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保險代理生死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 18:37  《商界》雜志

  保險代理,一個只要六七年歷史就夠得上“業內元老” 的年輕產業。在這個本該如青年般生機勃勃的行業里,死亡,卻成了最常見的關鍵詞……

  □文/本刊記者  陶 昆

  在重慶保監局的會議大廳里,陳林憂心忡忡地四下張望,尋找安信保險代理公司的蹤跡。搜尋的結果印證了他的不安:人群中沒有安信公司。

  這是2009年8月保監局的例行會議,所有代理公司都必須派人出席。今天看不到安信公司,只意味著一個結果:安信“死了”。

  在重慶,安信是最早的、也是碩果僅存的“老三家”專業保險代理公司之一。在今天出席會議的眾多同行里,也唯有安信稱得上是陳林的“前輩”。安信之死,讓陳林生出許多同病相憐的傷感,他忍不住懷疑,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自己?

  “死訊”頻傳

  在保險代理行業,“烈士”的名單幾乎每周都在更新。2009年一季度,全國市場上又有43家保險代理公司退出了市場,耳畔不斷傳來同行的“死訊”,陳林的心中不免動搖。

  保險代理業的爆發性增長,是從2001年注冊資本“門檻”降低到50萬元開始的。當初,這被視為放開保險市場的重要信號,包括陳林在內,不少企業和個人,或是懷著進入金融業的想象,或是憑著豐富的客戶資源,踩著50萬元的門檻進入了這個市場。

  然而,2009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卻將保險代理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從人民幣5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而且必須全部是現金。自2001年底開業以來,陳林的代理公司并沒有賺到錢,這個時候要他再投入150萬元用于增加注冊資金,他心里是一百個的不情愿。但他又下不了退出的狠心,他決定再等等,再看看。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等的耐心,不少公司也因此選擇了退出。在一季度退出市場的43家公司中,24家“主動解散”的公司大多都屬此列。

  但安信或許死得更為慘烈。安信老板費文戈說,公司死于自己“經營不善”。

  20世紀90年代末,保險代理公司開始在尚顯混亂的中國保險市場萌芽,逐步發展成為專業保險中介的主要形式,其業務為代理銷售保險公司的產、壽險產品,利潤則來自保險公司根據保費收入支付的手續費。

  然而,經過十年發展,中國的保險代理業依然孱弱。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國共有2493家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其中保險代理公司1852家,保險經紀公司362家,保險公估公司279家。保險代理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153.4億元,僅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2.56%,其手續費收入也僅為20.05億元。代理公司“餓死”的狀況屢見不鮮。

  兇器

  同為保險代理公司老板,陳林相信,是畸形的市場“殺死”了安信,也正要“逼死”自己。而“殺人”的“兇器”,非高額回扣莫屬。

  與多數保險代理公司相同,汽車保險是陳林公司最重頭的業務,也正是回扣最為泛濫的業務。由于公司利潤完全依賴銷售保險獲得的手續費,一切市場費用均由自己承擔,因此,客戶回扣或“返點”增加,就會直接擠壓利潤。

  業務員們無數次地抱怨,客戶見面就問“返多少個點”。保險知識相對專業,客戶更樂于直接比較返點的高低。返點過低,客戶不買賬;返點太高,公司又沒利潤。調整這個微妙的平衡,總要像走鋼絲般戰戰兢兢。

  陳林也曾想過改變。

  2002年初春,剛當上老板的陳林來到重慶某資源型國企總經理辦公室門前,心中的忐忑不亞于當初第一天上班。這間辦公室里坐著的人,是陳林父親的“老關系”,更是公司開業以來最重要的潛在客戶。

  憑著重重關系,他拿下這單業務本不成問題。但為了說服對方降低回扣比例,他做足了功課,甚至如何切入話題,如何分析利害,都已反復演練多次。

  然而,當他跨進辦公室的瞬間,還未及開口,那個老總先熱情地大笑起來:“哪里還用你親自跑一趟嘛?我都給下面的招呼了,價格啊返點啊不要太糾纏,直接就給你們公司做——你總不至于敲我的竹杠吧?”

  陳林頓時語塞。

  這次拜訪的結果是,陳林拿下了業務,但回扣還是“行價”——這樣的故事后來又多次上演。

  陳林也偶有成功的時候,例如,一個從小玩到大的鐵哥們是另一家國企老總。沖著陳林的面子,他同意降低返點,只要求“保證優質服務,價格不摻水”。但當他把業務交給下面的經辦人員時,立馬傳出了“某總這次買保險多花了錢,肯定吃了不少回扣”的謠言。保險代理行業的回扣早已臭名昭著,瓜田李下,反而給鐵哥們惹了一身臊。

  這些業務在賬面上給陳林貢獻了不菲的收入,但扣除回扣,利潤就變得非常微薄。同時,為了維持客戶關系,隱性成本還不可避免。國企領導眾多,今天請李總吃個飯,明天請王總唱個歌,一年下來,不僅花費大量精力,到底是賺是賠,已經也說不清了。

  無奈之下,陳林只好退出對國企大客戶的爭奪,公司的保費年收入也從2002年的近2000萬元,滑落到目前的500萬元左右。這是維持較高利潤率的代價,因為在回扣面前,保費規模未必能體現利潤。從2000萬元到500萬元,算上精力上的投入,實際利潤的減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超輕量級vs超重量級

  回扣泛濫,只是保險代理業畸形發展的表象。它壓縮了代理公司的利潤,改變了行業競爭方式,卻無法解釋代理公司普遍虧損的事實。完全不對等的競爭對手,才是保險代理業深陷困境的根源。

  陳林的公司,是一家只有10多個員工的小公司,但他在市場上的對手,卻主要是他的上家——保險公司。這些對手包括中國人保、平安保險、中國人壽……他們要么是巨型央企,要么是已上市的世界500強企業,陳林拿什么和他們競爭?

  和陳林的公司相比,保險公司一個地區動輒數百人的銷售團隊可謂“巨無霸”,其自行開辟市場的沖勁極強。而陳林賣著保險公司的產品,拿著保險公司的手續費,還得和保險公司搶業務。記得有一次,陳林給某保險公司報單后,該公司的業務員第二天就出現在了客戶身邊……有了這樣的經歷,陳林更不敢輕信保險公司了。只要保險合同沒簽完,就絕不透露客戶信息。

  更令陳林頭疼的是“飛單”。一些急于沖擊保費規模的保險公司,往往會拿出更高的傭金,利誘代理公司的業務員繞過代理公司,把保單直接交到了保險公司。最嚴重的時候,陳林一年就查實了近十次飛單,實際數量更是無法統計。而他既不能和保險公司翻臉,也很難用解雇威懾手上有保單的業務員,自己只能啞巴吃黃連。

  至于那些以往業績出色的業務員,如今無一不是在保險公司高就,聽著他們辭職時或真或假的歉意,陳林只能默默接受現實。

  老客戶續繳保費更是一場殘酷的戰爭。客戶與保險公司簽訂了合同,續費時很可能與保險公司直接接觸。只要一接觸,保險公司多半會千方百計地挖走客戶。在客戶眼中,保險公司顯然比代理公司更具公信力,而且,也許還能給出更低的折扣。

  事實上,中國的保險代理制度,完全移植自歐美、日本等國成熟的保險市場體系:高度分工,保險公司單純負責保險產品開發和理賠等,銷售主要通過保險代理人、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等中介完成。

  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原因,中國的保險公司一直保持著龐大的銷售團隊,某大型國有保險公司一位省級負責人甚至放言:“要讓全省千分之一的人成為我們的業務員!”在這一背景下,保險公司與代理公司兩個完全不在同一量級上的對手“打架”,變得不可避免。

  此外,陳林還面臨著銀行、郵局、汽車4S店等兼業代理的競爭。例如,陳林買車的那家4S店就要求,所有按揭貸款車輛必須在店里購買保險。每次去修車,看著4S店近乎“強賣”的銷售模式,陳林既憤怒,又羨慕。

  相比專業代理公司,兼業代理機構在渠道和成本上優勢巨大,市場表現也頗為不俗。2009年上半年,全國已有保險兼業代理機構137067家,實現保費收入2439.61億元,實現代理手續費收入117.27億元,均遠超專業保險代理公司。

  活法

  “未經改裝的新車、好車,不建議客戶保車輛自燃保險;出行范圍大、駕駛人員多的車輛,建議肇事險保額不低于20萬元人民幣……”“腳勤一點,嘴甜一點。客戶市內出險,業務員必須第一時間抵達現場,協助客戶取證、理賠……”

  這些細致得有些瑣碎的要求,是陳林制作的《業務員手冊》上的條款,也是他在生存壓力下的妥協和堅持。他定下規矩:回扣不能過分,不與競爭對手拼回扣,打造服務上的核心競爭力——這本該是保險代理業的常識,如今卻讓他成了異類。

  放棄了國企這個看似慷慨的大金主,陳林把業務重心集中到了民營企業和個人客戶,原因很簡單:單純可控。

  “我總不至于為了一個人的業務三天兩頭請他吃飯吧?何況客戶也忙,只要不出事,一年內幾乎沒有別的成本。”陳林青睞民營企業的原因與此類似:民營企業是老板自己的,沒人會關心老板是否私吞了回扣。對企業客戶,陳林還經常代企業組織安全培訓等活動,培訓對象既可能是公司高層,也包括車隊的普通駕駛員。

  此外,2年以上駕齡、家庭汽車保有量在2輛及以上的客戶成了公司的重點客戶。這部分人對價格敏感度較低,事業、生活比較充實,事故率低,是公司最優質的客戶。

  盡管作出了諸多調整,陳林的公司目前依然處于微虧之中。“我做了十幾年保險,的確喜歡這個行業,又有別的生意,那邊盈利比較穩定,一年一兩萬倒也虧得起。”但他的主要精力早已不在代理公司上,始終看不到未來的曙光,他也說不清這種虧本的“興趣”還能堅持多久。

  在重慶眾多保險代理公司中,也不乏幾個盈利的特例。潤通保險代理公司,則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說起潤通,業內人士往往撇撇嘴:“他們后臺硬嘛。”潤通公司最大的股東是重慶交運集團,這使得他們在公交客運保險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潤通總經理許錦國坦誠,有股東背景的保費收入占了公司收入的絕大部分。盡管她一再強調,公司在積極的介入完全競爭的市場,但沒有大股東支持,潤通并不比其他代理公司擁有更多籌碼。強大的股東背景,是重慶乃至全國少數盈利的代理公司的主要共性。

  早產兒?誤產兒?

  在一些人眼中,中國的保險代理業是一個先天不足的早產兒:沒有與之配套的市場分工,與保險公司間的激烈競爭極大地傷害了這個年輕的行業。而隨著更適應此模式的外資保險公司不斷涌入中國市場,保險代理行業的“冰封期”有望逐步終結。

  外資保險真的是救世主嗎?似乎有這樣的端倪。例如,陳林目前就主要跟美國利保保險合作。利保公司幾乎沒有銷售團隊,使其與代理公司利益趨于一致。從全行業來看,中小代理公司也更熱衷于與成熟、規范的外資公司合作。

  但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2009年上半年,外資保險公司在人身保險市場中的份額僅為4.7%,財產保險市場份額更是只有可憐的1.2%,僅靠這點業務,如何能喂飽眾多代理公司?

  對美國利保這個合作伙伴,陳林也有自己的判斷:“利保是一個兼并出來的公司,它每次進入一個新市場,總是先尋找目標,然后收購一家或多家當地保險公司,迅速占領市場。”在陳林看來,利保目前只是在尋找合適的獵物,只要政策松動,很可能吞并某些經營不善的中小保險公司,屆時,利保將擁有自己的銷售團隊,代理公司將被再度拋棄。

  此外,外資保險的銷售體制也有明顯的“本地化”趨勢,越來越多的外資或外資參股的保險公司,如友邦、中意等,都正在向中資公司靠攏,積極擴建自己的銷售團隊。代理公司和外資保險的蜜月期,不知還能維持多久。

  “目前的中國保險市場并不需要代理公司。”在記者采訪過程中,這句沉重的斷語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共鳴。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代理公司多少顯得有些“多余”。與其把保險代理看作是不成熟的“早產兒”,倒不如說它們是錯誤降生在今天這個時代的“誤產兒”更為貼切。

  (文中陳林為化名)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