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歐洲的低碳經濟日漸東移,如今匯豐又選擇了中國的一處叢林作為起點
□記者 吳金勇
彎彎的山路旁有一些始建于唐朝的小鎮建筑,經過九溪江流,就進入了開化縣蘇莊鎮西邊的古田山。從大都市到亞熱帶叢林,放下精英們設計的貿易融資產品觸摸參天古樹,這些反差給匯豐銀行上海總部貿易供應鏈部門的陳慧雯(Kathy Tan)帶來了許多的新奇。
作為匯豐的“氣候先鋒”,陳慧雯將與地球觀察研究所的學者們一起在古田山工作兩周時間,研究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亞熱帶森林的影響,并比較新舊森林的生物多樣性和碳存儲,以在未來的業務工作和社區活動中具備更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知識。
古田山自然保護區與江西省婺源縣毗鄰,地處錢塘江源頭,建于1975年。保護區有原生和次生常綠闊葉林,是生物物種的天然基因庫。作為“匯豐與氣候伙伴同行”項目的一部分,匯豐和地球觀察研究所在古田山成立了中國區域性氣候研究中心。
9月14日開始,包括陳慧雯在內的來自全球各地的108名匯豐員工鉆進了這塊實驗樣地,協助地球觀察所和中科院植物所的科研人員采集數據。首先,在全站儀的幫助下,他們將陡緩不一的山地依水平距離劃出20平方米的單元,然后再劃4個5平方米的小格子;然后,他們測量樹木胸徑,辨別樹種,確定坐標,做出標志。
“5年后我們會再來測量這棵樹的胸徑,然后依據不同樹種來計算5年里這棵樹固定了多少碳。”中國區域性氣候研究中心主任裴克全說。從樹種之間的坐標和位置,還可以看出各樹種之間的共生或分立關系,在爭奪同一個資源中,它們有的相互排斥,有的相互吸引。
讓陳慧雯感興趣的還有收集木質殘體。每公頃樣地中,都放置了15個直徑75厘米的塑料筐,用來收集落葉、殘枝、墜落的樹種、樹皮及蟲糞等。每周他們會把這些殘體帶到實驗室進行分類稱重,活樹的固碳量,加上這些殘體的含碳量,最后測算的碳數據才可能是完整的。
匯豐的活動也吸引了開化縣政府的目光。9月22日,在山下的古田山莊舉行的匯豐中國區域性氣候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開化縣縣長金明也來到現場。“我們當地為匯豐提供氣候研究平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也為開化和中國其他縣提供了借鑒。”他說,“通過比較學習,我發現我們的‘生態立縣’這條路是與全球先進的可持續道路是相通的。這無疑堅定了全縣進一步減少碳排放的信心。”
2002年,開化縣提出了“生態立縣”的想法,當年“小立窯”、“小煤礦”全部關閉,2005年,全縣的水泥廠和造紙廠全部關閉,目前該縣90%的面積屬于保護區。據稱2007年開始,開化縣就實現了循環產業和工業的零排放。
開化縣低碳經濟模式也得到匯豐銀行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西蒙·馬丁(Simon Martin)的認可。“許多人也許會認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但事實上,我們看到了許多能源提供和制造方式改變的案例,為了更好的踐諾‘赤道原則’,匯豐會做出更多的努力來幫助中國的企業和廣大農村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馬丁說,“以我們這批‘氣候先鋒’為例,兩周的科研和學習后,他們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為匯豐未來開發設計的金融產品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陳慧雯說,未來她會有從三個層次來影響周圍的人:一是影響自己的同事,二是在社區開展氣候項目,三是將參與開發金融設計產品。“事實上,一種金融產品的設計過程非常復雜,但我相信匯豐全球2000個氣候先鋒,2萬個社區的志愿者,20萬個氣候學習者,這么大的員工團隊,在未來一定能開發出更綠色的金融產品。”
“貸款授信和可持續發展是并行不悖的”
——訪匯豐銀行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西蒙·馬丁
《商務周刊》:匯豐銀行一直強調“赤道原則”,并先后出臺一些環境貸款的行業指引,這些政策在亞太地區施行的情況如何?
西蒙·馬丁:2003年匯豐銀行率先采納了“赤道原則”,在全球范圍內對所有產業的項目融資都實行該原則,包括采礦、石油和天然氣以及林業等。實行“赤道原則”后,銀行保證只為那些符合條件的項目發放貸款,即項目發起人必須能夠證明項目在執行中會對社會和環境負責。
自2004年起,匯豐根據國際原則,特別是赤道原則,先后發布了5項行業指引,分別是森林土地與森林產品、淡水基建、化工、能源和礦產與金屬。在中國內地,匯豐積極實施環境貸款指引,并嚴格遵守國際標準,支持環境保護。2007年3月,匯豐中國進一步加強信貸評估功能,設立全職崗位,并特聘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專業人士,以加強對銀行貸款和客戶業務的環境評估與監督,確保其符合國際標準和匯豐集團環境貸款指引,以及中國的環境保護條例。
此外,匯豐中國制定環境監測一覽表,以協助銀行貸款人員更加全面地評估貸款方案的環境風險,特別是針對高耗能與高污染行業,以及匯豐集團環境貸款指引所涉及的其他環境敏感行業。同時,匯豐中國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培訓,提高員工環保意識,增加員工對集團環境指引的了解,并提高員工對技術知識的掌握。實際上,這樣的貸款授信和可持續發展是并行不悖的。我們相信隨著經濟的好轉,我們會做得更好,而且我們也發現亞太地區的客戶也越來越重視這些原則。
《商務周刊》:亞洲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地區,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匯豐在亞太地區或中國內地做了哪些環境類信貸呢?
西蒙·馬丁:根據匯豐的調查,2006—2030年全球電力需求將增加45%,這其中相當大比例的電力需求來自中國。為了滿足大量增加的電力需求,會有一部分電能由新一代的可再生能源產生,所以會有非常多這種類型的項目,為民眾供應更加高效、環保的電力,而且這些項目本身就有很大商業價值。在兩年前的中國內地,你可能很難找到很多商業性的新能源項目,相反這里有很多煤礦,但是現在很多新能源項目已經上馬了。
過去的18個月中,我們和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合作得很好,共有20多個項目交易。在能源部門,融資不僅涉及新能源項目,還有提高能源效率的項目。中國正在努力建設新能源,最近在沙漠地區建立了一個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匯豐在中國正在實施該方面的貸款的業務,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領域。
《商務周刊》:除了發電、化工、采礦等傳統高污染行業外,匯豐在中國內地還有哪些可持續發展項目呢?
西蒙·馬丁:還有很多,比如第一個“低碳養豬場”示范項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試點武漢金龍畜禽有限公司,“匯豐與氣候伙伴同行”項目投資了100萬人民幣。在當地科學家的幫助下,該養豬場改進污水處理,變廢物為肥料,將甲烷收集起來作為能源,現在每天可以處理80噸污水,150立方米甲烷,全年可以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約4000噸,相當于1300 公頃森林的吸收量。該系統十分先進,能夠及時在線地監控“清潔養豬”的全部流程。
另外三個湖北養豬場也承諾將采納該清潔養殖機制。項目將幫助所有采納該機制的養殖場申請“清潔能源機制”(CDM)金牌認證,這樣,他們就可以因為少向大氣層排放溫室氣體而從“碳信用”(carbon credits)中獲益。
《商務周刊》:古田山所在的開化縣,原先有許多污染的企業,現在所從事硅產業和木糖醇產業的某些環節也有污染的現象存在,匯豐能否在深化自己員工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同時,幫助一下當地鄉鎮的低碳經濟模式發展?
西蒙·馬丁:2007年匯豐集團啟動了“匯豐與氣候伙伴同行”項目,旨在通過政府的支持、企業和公眾的參與,來共同尋求應對氣候變化的途徑。該項目為期5年,總金額為1億美元。5年中,匯豐將與4個國際性環保組織——氣候組織,地球守望組織,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機構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結成氣候伙伴, 涉及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英國和美國。其中中國項目約1.5億元人民幣,占總資助金額的20%左右。
匯豐不遺余力發展環保業務主要有三大目的:首先,匯豐是一家大型金融機構,有責任把全球環保事業和自身的業務結合起來,一個很好的站位能夠讓我們快速地發現世界的變化;第二,通過培訓員工,可以讓他們認識到作為金融服務機構為什么發生這些轉變,以及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第三,我們就環保和教育向社區發展提供資金,匯豐在全球非常重視這兩大問題,因為接受良好教育和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
我們農村銀行網絡正在擴展,目前匯豐已經在5個不同的省開設了5家農村銀行。我們會根據各地方政府對于匯豐農村銀行的不同興趣和需求選擇開設的網點,以提升當地農村信貸水平和經濟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