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曾是中國不折不扣的空調大王,曾書寫過輝煌的歷史。
[小標題]緣起
春蘭始于集體企業,其前身泰州制冷機廠由兩家集體小廠和一家國營小廠合并而來。
1973年,泰州市無線電元件九廠(春蘭集團前身之一)應一家上海單位的訂貨要求,研制生產出第一臺CKT—3A型窗式空調器。
在陶建幸的帶領下,泰州制冷機廠由一個虧損的小廠發展成為我國著名的工業企業,將春蘭塑造成為中國空調業最早的名牌。
[小標題]崛起
春蘭當時之所以能異軍突起,一是源于在中國空調導入期對市場機會的敏銳把握。1980年代末,中國市場進口機一統天下,功率多為兩匹機,主要用戶一是賓館、二是計算機房,而兩匹機對于賓館的房間而言太小,對于計算機房又太大。于是,陶建幸采取“讓開大道、占領兩廂”的策略,引進一匹和三匹的窗機,主攻7000大卡以上的柜式空調和3000大卡以下的家用空調。1989年,春蘭年產空調近10萬臺,產銷量、利稅均躍居全國空調業之首。
1994年,春蘭成為中國最大空調生產基地、世界空調七強之一,成為中國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幟。春蘭一年賺幾十億利潤。1995年,春蘭電器公司榮獲國家統計局頒發的“中國空調之王”稱號。
[小標題]凋謝
好景不長,1996年,富起來的春蘭開始憑借壓縮機的技術,啟動多元化戰略,投資汽車、摩托車、高能電池、集成電路等靡費資金、規模取勝的大產業,卻又淺嘗輒止,毫無結果。
2000年以后,陶建幸啟動春蘭的MBO,但以失敗告終。
接連的失利令春蘭元氣大傷,而盲目的多元化更令春蘭分身乏術,最終連主業空調都被拖累,轉瞬即成昨日黃花,退出空調業的三甲之位,眼睜睜看著海爾、格力和美的一起后起之秀從自己身邊超越。
2009年,春蘭上市公司置入房地產業務。
原文刊于三聯《競爭力》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