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典型的溫商創業故事。這個敢為天下先,卻又帶有明顯盲目與投機特征的溫州人,留下的是一連串的“假如”和“為什么”,令人無限唏噓。
□文/本刊記者 白 靈 特約撰稿 金少策
“停工了!停工了!王老板都跑了!”2009年8月16日上午,當車間主管通知大家停工時,溫州霸力鞋業集團的員工還沒從通宵趕工的倦怠中回過神來,等他們聽明白后,無不驚詫萬分。幾小時后,工廠大門外三三兩兩的貨車和一雙雙焦急的眼睛聚集起來——供應商們聞訊趕來,吵鬧著要求廠里結算欠下的材料款。
霸力員工口中的王老板,是董事長王躍進。早在幾天前,這位溫州商人就已經不知所蹤。消失之初,王躍進稱自己到美國與客戶“談生意”。但不久,溫州市公安局就確認他離境的目的地根本不是美國,而是澳大利亞。自此,王躍進和所有人失去了聯系,甚至連原集團的高層也無從聯系到他。
這是一場毫無征兆的覆亡。隨著王躍進的離去,這家創業近20載的企業以“猝死”的方式而終結。其身后,是過億的銀行欠貸和數百萬的供應商債務……
鞋王“躍進”
如今的霸力鞋業集團,門口的集團名稱掛牌已被卸去。圍墻上那張員工工資結算通知單,在初秋的寒意中風雨飄搖。曾幾何時,“霸力”是這座工業重鎮響當當的招牌。
在溫州,王躍進甚至被認為是一個可以代表浙商創業精神的典型人物,“他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個性很強、肯吃苦”——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王躍進開始在舅舅的鞋店里當學徒工。白天在外拉板車、干苦力,晚上再到昏暗的家庭小作坊學習制鞋。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竟然青出于藍,“比他舅舅的鞋還做得好”。
1984年,學成出師的王躍進創辦了鹿城躍進皮鞋廠。這是一個遍地機遇的時代,當時的皮鞋不講究質量,更談不上品牌。憑借款式上的幾個新花樣,王躍進做的皮鞋很快在當地就小有名氣,鞋廠的生意蒸蒸日上。
王躍進頗具創新思維,1989年前后,他的鞋廠成為了“第一個在鞋子里放進信譽卡的企業”,并因此獲得“創新鞋王”稱號。嘗到甜頭的王躍進深刻體會到了“營銷”的重要性,從此四海為家,親臨市場一線談合作、抓銷售。1993年,憑借一系列的開拓性做法,“霸力”品牌在國內迅速崛起。順理成章,霸力又在首屆中國鞋王杯大賽中奪得“中國鞋王”稱號。
兩項“鞋王”頭銜在手的王躍進底氣十足,做出了更為大膽的舉動:他覺得這個稱號應該有個宏大的表現形式,于是用7張牛皮,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只男式皮鞋,長2.05米。兩年后,又造出最大的女式皮鞋,長2.4米。不久,王躍進又親自領銜設計制造了“世界最小皮鞋”。
這些“世界之最”大的可坐得下四五位姑娘,最小的僅有拇指大小,一經全國各地展覽,不僅賺足了眼球和品牌知名度,還獲得了4項吉尼斯紀錄。隨著1994年被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全國消費協會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同年7月參加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又榮獲金獎,浙江霸力一時風頭無兩。
不過,王躍進并沒有就此滿足,迅速成立起浙江皮鞋行業首家企業集團公司,集團公司注冊資金4030萬元,資產總額11142.16萬元。在王躍進的帶領下,霸力從小鞋廠發展到大集團,僅僅用了10多年時間。上個世紀90年代末,霸力的銷售收入達到2個億,擁有8條生產線,而同時起步的許多企業,大都還只有一兩條生產線。
由此,王躍進一“躍”而成為江浙地區鞋業領軍人物之一。2001年,王躍進再次用38張牛皮造出“巨無霸”皮鞋,重達1.028噸。他把這只巨鞋架上彩車舉行一個“萬里行”,以彰顯企業實力和形象。
在一次與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的談話中,王躍進流露著他的志得意滿。“他說,老鄭,我成立了一家集團公司,你也去弄一個吧。”鄭秀康回憶道,“我說,我還是先把‘鞋底’做扎實了再說吧。”
落跑“第一季”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王躍進的敢想敢干的草根精神,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被解讀為好大喜功。就在“巨無霸”皮鞋問世后不久,霸力鞋業的經營開始走下坡路,盈利能力漸漸萎縮。
在鞋業嚴重同質化競爭的21世紀初,王躍進仍然固守著并不需要太強品牌競爭力的外銷市場,霸力有50%的銷售業績來自于崇尚“價廉物美”的俄羅斯。就在此時,致力于塑造國內品牌和渠道新路的溫州同行后來居上,漸漸取代并超越了“鞋王”。
“這兩年,僅我們工業園區內被稱為鞋企‘第一梯隊’的三甲中,已沒有霸力的席位。”在一批批后起之秀的進攻下,霸力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不要說與同一時期成名的奧康、康奈、紅蜻蜓等競爭,甚至與一些新近成立的企業相比,霸力的優勢也并不明顯。
連續不斷的成功,讓王躍進變得好高騖遠。當企業一旦停滯不前,王躍進立即急不可耐,他總是抱怨鞋業利潤太低,而市場又過于難做。為了謀求理想中的“高利潤”,他果斷地選擇了“富貴險中求”。
2003年,霸力集團從廣東采購來料加工料件——保稅進口牛皮,按照規定加工后應返還給供貨商,再出口。但王躍進卻將這批原料當生牛皮直接賣給四川的一些制革企業。因保稅進口物資是未交關稅的,在內地銷售就等同于“偷稅”。隨后,這起涉案金額高達7000多萬的“偷稅”案件,被溫州海關初步定性為走私,凍結了霸力的所有賬戶,王躍進火中取栗,在劫難逃。
東窗事發之后,王躍進如同驚弓之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調查以及企業4000多萬元的負債,他悄悄潛逃到了早早取得居住權的澳大利亞。
這時候的王躍進,還沒有喪失早年創業的雄心。人雖然躲了起來,卻偷偷地聯系溫州當地的朋友,希望能幫他渡過難關。當時當地政府領導考慮到霸力仍是龍頭企業,王又是初犯,企業這樣倒掉了也很可惜,還會牽涉到工人下崗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經過多方打點,海關終于同意不再追究王躍進的刑事責任,僅僅是讓他補稅了事,王躍進從澳大利亞回國。不過,當王躍進一下飛機,就被拘捕了。霸力集團群龍無首、一片混亂,差點挺不過來。
在政府的“保護”下,霸力鞋業最終補稅900多萬元。在被拘留三個月后,王躍進得到釋放。這一次,這位行事勇猛的溫州商人在挫折面前竟然不堪一擊。經此劫數后,王躍進做鞋的信心大跌,再也無心履行他當年“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諾言。霸力開始在明星企業的行列中退居二線,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尋礦
主業日薄西山,王躍進卻始終不愿甘心小富即安。就在他為鞋企困境憂心忡忡之時,2004年底,一個來自廣西賀州市政府招商團的礦業項目引起了他的注意。彼時,礦業投資熱剛剛在溫州興起,不少在傳統制造業遭遇經營瓶頸的企業主,紛紛轉而投資礦產、房地產或從事民間借貸。
早在2000年前后,王躍進就開始四處尋找投資機會。當時,他曾跟隨相關人員趕赴澳大利亞考察當地礦業,但并未出手。2004年,隨著“民資重型化”運動轟轟烈烈,王躍進再也按捺不住轉型的欲望。而群山環繞的賀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讓王躍進鐘情不已。
王躍進決定此時進軍礦業,的確是抓住了一個好時機,當時的金屬價格節節攀升,高額的利潤無疑能幫他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2005年4月8日,浙江霸力集團賀州礦業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王躍進以2000萬元接手了有著50余年歷史的,以大理石及開采多種金屬為主的老國企平桂礦區。
2006年,王躍進又先后花費近四五千萬元拿下同樣富含金屬礦產的白面山礦山開采權,以及路花礦山、賀縣礦山的探礦權。“他當時還向賀州市領導提出過礦業上市的目標。”霸力礦業一位副總說。
選擇礦業,源于王躍進對礦業巨大的想象空間。他就對來訪的媒體說,賀州的稀土、大理石等資源有著極大的開發潛力。他曾毫不掩飾地宣稱,當地開采出來的礦石成品價格低廉,常用的大理石價格只有溫州的二十分之一。與辛辛苦苦一雙一雙地賣鞋相比,這無疑是個驚人的暴利行業。王躍進在廣西賀州開始了規模高達7000萬元的礦產投資,主要開采鋅、鐵粉、錫精等多種礦石。
鞋老板開礦?對于闖勁十足的溫州商人來說,這根本不奇怪。不懂就摸索,此后幾年中,王躍進的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在了廣西。當時,一位熟人在溫州機場碰見他拖家帶口出行,甚至連還在學步的孫子也帶在身邊,便笑問:“王總全家去哪里旅游?”王躍進則苦笑著回答:“去廣西礦上看看。”
忙于開礦,王躍進已對鞋業撒手不管。先是交由“海歸”的兒子管理,后來,他甚至把兒子也帶到了廣西,鞋業則交給了毫無經營經驗的妻子來打理。隨后幾年間,其鞋業業務只能勉強度日。
王躍進的想法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根本沒有開礦的經驗,但從2006年開始,他采用了一種比較“靈活”的開采方式。“包一個區域給附近的村民,開采后雙方按照五五或者四六分成。”正是依靠這種方式,2006年的霸力礦業產值突破了千萬元。該項目因此出現在了《賀州市政府2006年“十一五”規劃綱要報告》的顯要位置。
王躍進到該市投資礦業,一舉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典型代表,并被選為賀州市政協委員。霸力鞋業曾經的輝煌,眼看著就將要在礦業上重演。
江湖告急
事實證明,王躍進的摸索是失敗的。
熟識的人都認為,王躍進為人豪爽,有想法,也有魄力。但當他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商業環境時,這種“魄力”就演變為了“莽撞”和“自負”。
“他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但太主觀了,完全是他自己說了算。”霸力礦業的副總說,“他的想法在很多人看來都不切實際,他太不相信別人了。”在一些會議上,一旦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王躍進當場就會讓其離開,并且下次開會再也不會通知對方。“甚至有當場開除的。”在礦上,員工們都私下叫王躍進為“王霸力”或“王霸”。
在經營礦山的時候,王躍進居然“像個任性的小孩子一樣”,一茬一茬地換副總。“前后換了不下十個副總,任期最短的一個月,最長的也不過半年。”在員工們看來,王躍進只會給大家大談“財務六大職能”和“行政管理三大要素”,而對基本的開礦專業知識一竅不通。
“有一次,他非要買20輛運輸車,這對當時資金有限的霸力礦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在他人看來,當時完全可以采用租借或外包的形式來解決運輸問題,而沒有必要花費500萬元去“撐面子”。
更要命的是,他甚至將這種“自負”帶到了企業外部。使當地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都對王躍進懷有敵意。2006年,賀州市國土、安監等多個部門以“涉嫌非法開采賀州白面山礦段”為由,對王躍進的礦場進行了查處整頓。而在王躍進剛去賀州的時候,當地政府曾許諾,讓他牽頭整合當地的所有礦區。
“這是當地相關部門在為難我們,他待人處事很功利,有事情了才打電話給有關部門,平時愛理不理,失去了很多人緣。”一個原本大受歡迎的項目,卻因為王躍進的性格而無法獲得任何外部幫助。一位國土局工作人員相當坦白地表示:2006年的查處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為打擊王躍進“只朝上看不朝下看”的處事方式。
然而,這種“外部幫助”在關鍵時刻又是那樣的重要。
霸力集團在重金投入礦業后,卻遲遲未能實現“規模化”開采,只能小打小鬧。而花錢的地方卻很多:涉及到國企老員工的安置、新礦的開發、企業的經營……王躍進算了一筆賬,要讓霸力礦業上軌道,至少需要投入2億多元。這樣的資金規模,大大超出了他的預算,依靠鞋業那點微薄的收入,是萬難支撐的。
自投資礦業開始,霸力集團負債就顯著上升。這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賭局,此時,王躍進又做了一項無異于飲鴆止渴的決策。2005年,霸力集團曾分別在溫州瑞安、仰義征得工業用地,他將這兩塊地向銀行抵押貸款,用于投資礦業。
偏偏從2007年開始,礦產價格隨著全球經濟的疲軟開始下滑。白面山礦區主要出產的錫粉價格也由2007年初10多萬元一噸,下降到了2007年底的四五萬元一噸。
2007年底,王躍進又將霸力礦業近2000萬元資金抽走,用于上述兩塊工業用地廠房建設。他當時的想法是,趕快把廠房建好后,賣個好價格。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還沒能等到廠房完工,霸力集團的資金鏈就已經快繃斷了。2007年底,由于缺乏運營資金以及外部需求萎縮,霸力礦業被迫停產。那時的王躍進時常向周圍的人訴苦:“光銀行利息每個月都要上百萬,還不包括可能有的其他負債利息和公司運營開支。”
鞋王末路
資金鏈的枯竭,讓王躍進感到獨木難支。他不得不四處奔走,尋求合作開發。一位接受過王躍進融資邀請的人士透露:“他當時說,有多少要多少。”
2009年5月,王躍進找到同在賀州投資礦業的鑫龍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新華,勸說陳新華出資千萬元入股霸力礦業,被陳新華婉言謝絕。“霸力礦業的股權很亂,有合作開發的,也有私下轉讓的。”陳新華表示,王躍進曾不斷地向人推銷霸力的礦業項目,并在網上掛出了礦山的轉讓信息。
事實上,在為時一年多的融資中,王躍進只有兩筆成功的“融資”:一是白面山礦山45%的股權轉讓,二是剛于2009年3月份竣工的在溫州瑞安的廠房轉讓。前者讓王躍進拿到了1100萬元,后者讓他拿到了800萬元。
“這家企業,原本應該是讓人放心的。”趙峰是溫州一家鞋料小作坊的老板,近兩年來一半以上的生意都來自“霸力”。2008年開始,“霸力”支付貨款有些拖沓。“當時以為資金一時周轉不靈,大家也能理解,想著只要廠子在生產,錢總歸能要到的。”他說。
2008年底,“霸力”出現了“以貨抵債”的情況。抵價60元一雙的鞋子,趙峰也搬了很多。今年開始,趙峰的兩萬多元貨款就是要不回來。但他覺得老牌子可靠,沒停止供料,“3天前,我還給他們送了幾千元貨,也是打的‘白條’。”
一直熬到8月份,王躍進突然不見了。十多天后,有確切消息稱“他逃到了澳大利亞”。至此,霸力集團債務情況如下:溫州本地四家銀行貸款高達1.065億元,廣西梧州銀行貸款500萬元,欠供應商債務700多萬元,民間借貸金額預計在4000萬元至5000萬元。
霸力停產后,還出現了一個意外的局面:門口除了聚集的討債大軍,還迅速形成了一個“招聘集市”。溫州不少鞋企的招聘人員,急急忙忙拿著“招聘”、“急聘”、“高薪聘”的牌子,開著車趕到了霸力門口“挖人”。
王躍進的一位老朋友告訴記者:“他這一生都在拼搏,如今也年過六十、兒孫繞膝了。要不是太盲目沖動,賣鞋也夠一家人衣食無憂了,可惜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