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學一向被叫做“沉悶的科學”,想想它那些乘數(shù)圖表、GDP比值和邊際效用等等就知道了。然而從現(xiàn)今的經(jīng)濟形勢看,也許它該被改叫“似是而非的科學”,也就是說,它看上去很迷人,但實際上完全無法預測迫在眉睫的災難。
盡管如此,公眾還是對那些經(jīng)濟學家從心里放不下,尤其是目前,他們無比想知道世界經(jīng)濟到底哪里錯了,又該怎樣重回正軌。所以,毫不奇怪,當理查·泰勒出來發(fā)言時,人們豎耳傾聽——何況和泰勒在一起的還有被譽為美國影響力最大的法學家之一的卡斯·桑斯坦。兩人聯(lián)合推出了《助推:事關健康、財富與快樂的最佳選擇》一書,其內(nèi)容從書名上便可一目了然:第一,本書事關人們的選擇;第二,本書要告訴大家如何選擇生活得更健康、更富裕和更快樂。
這顯然是一個很大的目標。泰勒和桑斯坦有資格來做這樣一本書,他們都出自美國經(jīng)濟學重鎮(zhèn)芝加哥大學,這里是“有效市場假設”的發(fā)源地,由此滋生的新古典經(jīng)濟學統(tǒng)治我們這個世界已有好幾十年了。你總該知道米爾頓·弗里德曼和加里·貝克爾的大名吧,他們諄諄告誡我們說,大家都是經(jīng)濟人,純粹的理性計算者,如果政府肯把自己的手從企業(yè)身上拿開,資本必然會趨向其最有效率的應用,從而整個社會都會繁榮昌盛。
同出芝加哥大學之門,泰勒和桑斯坦難道不會繼承弗里德曼的衣缽?這可是自由市場經(jīng)濟的中心啊。恰恰相反,用通俗經(jīng)濟學的術語來講,泰勒和桑斯坦放出了一只“黑天鵝”——他們宣告了傳統(tǒng)的芝加哥學派的衰敗。他們是一個新的經(jīng)濟學家物種——這類經(jīng)濟學家把自己稱為行為經(jīng)濟學家。事實上,我們可以或多或少地說,泰勒是行為經(jīng)濟學的開山之人,例如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就將自己的獲獎歸功于泰勒,認為泰勒是首個提出將心理學納入經(jīng)濟學討論、并衍生出行為經(jīng)濟學的學者。
行為經(jīng)濟學挑戰(zhàn)了經(jīng)濟人假設,它把那種在弗里德曼式自由市場中購買和交換的理性經(jīng)濟人視為一個神話。在《助推》一書開始沒有多久,兩位作者就寫道:“你如果有機會瀏覽一下經(jīng)濟學教科書,你就會知道,經(jīng)濟人的思維如愛因斯坦一般縝密,記憶力如IBM的藍色巨人計算機那般強大,意志力如甘地一樣堅韌。然而,我們平日里見到的平頭百姓卻不是這樣!
這些平頭百姓懶得去填那些可以讓自己拿到公司退休金的表格,甚至會忘掉自己愛人的生日。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男女行為既不連貫,消息更不靈通,意志力很差,而慣性卻很強。他們基本上不能夠平衡今天的誘惑與明天的回報,其中的一些人,甚至連即時性的滿足都覺得不夠快。
這或許就是泰勒和桑斯坦寫《助推》一書的動機吧。他們想要幫助現(xiàn)實中那些真實的、容易犯錯的人作出更好的選擇,與此同時,卻不去取消他們的選擇權。他們將這種做法稱之為“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主義”:“在我們看來,如果某項措施旨在影響到人們的選擇行為,甚至使選擇人受益匪淺,那么這項措施便可以稱得上是‘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闭Э雌饋恚白杂芍髁x的溫和專制”像是個語義矛盾的錯誤,但泰勒和桑斯坦堅持認為,只有實行這套主張,才能避免人們作出愚蠢的決定。
他們用一個詞來比喻這種“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助推。助推被用來形容任何能夠影響我們選擇的東西。每個人每天都要作出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幸的是,我們常常作出錯誤的選擇。原因在于我們受到多種偏見的影響。泰勒與桑斯坦所鼓吹的助推就是要通過設計更友好的選擇環(huán)境,讓人們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這就需要一種人的存在,泰勒和桑斯坦將其命名為“選擇設計者”,他們刻意追求的是通過改變?nèi)藗兊男袨榉绞綇亩顾麄兩畹酶。通過選擇設計可以有意識地改變?nèi)藗兊男袨,而不是強行向他人施加自己的意志。這就是所謂“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所具備的吸引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這種“推”的勁道和范圍是很難拿捏的。
比如,什么時候“助推”會變成“強推”?泰勒和桑斯坦的“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有可能具備反自由主義的因素,盡管作者聲稱,“當我們用‘自由主義’去修飾‘溫和專制主義’時,我們的本意便是要維護自由”。也許,對于作者的路徑的最誠實的描述是,它是一種相對柔弱的、軟性的和非侵擾性的專制主義。即使是這種專制主義,也不可以把手伸得過長。在很多時候,人類的薄弱意志可能是非理性的,然而,這種薄弱意志正是人所以為人的所在。
截拳道與地頭力
日本人不怎么看重近現(xiàn)代的中國人,但是對33歲仙逝的李小龍卻推崇備至。他們奉他為“武者之圣”。李小龍借“截拳道”給后人講述了“武術中的禪”和“生活中的禪”。
1960年代,十幾歲的李小龍喜好練拳,老是惹事生非,甚至招惹了黑社會,在香港待不下去了,只好跑到美國。當時他特想拜見華盛頓大學的武學教授一度。一度是全美知名的武術大師,不想見一個黃毛中國小子。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兩人還是碰到了,看李小龍玩了幾下,聽他說了一通,一度教授就住院了。
為什么住院了?他一下子看到李小龍的拳有哲學。而他積累了大半輩子的那個武學體系卻沒有哲學基礎,因此不會長久。他一時接受不了這個現(xiàn)實,一下子悲從心頭來,太郁悶了,只能住院。后來,一度教授成為李小龍創(chuàng)立截拳道的有力助手。
李小龍一個少年會有什么哲學?李小龍說要還原搏擊的本真。搏擊就是一下子把對手擊倒,沒有什么套路,沒有什么體系,說大戰(zhàn)幾百回合都是假的,搏擊就是講究一下子把對手擊倒。他從擊劍中受到啟示,阻擊同時就是進攻,遇到什么對手都講究一下子的力道和功夫。
有一回李小龍在美國跟一個高手過招,用了30秒才把對手擊倒。李小龍反復想為什么、為什么?想了半天鬧明白了。原來他有兩個誤區(qū)。一個是拘泥于詠春拳的一些固定的步法,另一個是拘泥于用拳頭和腳來擊打對手。李小龍醒悟到這是錯誤的,搏擊就是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打擊對方,尤其是用最接近對手的部位發(fā)力,是肘就用肘發(fā)力,用腿就用腿發(fā)力,是屁股就用屁股發(fā)力,是頭就用頭發(fā)力。從結果出發(fā),截拳道由此成型。
李小龍強調(diào)在搏擊中要有一種整體思維,一種整體把握的視角。他說,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一個方面,事物有許多面,但每個人不必把自己束縛于一個層面上,我們必須親自去體會事物的整體。要破除“真知”與“真命”之障礙,“絕非強調(diào)整體之某一面的發(fā)展,而你整體發(fā)展以及于整體之每一面才是”。而且,一個人欲了解自己,也必是與別人接觸后,方能反求諸己。
現(xiàn)在流傳著“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做事”之間的或然選擇題。這個二選一的游戲是一個誤導。是與非的戰(zhàn)斗,是人類的一塊大心病,有這種分別心的人做一件事困難重重。他們過于擔心一發(fā)之差猶如天壤之別。李小龍?zhí)岢龅恼w思維,最重要的是要去掉這種人為的分別心。真正的智慧,不是將好的東西從壞的東西中搶出來,好的東西總是有壞的東西相伴,壞的東西總是與好的東西結伴而行。有了是非選擇,就丟失了整體感,就屏蔽了許多有用的東西。無所好也無所憎,不漏掉任何一點有用的東西,才能在細微處見功夫。
用一雙童真的眼睛,一無色彩地觀察事物,也就是能以單純的本真來觀察事物。一個人一旦能夠超乎其所做事務成敗的關切,而安心做事,精益求精,也就發(fā)現(xiàn)了自由為何物。人們一旦進入這種狀態(tài)或“場”中,也就是搏擊的最高境界,藝術的最高境界。
李小龍從來沒有把他的截拳道只當成一門搏擊術,他更認為這是人們通往個性解放的途徑,是通往心靈之從容、精神之寧靜以及深知自我的大道。截拳道的主旨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也即發(fā)展無限的自我,無限地發(fā)展自我。截拳道是無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固定的形式,無法適應真實情況,制造檻籠罷了,而真理是在牢籠之外
李小龍堅信:“人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動物,富有創(chuàng)造性,任何時候都比既定的方式或體系重要。”確實,一個人所有的抱負和理想,都要在做好一件事中得到體現(xiàn)。安心,寧靜,才可以深知自我,才可以進入全知全息的狀態(tài),抓住那個萬緣俱足的觸點,釋放自己的地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