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電視不是中國最早的電視,卻是后來做得最大的企業之一,中國人的彩電夢早日實現,長虹功不可沒。
[小標題]緣起
長虹之前,很多電視機品牌如北京、金星、牡丹、樂華,今天已經沒有幾個人記得。
長虹電視的前身是國營長虹機器廠,是中國“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雷達生產基地。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國家實施軍轉民戰略,長虹開始電視機研制,但1985年才獲準引進松下彩電組裝生產線,這是國內最后一條引進的彩電生產線。。
[小標題]巔峰
長虹登上“彩電大王”寶座,源于兩個突出優勢——
一是軍工企業素質:擁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復制和創新相結合,設計制造出中國大陸領先水平的近20條低成本彩電生產線,奠定了長虹的低成本創新優勢。
二是出色的市場營銷,以適應中國國情的價格戰營銷方式而聞名全國。
1989年8月,長虹在計劃經濟的桎梏下發動了中國彩電史上第一次價格戰,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降價。50天后,國家出臺了彩電降價政策。1990年,長虹成為國產彩電老大,直到2008年銷售量都居全國第一。
1996年,面對外資進口彩電的威脅和國內彩電大規模重復建設的現狀,倪潤峰拋出了“民族品牌戰略”,打響新一輪價格戰。到年底,長虹“紅太陽”打敗了東芝“火箭”為代表的洋品牌,銷量達480萬臺,市場占有率從22%猛增到35%,穩坐“彩電大王”寶座。
[小標題]起伏
1990年代末,彩電業進入產業升級的前夜,長虹彩電開始走下坡路。在國際出現平板電視替代彩管技術的趨勢時,長虹倪潤峰沒有果斷轉型平板。
1998年長虹囤積彩管失敗,結果導致巨量庫存和數百億資金積壓。而后,又在背投上投入大量資金,導致錯失進入液晶的最佳時機。
直到2005年,長虹才開始正式進軍平板電視。在增長最快的液晶電視領域,長虹的排名至今沒有擠進前五名。
原文刊于三聯《競爭力》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