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工作了兩年后,李開復被提升為微軟全球副總裁,調到美國總部。在此后五年中,他經歷了“對代表未來趨勢的‘超級瀏覽器’計劃,因為保守的‘視窗派’在公司內部占據主流而被迫擱淺”的失落;經歷了“數萬名工程師像搭建海市蜃樓般艱難地編寫Windows Vista,最終因為研發方向上的錯誤,讓三年的努力化為烏有”的痛苦。
在這個龐大的體系里,他感到自己的聲音無法發出,如同一部龐大機器上的零件,在沒有任何發揮空間的環境下運行著。那種價值的缺失感以及精神上的落寞占據了他的內心。
是不是該離開呢?他那想要影響世界的內心回答道:Yes!
彼時在硅谷,谷歌已經名聲大振。在谷歌,人們按照興趣組成團隊,每個人都是透明的,大家坦誠相待,每個人考慮的重點都是如何做出對用戶有意義的產品,而不是如何擴張自己的帝國。很多從微軟去了谷歌的朋友,都一改以往憔悴面色,把一種釋放的喜悅寫在臉上,“開復,來谷歌吧,這里很有意思!這里的工作簡直像打游戲那么有趣!”
此時的谷歌正計劃著進入中國,在李開復看來,回到中國,去一家很酷的公司,做一項創始的工作——加盟谷歌就可以實現他的這三點愿望。
谷歌立刻對李開復張開了熱烈的懷抱,提供的條件是:讓李開復負責谷歌整個的中國業務,并放權讓他負責一個可以長期發展而不是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公司。此外,他的薪水加股票也會超過在微軟時的收入。谷歌研發部資深總裁艾倫·尤斯塔斯對李開復說:“我們一致認為‘能得到李開復是最好的’!”
眼睜睜地看著谷歌將人才一次又一次地吸引過去,微軟終于怒不可遏了。鮑爾默強硬地告誡李開復:“如果你真的要去谷歌,我們只要采取法律行動了,我們不是針對你,而是針對谷歌!”蓋茨也勸他:“你還是別走吧,鮑爾默真的會起訴你,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遏制谷歌。”
面對老東家軟硬兼施的阻止,李開復用“追隨我心”的原則固執地告訴自己,不能妥協也不應該妥協。
為了制裁谷歌,微軟最終將“李開復離職事件”以“違反競業禁止”之名訴諸法庭,一次普通的工作變遷竟引發了兩大巨頭的官司大戰。
2005年7月18日,在得知已被微軟起訴的那一刻,李開復強烈地感到來自心頭的那種徹骨的寒冷和失望。他沒有想到,這個他服務了7年、曾全力以赴來維護的公司,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和他告別。
為了給官司造勢,微軟啟動了強大的公關機器,諸如“微軟表示李開復加入谷歌是違約行為”、“微軟稱李開復投奔谷歌蓄謀已久”、“給李開復的一封信——從誠信談起”等令李開復感到觸目驚心的標題開始見諸于各種媒體。
這年7月的西雅圖對于李開復來說沒有一絲溫暖,他感到自己被淹沒在負面新聞的漩渦之中,一時間,他陷入消沉,寢食難安。
遠在臺灣的母親,看到“李開復離職”這條轟動一時的新聞后,給他打來電話。對于官司紛爭,母親只字未提,只是懇切地說:“媽媽相信你,你要按時吃飯,保重身體啊!”電話這邊的李開復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熱淚。
家人的支持給了他無比的勇氣,他意識到,失去勇氣不但于事無補,而且還可能抱憾終身。此刻必須與谷歌站在一起,來面對這場挑戰。在律師團隊的努力和朋友們的支持下,李開復和谷歌最終勝訴。
這場一波三折的官司大幅增強了李開復的承受能力。在談到“開復最獨特的領導力”時,曾經有谷歌員工提到了“無懼”,而這都要歸功于這場官司。最終,李開復用坦然之心定格了這段艱難的經歷,后來有人問他怎么消瘦這么多,他幽默地回答,最好的減肥方式就是讓微軟告你。
谷歌中國,忍耐之痛
2006年2月14日,谷歌的幾個首腦經過8小時的激烈討論后,終于決定堅持進入中國。會后,謝爾蓋趕忙打來電話對我說:“明天我們將去國會聽證,我們不得不坦白回答所有問題,這將會給你帶來麻煩,你得扛一下!”
谷歌中國命中注定多災多難。
根據中國的法規,谷歌必須過濾搜索結果,屏蔽非法信息。然而,許多國外媒體不理解過多的互聯網管制,批判谷歌違背了自己過去的“客觀、公正、完整、不人工干預”原則。這不但掀起了谷歌總部堅持理念的工程師們的質疑,甚至還引起了美國國會對于谷歌的不解。
更糟糕的是,谷歌中國同時陷入了“ICP牌照風波”,國內媒體指責谷歌中國非法營運。內憂外患,加上員工們擔憂谷歌中國被總部撤銷,這一切,李開復必須扛下來!
他一方面直接負責和中國政府的溝通,探討做合資公司的計劃,同時爭取總部對合資事宜的認可,費盡口舌地向總部的工程師們解釋,消除他們的誤解。另一方面,他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性,以穩定谷歌中國的軍心。每天早晨他都讓自己扛起所有的心事,精神抖擻地走出家門。每次走入會議室,他都盡量讓自己的臉上帶著微笑,讓自己的語氣平靜和充滿信心。
經歷了兩個月來的度日如年后,谷歌中國終于柳暗花明,內憂外患都得到了中美兩國政府的合理解決。然而,危機卻使谷歌中國損失了寶貴的市場份額。
此時的谷歌中國走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岔路口:是急著搶回市場,還是耐心提高搜索質量?
在國外,谷歌除了聞名世界的精確搜索之外,還有諸如谷歌地球、Gmail等風靡全球的產品。很多急于求勝的年輕員工想把這些又酷又炫的產品引入中國,來迅速吸引眼球,進而搶回市場。
“趕緊做谷歌地球中文版!那是最酷的產品!”“國外YouTube最火,模仿YouTube做一個視頻網站!”“國內博客最火,做博客搜索!”這樣的聲音在谷歌中國的辦公室里此起彼伏。
但李開復更清楚:搜索是整個谷歌公司的立業之本,不但是最核心的產品,也是用戶最需要、最常用、最不能缺少的產品。而中文搜索恰恰是當時谷歌的致命弱點,甚至網上還流傳著諷刺谷歌不懂中文的搞笑視頻。此時,如果分心去追逐其他更炫更酷的產品,那一定會紕漏百出。就像是一艘航船,如果不先補好船上的漏洞卻急于航行,那么早晚會沉沒在汪洋大海中。
然而,如果強硬地掐滅員工們想做最酷產品的激情,那么勢必會打擊到大家的士氣,這無異于把剛剛轉危為安的谷歌中國再度推進火坑。此時的李開復清楚,他必須耐心地向大家解釋,讓大家都認同這一戰略方向。
經過無數次戰略會議,李開復讓大家理解到:“如果我們網頁搜索取得成功,而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失敗,那我們依然是成功的。但如果我們做好了谷歌地球、視頻、郵箱等,但放棄了搜索,那我們依然是失敗的。”
他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工程師們:“那些又酷又炫的產品,我們一定要做,但不是現在,而是將來。而現在,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專注搜索業務!”
從此,李開復帶領谷歌中國走上了一條寂靜之路。改善搜索質量是最平淡、最艱辛的工作。即使工程師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改善了某項搜索指標,用戶也不能立馬就能體會到這種搜索效果的改善。內部員工因搜索質量的提升并未迅速帶來流量的提升而悲觀失望;外界也開始紛紛批評“谷歌中國‘水土不服’,在創新方面鮮有建樹。”“李開復領導的谷歌中國,被競爭對手搶走了市場份額。”
李開復默默地承受著那些誤解、質疑和冤枉,一面耐心地安撫和激勵員工,一面堅定地執行“專注搜索”的戰略,并忍受著那些突破瓶頸之前的煎熬。這種“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與無奈,極大地考驗著李開復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正是這樣熬人的堅守,為谷歌后來的崛起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2007年初,中國網民們終于認識到谷歌搜索的巨大進步,發出“谷歌中文搜索變好了”的聲音,這種聲音很快便蔓延到整個網絡。而谷歌搜索的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16%,經過2007年、2008年的逐漸提升,達到了2009年的31%。
2007年下半年,在搜索質量達到標準后,李開復放開了工程師們按捺已久的做產品的激情,谷歌中國陸續成功推出谷歌地圖、視頻搜索、博客搜索、音樂搜索等一系列更酷的產品,進一步提高用戶黏度,搶占市場份額。2009年,谷歌地圖、谷歌手機搜索、谷歌翻譯的使用率,在中國的相關軟件中排名第一,其年收入可能接近4億美元,已經與百度2008年的31億人民幣相差不遠。
人跡更少的路
2009年8月5日,當我把“離開谷歌,創辦創新工場”的想法告訴谷歌研發部資深總裁艾倫·尤斯塔斯時,他沉默了一陣。我想,他心里一定在說,李開復瘋了嗎?放著1400萬美元的股票不要。但是,我已經想好了,不再動搖。
2009年,谷歌中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平穩的階段,與主要競爭對手百度的市場份額大致形成30%對60%的穩定局面。對于谷歌中國,李開復已經完成了使命,沒有留下遺憾。6月,李開復做完手術躺在病床上,一些記憶猶新的過往經歷,在他腦海里如放電影般地逐一呈現——
在橡樹嶺高中時,他參加“全美高中生創業比賽”,在商業志愿者的幫助下,他帶領“公司”有板有眼地經營,最終獲得“年度杰出公司”大獎。
2000年,他開始給中國大學生們寫公開信,分享有益的人生觀、價值觀。2003年,他自己出資創辦“開復學生網”與中國大學生們交流,后來這個網站更名為“我學網”,成為青年學子們共同維護的精神家園。在谷歌時,他又利用20%的時間,奔波于中國各個高校做演講,所到之處,他能看見那一張張年輕的臉上,洋溢著的熱情和透露出的渴望成功的眼神。
還要繼續留在谷歌沉浸在光環與財富之中嗎?那些熠熠生輝的時光碎片串連起來,在李開復心中匯集成一個振聾發聵的回答:不!我要和中國青年一起,創造新的技術奇跡!
正在此時,相識多年的老友、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多次找到李開復,談論互聯網的未來趨勢和富士康的發展方向。“你什么時候出來創業啊?5億、50億我都給!”老友對李開復表示出了極大的希望和支持。兩人經過多次深談,一個“在IT領域幫助中國青年創新、創業”的構想漸漸浮出水面。
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隨即也對李開復表示出了大力的支持,他既認可李開復個人的成功經驗,又贊成這個可以帶動整個行業的構想。
兩個商界重量級人物的支持,讓李開復下定了決心。2009年8月,李開復向谷歌總部表明不再續約,在谷歌1400萬美元的股票和更高職位的挽留下,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追隨我心”,轉而開始投身于創業的準備工作,一個名為“創新工場”的公司,和它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逐漸從原先的構想上脫胎而出。
在職業生涯的第四個岔路口,李開復無疑是走上了一條人跡更少的路,在這條略帶理想主義色彩的道路上,誰才是最合適的同路人?
李開復對投資人的期望是:第一,投資人可以勝任中國青年的創業教父,能夠對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第二,投資人所屬的公司跟IT領域的創業方向有契合點,甚至可以達成某些合作;第三,在籌備階段,投資人必須對創新工場的商業模式保密。
成就他人,重塑自己
2009年9月,我在給創新工場員工們的電子郵件中寫道:從現在開始,我要忘掉谷歌的龍蝦、鮑魚,和大家一起吃15元的盒飯,吃、住、用都盡量簡樸一些。我們在花每一分錢時,都要想想,如果這錢是自己的,我們該怎么花。我們要營造一種奮斗創業的氛圍。
2009年9月7日,李開復第一次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的身份亮相。這一次,他身后站著一個超豪華的投資者陣容:中經合集團創始人劉宇環、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YouTube聯合創始人陳世駿和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
劉宇環是投資界的大佬,除了成為創新工場的主要投資人,還可以幫助李開復完成融資。柳傳志和郭臺銘都是中國商界的教父級人物,他們可以在電腦、移動終端等領域為李開復提供豐富的資源。陳士駿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有著獨到的理解,俞敏洪近年來已經把自己打造為年輕創業者導師。
同時,創新工場神秘而獨特的商業模式,也在這一天見了分曉。
李開復把創新工場涉及的領域,瞄準于他再熟悉不過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為了避免組織臃腫而導致效率低下,他將創新工場的規模設定在110人,其中包括創業者、工程師、產品經理,以及支持性的法務、財務和人事。
在這個以“創意”為靈魂的公司里,員工們將大量地提交關于前沿技術的產品開發設想和創意,然后在公司內部進行投票排序,并由李開復做出最終評定。每年創新工場將挑選出20個創意去嘗試,然后經過3~5個月的測試留下一半,最后再經過6~9個月的篩選成立5個獨立的分公司。
創新工場將為5個公司搭建產品經理、工程師研發和市場推廣等職能支持的團隊,注入5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最終把它推向商業運營的正式軌道,讓其自負盈虧。此后,創新工場還會幫助這些公司尋找風險投資,甚至與風險投資一起追加投資。隨后,創新工場每年會補充被5個公司帶走的約50個人員,持續保持110人的規模,同時進行新一輪的創意項目篩選。
在時下的中國投資界,天使投資的孵化能力并不高,風險投資又苦于找不到較為成熟的項目,而創新工場一站式支持創業的模式,正好填補了兩者之間的真空地帶。
李開復用了一個算術式來總結創新工場的商業模式:(天使投資+創新產品)×規模化。中間那個“乘號”的力量,則來源于投資團隊在未來5年8億人民幣的投資,目前這筆資金已經到賬1500萬美元。
對于李開復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的轉型,人們普遍的疑問是,他能夠找到那種野蠻生長的狠勁嗎?
從零開始的過程,對于李開復來說,已是輕車熟路,微軟和谷歌剛來中國時也都是如此。他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招聘的第一天收到1000份簡歷,在谷歌中國招聘的第一天收到3000份簡歷,而現在的創新工場,這一數量是7000!
幾周前才拒絕了谷歌1400萬美元的李開復,已經開始了精打細算、艱苦奮斗的征程。當初在購買創新工場域名時,對方開價2600美元,這個是可以接受的數字,然而李開復最后硬是把價格砍到了1000美元。
目前創新工場的寫字間,200多平方米,沒有重新裝修,辦公設施有些陳舊,一切顯得簡樸,但卻洋溢著奮斗的氣息。這個設在清華科技園C座的辦公室,恰好與毗鄰的谷歌、微軟呈三角之勢,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本刊記者兩度前往創新工場,看見很多創業者聚集在公司門外的走道上。盡管創新工場無數次地表示,目前處在招聘階段,暫時不接待項目申請,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業者還是在執著地等待,他們很有信心:“李開復總會出來上衛生間的。”
9月以來,48歲的李開復幾乎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但他時時刻刻都顯得精神百倍,他希望創新工場早一天做出成績,不負大家的期望。
1990年,李開復加入蘋果公司,成為了蘋果Mac III研發小組的一員。
1995年,李開復成為蘋果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裁。
1996年夏,李開復離開了每況愈下的蘋果,加入SGI,擔任副總裁,負責互聯網產品部門。
1998年夏,SGI資金鏈緊張,不得不賣掉李開復的部門,李開復離開SGI,加入微軟,到北京組建中國研究院,并擔任院長。
35
1999年秋,李開復在中國研究院做出的成績,得到了比爾·蓋茨的贊揚,被譽為“世界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
2000年夏,李開復被調回微軟美國總部,升任微軟全球副總裁,成為“新一代網絡平臺.NET”主管之一。
2001年初,“視窗派”在微軟內部占據主流,微軟取消了李開復向往的.NET計劃。
2002年初,李開復加入了Windows Vista的團隊,組建自然互動服務部。
2004年秋,Windows Vista的研發達不到預計目標。微軟不得不推翻之前長達三年的艱苦研發,而從零開始。
2005年夏,李開復因為“跳槽到谷歌”而遭到微軟起訴。在紛紛擾擾的官司中,李開復跌入職業生涯的低谷。
2006年初,谷歌中國遭到外國媒體的口誅筆伐,隨后又遭遇“ICP牌照風波”,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帶領團隊渡過難關。此后,他又力排眾議,頂著壓力,使谷歌中國專注于提高搜索質量。
2007年初,李開復“專注于提高搜索質量”的戰略收到了效果,中國網民發現,谷歌中文搜索變好了。
2008年,李開復領導下的谷歌中國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分別在“雪災”和“地震”時,推出“春運地圖”和“親人搜索”,贏得了網民的口碑。
2009年,谷歌中國市場份額升至31%,與百度的市場份額大致形成30%對60%的穩定局面。9月,李開復作別谷歌,創立創新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