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銀行理財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 15:59  《融資中國》

  文|本刊記者 李盈

  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銀監會、證監會相繼出臺規章,對銀行理財進行規范管理,打破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原有生態和格局,各大銀行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及自身的競爭優勢,并跑馬圈地,擴張地盤。

  光大銀行在新規出臺后推出“陽光私募基金寶”理財產品,不僅在業界引來一片嘩然,而且收益可觀。此舉避開政策規定禁止直接投資股票的限制,將理財產品賣給高端客戶,轉變銷售渠道。政策的“攔路虎”客觀上促進了私人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其實,各家銀行都在進行“謀”與“突”。

  戰局

  2004年10月,光大銀行在北京首家發售理財產品,銀行理財開始進入大眾視野。五年來,不論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各家銀行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投身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研發和銷售。銀行不僅是傳統儲蓄的機構,搖身一變成為集股票、債券、保險、房產等多種投資工具于一身的綜合性機構。

  據普益財富不完全統計,2009 年8 月全國47 家銀行共發行個人理財產品495 款。與2009 年7 月的540 款1相比,發行總數減少45 款,環比降幅為8.33%。在理財產品發行主體上,37 家中資銀行發行了464 款理財產品,發行數減少37款,環比降幅為7.39%;10 家外資銀行發行了31 款理財產品,發行數減少了8 款,環比降幅為20.51%。此外,部分銀行發行了48 款機構理財產品和同業理財產品。(圖1、2)

  多數金融專家表示,銀行理財已立于求新的十字路口。如今的銀行理財業務存在著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局面。

  有人說,選擇一家合適的銀行是理財成功的一半。許多投資者會花很長時間去了解各銀行的理財產品,以期達到高收益率。尤其近幾年,理財產品種類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復雜,很多產品還涉及到相關衍生品,金融機構競相推出的各種個人理財產品,名目和花樣繁多。

  據本刊記者了解,資金的投入方向主要有六大類(表3),在這六大類中,最常見的是投資股票,投入最多的是信用類。信貸類的安全性高,風險控制較容易,因為像匯率、利率有很多方面是不可控的,純是市場風險。在不同市場環境和背景下,銀行會偏重推出不同的理財產品。如:宏觀經濟向好,股票市場作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自然表現不俗,銀行更加愿意推出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宏觀經濟轉弱,出于資金安全性考慮,債券型基金以及貨幣市場基金便更受青睞。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郭田勇告訴本刊記者:“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的一些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量還是比較大的,有時候反映理財產品的好壞、業績怎么樣,很大程度上還是得從銷售量上看,因為你并不知道銀行實際的業績是怎么樣的,這塊產品銀行到底是獲得了多高的收入,我們也沒有很準確的數據。”

  另一種看法是:“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這五大銀行的理財產品比較普通,屬于同一個檔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中心結構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袁增霆同時對本刊記者說:“其實,很難用一個總體指標來測量哪家銀行做得好,應該說各有側重。從給投資者帶來實惠的角度,或者理財的能力和信譽來說,應該給投資者提供一個比較穩定的回報,而不是說中間出了問題,或市場波動的時候,銀行控制風險的能力不成熟。”

  同時,一位對銀行理財有深入研究的專業人士直言不諱的對本刊記者分析:“光大銀行在創新方面做得比較好,包括陽光私募的組合TOT(信托的信托,或信托的組合)。民生銀行在創新方面曾經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它不穩定,還不成熟。招商銀行做得還不錯。北京銀行剛開始做的時候比較激進一些,在國內來說也算是比較靠前的。興業銀行做得也算可以。在國有銀行當中,交通銀行可能做得特別一些。工農中建四大銀行政策性的東西比較強,是為了社會安定,穩定的意識比較強,更加有政治目標,所以在業務方面、產品方面,從四大銀行做的情況來看,褒義詞叫穩健,貶義詞就是比較消極。”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8月發布《商業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總第十七期)》,對國內已經或正在開展理財業務的64 家銀行,包括中資股份制商業銀行21 家、外資銀行10 家、城市商業銀行25 家、農村商業銀行3 家、農村合作銀行與農村信用社5家進行研究和排名,其中,在中資銀行中,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上海銀行等10 家銀行在理財產品市場中顯現出較強的發行能力(表4)。。而在理財產品收益能力方面,基于對運行的證券投資類和QDII 理財產品的表現考察,中國光大銀行、北京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上海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10 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水平整體較高(表5)。

  而外資銀行,近幾年在中國的發展也倍受矚目和爭議。據本刊記者調查了解,外資銀行目前呈現出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偏愛結構性產品;一是產品風險大。

  為什么外資銀行偏愛結構性理財產品呢? 對此,袁增霆博士解釋說:“外資銀行更多的是立足于自己的商業考慮,在結構性掛鉤類產品的方面做得比較成熟一些。一方面,外資銀行有良好的境外客戶關系、境外的渠道、業務關系,渠道優勢比較強,比如境外衍生品市場,研發能力比中資銀行要強很多。”據悉,僅在7月到8月的一個月內,內地外資銀行共發行了18款結構性理財產品,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和基金,如一陣風橫掃各外資銀行。如德意志銀行發行了一款贏勢寶4,其標的掛鉤香港交易的i 股新華富時A50 中國指數基金;法國興業銀行的一款產品則掛鉤法興多空新興市場指數;東亞銀行發行的溢利寶系列23,則是掛鉤于中國人壽、中國石油天然氣、紫金礦業、百度、盛大互動娛樂等港股的表現。“外資銀行的亮點一般就是結構性產品,或者和海外投資相結合的一些理財產品,這是他們的一個強項。”郭田勇教授同時表示。

  除此之外,許多購買了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虧損嚴重,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等外資銀行都因理財產品而與客戶發生糾紛。“外資銀行應該注意如何防范風險,把投資者的利益擺在首位。”

  基于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收益、風控等能力的綜合分析,西南財大報告顯示渣打銀行、恒生銀行以及花旗銀行占居綜合理財能力排名前3 位(表6)。

  規則之變

  2009年7月,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通知》),同年8月,證監會發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多個客戶資產管理合同內容與格式準則》(簡稱《準則》),由此可見,政府部門對銀行理財業務的規范力度明顯加大,新的監管舉措的不斷出臺加速了對理財產品市場的整頓。

  早在2005年9月,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國內銀行理財業務處于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中。在銀行理財5年的成長期中,伴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理財業務的種種弊端逐漸裸露出來,直至今年新規的陸續醞釀出臺,徹底掀翻寬松制度下滋生弊端的溫床,收緊適度的理財環境。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有關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講話中,也多次提到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問題。

  “其實,政策的出臺是有意圖和目的的。我國銀行理財業發展時間不長,相關規定制度尚不健全,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另一方面,當銀行利潤下滑、利差縮小,亟待發展中間業務來彌補缺口損失時,積極發展理財業務就勢在必行了。”一位業內人士說。

  政策的出臺使國內整個銀行理財業多多少少受到些許影響,比如打新股。“一些新的管理措施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添加在銀行理財業務身上的非常剛性的約束。只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必須做什么。這些剛性約束與過去宏觀調控風格相仿,容易出現‘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局面。”袁博士曾公開表示。

  同時,本刊記者調查了解到,商業銀行和學者專家對銀監會出臺的新規頗有微詞。郭田勇教授在“第一屆中國消費金融論壇”發言時表示:“一般的,對于普通客戶發售的理財產品,不讓投資于股市,這其實也是體現了賣者有責的精神表現。因為這樣的話,風險相對可控性比較強。另外從我個人來講,中國金融業銀行、證券、保險是分業經營,銀行自有資金本身也不應該在股票市場進行投資。在銀行負責投資理財產品的人,他投資股市的水平跟證券公司的人也是不一樣的,你拿自己的錢都做不好,怎么可以拿客戶的錢去投資呢?”監管機構在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的這幾年也進行過反思和檢討,之后就明確了一些方向,“銀行理財產品還是要以穩健型的,或者要以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為主”,郭田勇教授繼續對本刊記者說,“按照經濟學中的分類,投資者分三種類型,一種是風險規避型;一種風險中立型;一種風險偏好型。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屬于風險規避型的,不愿意去冒風險,只有極少數的投資者屬于風險偏好型。所以銀行理財產品要為大多數風險規避型的人服務。這部分人群也是屬于‘沉默的大多數’,他們追求的只是一種穩健的收益,目的就是覺得買這個產品以后的收益能夠比放在銀行的存款的收益稍高一點,但是如果出現零收益、負收益或者賠本了,一般情況下沉默的狀態就會爆發,這不僅對銀行有影響,會形成一些社會問題。”

  而袁增霆博士對政策的解讀是:“整體來說,監管政策這塊還不成熟,銀監會對這個還很模糊。銀行更多的是根據市場的變化做自己適應性的創新,適應市場時機的創新,比如前段時間貨幣貶值,未來可能通脹預期更強的時候,商品類的理財就開始興盛起來。”

  對新規政策爭議最大的是各商業銀行,銀行理財產品不允許直接投資于資本市場,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風險,但是也控制住了潛在的收益。某銀行個人理財服務中心人員對本刊記者表示:“新規的出臺限制了我們很多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大部分投資于股票市場的收益率,迫使我們改變原有銷售戰略,帶來不便。”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銀行仍絞盡腦汁繞道政策。光大銀行在新規出臺后推出“陽光私募基金寶”理財產品,不僅在業界引來一片嘩然,而且收益可觀。此舉避開政策規定禁止直接投資股票的限制,將理財產品賣給高端客戶,轉變銷售渠道。政策的“攔路虎”客觀上促進了私人銀行在中國的發展。

  從如今的政策導向上來看,銀行理財業務要穩健第一,嚴防風險。而商業銀行更應該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加強理財部門內部的制度建設,來適應或者繞開剛性的新規政策。

  破舊立新

  目前的理財市場暴露出哪些瑕疵?首先,產品設計粗陋冗雜。“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上彌漫著濃厚的簡單模仿和跟風的‘羊群效應’。”袁增霆博士曾提出。銀行理財產品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同類產品扎堆較嚴重,如2007年的打新股類產品、2008年的商品類產品、2009年的地方債類產品。“銀行理財畢竟是新興市場,而且市場動蕩比較嚴重,制度建設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它跟股票市場一樣,到目前為止也是一個說正常也不正常的狀況,股票市場都不穩定,何況銀行理財市場呢?”同時,產品銷售爆冷。伴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化,銀行理財產品不斷報出負收益、零收益等風波,使眾多投資者大跌眼鏡,損失慘重。由于產品銷售業績與銷售人員的收入直接掛鉤,加上激勵制度的缺陷,產品銷售人員在推銷理財產品時盲目夸大產品收益,忽視產品風險,缺乏銷售服務意識和道德意識。

  另外,緊縮監管環境下的缺陷。正如袁增霆博士所說,“禁止股權投資的理財新規,無疑是在銀行理財與證券及基金理財之間樹起了一道籬笆墻。從股權類投資中退出來,還是對銀行自主研發的產品線造成了殘缺,甚至限制了更多的創新。”

  銀行理財產品競爭形式多種多樣,競爭內容卻如出一轍。鑒于此,郭田勇教授給本刊記者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理財產品市場和信用卡市場有點像,好幾個銀行發信用卡去競爭,更多競爭好像是停留在卡面上,停留在一個題材上,比如說國慶60周年、奧運會等,設計一種卡面特別吸引人的,買卡的人就多了。”一方面說明銀行本身創新和競爭的力度還不夠,本身創新的動力還不夠,模仿比自己去獨立創新成本小。另一方面,這跟銀行制度有關系,可投資的經營領域小,對創新也就有所限制。

  銀行該怎樣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和產品結構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監管機構能否有更新穎獨特的措施來管理理財市場?那么,銀行就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資產配置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開發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比如光大銀行繞道政策發售的“陽光私募基金寶”。(圖7)。

  另外,對銀行理財產品建立知識產權的保護。這是為了防止各銀行盲目跟風和模仿,“對知識產權進行一些保護,創新的銀行能夠真正獲得一些利益”,郭田勇教授提出如此建議。

  此外,加大對投資者風險意識的力度及提高市場透明度,并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010-62675174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