盤的唯一機會了!

  主持  本刊記者羅影

  嘉賓  阮次山 鳳凰衛視資訊臺總編輯、首席時事評論員

  宋鴻兵 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

  文|本刊記者 羅影/ 圖|本刊記者 梁海松       出處|《英才》雜志11月刊

  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21世紀的綜合實力,中國的經濟、金融雖看似站在第一陣營,卻常常被關在“核心俱樂部”門外,任由“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欺騙、嘲弄。面對這種現狀,任何一位希望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中國人,都要問幾個為什么。現在,中國人在金融領域最缺乏的是什么?為什么中國“100年來沒有創新”?中國是世界工廠還是領跑全球經濟的“兩條腿”之一?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對中國而言,是否是一個良機?中國離主流大國的距離還有多遠?這種距離是經濟、政治、文化上的,還是民族心理上的?追趕的時機到了嗎?中國何時才能成為世界的“彼岸”?

  帶著眾多疑問,《英才》雜志邀請鳳凰衛視資訊臺總編輯、首席時事評論員阮次山與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對坐而談,縱論從人民幣匯率到G20、從制造工廠到新能源機會、從愛國主義到金融規則等話題。香茗一盞,思緒萬千。

  一個是資深傳媒人,在30多年的傳媒生涯中對話過很多世界政壇明星;一個是金融界黑馬,3年內發表了兩部影響廣泛的著作:《貨幣戰爭》和《金權天下》;二人在京城一個寒風之夜,酣暢淋漓地交流對世界及中國的政治、經濟格局的看法,一個用舒緩的語調表達了樂觀的希望:“中國的運氣很好”;一個犀利地分析中國的處境:“這是我們翻盤的唯一機會了!

  一種政治上的交易

  美元不過是一堆紙張而已,為什么我們要用人民的血汗來換這堆綠色的紙?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購買力、一種政治談判的砝碼。

  主持人:前兩天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說中國政府沒有操縱匯率。而過去4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21.2%。對這種趨勢和美國的表態,二位有什么看法?

  宋鴻兵:這是一種政治上的交易。美元在持續貶值,為什么中國還要增持美國國債?這是對美國的一種幫助,相應地,美國的回報就是,表示“中國沒有操縱匯率”。但這么做是否值得?對美國來說,它什么實際的代價也沒付,只是說了一句話,中國就要拿真金白銀跟它交換。我覺得這種做法需要商榷。

  阮次山:中國手上有8700多億美元外匯,如果兌現1/3,美國能受得了嗎?事實上,美國人知道,中國現在手上有的籌碼,已經不是他們能控制的。

  不過,在可預見的將來,我們還不能不買美國債券,我們要繼續用龐大的外匯儲備來做籌碼。想當年中國完全沒有外匯儲備的時候,國際上所有的交易都用美元,人民幣沒人承認,我們只能用大慶油田出的石油去換美元。

  其實,美元不過是一堆紙張而已,為什么我們要用人民的血汗來換這堆綠色的紙?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購買力、一種政治談判的砝碼。人民幣在升值,潛在的購買力也在增加,總有一天,我們要變成一個被人家認可的市場經濟國家,人民幣要實現自由兌換。

  主持人:二位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怎么看?

  宋鴻兵:說到底,一個國家的貨幣有沒有購買力,跟這個國家的生產能力有關。比如二戰之前的德國。希特勒上臺之后面臨一個問題,缺少英鎊和美元這樣的外匯,但當時的德國有非常強大的生產力,他們繞開國際貨幣結算體系,直接用自己生產的產品跟相對應的國家交換。就像剛才阮先生提到的,為什么我們以前必須用大慶石油去換外匯?因為你拿不出別的有競爭力的東西。

  但現在,中國制造的一系列產品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強大的競爭力,尤其是工業制成品,在這方面的貿易,我們有能力要求用人民幣結算。中國現在的確在做這個事,這是推動人民幣國際自由兌換的一種可行思路。

  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人民幣的抗風險能力必須增強,越是自由的東西,抗風險能力越要高。就像互聯網,是一個全開放的系統,所以防火墻就非常重要。

  主持人:那你認為我們的防火墻做好了沒有?

  宋鴻兵:從金融體系角度來說,中國的防火墻做得還遠遠不夠。別看工商銀行在世界上的市值排名已經是前幾名,但這個指標只能衡量體重,衡量不出來健康與否。金融機構之間比的并不是資產量,而是各種軟實力。西方的銀行機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網絡遍布世界各地,而中國的銀行體系雖然很大,但在全世界沒有網絡,沒有信息中心,所有資金的結算轉換都要通過歐美控制的清算中心,我們的信息對它來說完全是透明的。而這些清算中心不是共有的,誰掌握了國際清算中心,誰就能控制住全世界的金融網絡。

  主持人:中國在金融方面跟西方還有很大差距,那么,在政治方面呢?

  最近的G20峰會,有人說實際上只有“G2”。

  阮次山:不管是最初的G7、G8,還是現在的G20,這種峰會僅僅是若干個經濟體之間意見的交換。現在中國的經濟實體強大了,我們握有足夠影響美國的經濟力量。比如,美國的民間消費品80%來自中國,我們的消費品質量好、價格低。比如說玩具,如果不從中國進口,一是貨源沒有保證,二是整體價格就要上升,那樣美國人的消費能力起碼要降低20%—25%,這種情況是美國人不想看見的。所以現在中美兩國的交往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國對我們也越來越友善了。奧巴馬在上臺以后,提出一個概念說,全世界在21世紀只有兩條腿走路——中國和美國,而且,中國這條腿還稍微長點。

  主持人:宋先生也覺得中國這條腿更長一點嗎?

  宋鴻兵:G2這個概念應該是尼爾·弗格森提出的。我跟他聊過一次,他認為要實現G2,取決于這樣的現實:中國必須無條件的持有美國國債,并滿足于大量、廉價的出口,犧牲環境、犧牲勞動力,生產出10塊錢的產品,8塊錢利潤都被美國拿走,從美國得來的外匯還要反過來再去買他的國債……必須形成這樣的循環,這個婚姻才穩定。如果有一天中國覺得吃虧了,想打破這個平衡,雙方的關系就會破裂。主持人:剛才阮先生講到美國已經離不開中國質優價廉的制造品,這種情況跟你之前提到的“德國靠強大的生產力進行國際交換”的概念相同嗎?

  宋鴻兵:我認為不太一樣,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長模式存在著很大隱患。當年德國的技術和產品都是自己的,但中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密集、廉價的勞動力,不掌握高端的技術專利、品牌營銷等利潤最豐厚的部分,我們是很吃虧的。

  比如說東風汽車。根據我們的研究,東風汽車現在所有車型的生產都是合作,如東風日產、東風悅達起亞,都是50 50的合作關系,日本人掌握著生產技術、零配件的供應等核心環節,中國人只負責銷售、組裝等低端環節,利潤最多一人一半。但長此以往,中國讓出了市場,卻并沒有得到技術,F在,中國汽車市場全被人家瓜分了,日本和德國的汽車占據了中國90%的市場,我們卻沒有開發出自有品牌的汽車,因為我們的生產體系已經被別人肢解掉了,即使我們能研發出少量產品,也無法應對強大的對手。所以我認為,中國未來的汽車產業已經沒有希望了,至少傳統的汽車行業已經全軍覆滅了,只有在微型車、電動車等目前還沒有進入生活主流的領域能稍微有一點生存余地。

  阮次山:我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是比較樂觀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社會的發展都不可能一下子跨越,過去日本還練了40多年的兵,我們現在也在練兵階段,但要盡量把練兵的時間縮短。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我相信從鄧小平以來歷屆領導“先發展經濟”的思路是對的,而俄羅斯先發展政治的思路是錯的。

  中國模式3.0

  以前思想界普通認為美國就是我們的“彼岸”,但現在看來,中國應該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新的“彼岸”。

  主持人:剛剛過去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是否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

  宋鴻兵: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對大國之間的關系有一些影響,比如中美關系。在這次危機中,中國受傷相對較輕,我們還沒有來得及被人忽悠進去,危機就爆發了。這是我們的幸運,現在中國顯得有點一枝獨秀,所以其他一些國家見到中國就像見了救星一樣。

  阮次山:很多人都說這是中國模式,但其實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中國模式具體是什么。

  宋鴻兵:建國后的頭30年,我們走的是“中國模式1.0”——蘇聯和東歐的道路。隨著蘇聯解體,這條道路走不通了。隨后是“中國模式2.0”——西方、美國的道路,現在碰到金融危機,華爾街這個“彼岸”塌了,這條路也不通了,F在,我們應該摸索出一條“中國模式3.0”的道路,這是一個未來時。

  中國改革的目標在哪里?之前思想界普通認為美國就是我們的“彼岸”,改革開放就是過河,過河之后最終目的是到“彼岸”去。但現在看來,可能我們永遠游不到彼岸,也不應該游到那里,畢竟國情和資源都不一樣。我認為,中國應該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新的“彼岸”,讓別人追隨我們的模式。我們要有信心,中國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未來世界的標準。阮次山:所以鄧小平講“中國特色”這個詞是非常有創意的。中國特色是我們的財富。到目前為止,我們走自己的路是走對了。過去我們的經濟沒有搞好,所以對自己沒有底氣,有人講:中國要走自己的路就有風險。當然,買美元有風險,賣美元也有風險,世界上任何經濟行為都有風險。就像一位經濟學大師說的,這世上只有死亡沒有風險。

  宋鴻兵:對,你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一次賭博,如果沒有自信、老是懷疑自己,一個選擇也不敢做、一步也不敢邁出去,怎么可能成功?

  主持人:對于未來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形勢,不知道二位如何看?

  阮次山: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比較樂觀的。至少未來一二十年之內,我們的持續發展沒有問題。一二十年之后,就要看下一代了,如果下一代能培養出“大國民”的氣質,以后中國的發展會更好。至于世界經濟的恢復,我覺得有點積弊難除。你看美國人現在的心態,還是延續過去那種,只看利益,不怎么看社會責任。

  宋鴻兵:對這一點,我的觀點很明確,美國和歐洲的復蘇必然是一個長期、漫長、痛苦的過程,這與歐美的人口結構有關。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美國人一生的收入和消費最高峰是在47歲,之后,美國人就開始考慮退休和養老。2009年,正好是1962年美國嬰兒潮下滑拐點時出生的那一批人年滿47歲的時候,這批人占美國人口的1/3,除了上述那些因為自然體能原因引起的消費欲望下降,他們在去年的危機中也損失了很大一部分財富。因此,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將遭遇一個劇烈下滑的消費周期。

  歐洲跟美國的情況很相似,戰后出生的人口高峰,現在也都即將進入消費頂峰之后的下滑通道。由于這個基本問題,歐美沒辦法做到持續增長。現在美國之所以出現了一些復蘇的綠苗,完全是政府的財政刺激造成的。就像一個快斷氣的病人,政府給他插了呼吸機,能暫時維持生命,但并沒有激活病人的自主呼吸,也就是說,民間投資等各方面沒有跟上來——他們不敢投,投了以后賣不出去——這時候政府就退不出來了,只要一拔呼吸管,這個病人還會再次病危。這樣看來,美國政府面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退出,要么就得年復一年的投重資、搞大赤字,國債迅速上升。這就會引發投資者對美元國債信用體系的動搖,不敢再持有美元國債。而投資者一旦賣出美元國債,美國政府沒有辦法,只有美聯儲自己照單全收。那時候的唯一應對措施就是基礎貨幣更加的放量,而越放量,投資者越不敢持有,最后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樣的情況并非沒有先例。1994年,日本達到人口頂峰,隨后就陷入了十幾年的經濟衰退。日本跟美國一樣,原本財政是盈余的,后來為了刺激消費,使勁花錢,現在政府國債已經是GDP的160%了——這是全世界最高的數字。有個笑話說,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出錢修高速公路,把高速公路從東京一直修到海邊,結果在路的終點處,海邊只有一個賣紀念品的小商店。

  最后的翻盤機會

  如果我們這次再不吸取教訓,不嚴格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再次白白葬送一個行業,而且以后再也沒有機會了。

  主持人:很多人拿中國跟當年的日本比較。

  阮次山:我覺得日本的運氣不好,因為當時日本的基礎建設已經接近飽和,再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只有重復沒有益處。而現在中國還有很多內需可以開發,比如中西部,這時候剛好可以發展。我們是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內需型的經濟體系。我覺得現在中國的情形有點類似1932年之后的美國,如果我們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走下去,未來的發展很樂觀。

  主持人:日本新首相上臺后,對中國的態度比以前友好多了。

  阮次山: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是汪道涵老先生以前跟我講的。1982年的時候,上海要發展汽車產業,汪先生邀請了日本三大汽車公司的老板到中國來,那時候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不到400元,日本人短視,三個老板都拒絕跟中方合作。汪先生很生氣,馬上要外辦安排他去歐洲,找幾個歐洲大車廠談合作。結果,歐洲三大車廠同時同意來中國發展。前幾年有一次我從東京飛到北京,旁邊坐的是豐田的一個副總,談起當年的事情,他感嘆說,這是日本戰后犯的最致命的一個錯誤,F在來看,中國市場養活了多少歐美的企業?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只在中國賺錢。

  宋鴻兵: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中國的悲哀,街上跑的都是德國車、日本車,我們的自主品牌就完蛋了。中國這么大的汽車市場,幾千、上萬億的一個行業,但似乎沒有我們自己什么事,全是外國車在中國生產、在中國銷售,F在中國只有一個翻盤機會,就是走一種全新的產業發展道路——電動汽車,像比亞迪。因為在這個領域大家都沒有積累,從頭開始,我們還有機會。如果這次再不能翻盤,這個產業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定要嚴格遵循“市場換技術”,我讓出1%的市場,就一定要拿到1%的技術,多少技術換多少市場,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全部開放,否則人家把這個市場占完了,還不把技術給你,你的自主品牌就完了,再有錢也搞不起來。

  阮次山:為什么說我對未來的發展樂觀,因為正好在這個節骨眼上,來了這么一次全球金融風暴,全球能源危機逼著大家一定要做電動汽車。電動汽車最關鍵的環節是電池,電池里最重要的一種材料是稀土,全世界95%的稀土資源在中國,而且,中國在電池方面的技術一直比較先進。所以,美國現在跟我們私下協議,要在這方面跟我們合作。

  主持人:中國有技術、有資源,也有資金,為什么還要跟美國合作?

  宋鴻兵:普通商人都會這么考慮,但是政府不這么想問題。這里面有政治因素在起作用,我讓多少股份給你,你得在其他方面給我一些利益。這個本來也正常,但應該拿到桌面上來談,要用真金白銀的東西來交換才行。

  這次中國政府再也不能犯錯了,它必須意識到以前的那種做法錯了。日本在電動汽車方面也有很長時間的計劃了,如果我們這次再不吸取教訓,不嚴格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再次白白葬送一個行業,而且以后再也沒有機會了。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