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共和國60年科技鋪陳芳菲事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1日 15:43  中國科技財富

    

《中國科技財富》2009年第十期封面圖片。
《中國科技財富》2009年第十期封面圖片。

  講述

  目睹南山科技發展 見證祖國科技強盛

  有一種銘記叫做成長

  科技讓一個農民工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是什么讓生活方便了?

  科技強國 創新發展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科技成就報道之

  從科教興國到全球智庫的跨越

  生產力的發展讓我們圓夢

  跟著祖國跟著時代走 做好和諧科技文章

  科技60年,彰顯光輝歲月

  科技是一種可能

  企業信息化有了巨大變化

  調寄《沁園春 科技》

  ——回眸建國60年科技發展歷程

  李大勇 江西企業技術創新服務有限公司

  無限江山,造極登峰,六十華誕。

  向科學進軍,一星兩彈;雜交水稻,海疆核潛。

  激光照排,銀河計算,誓把舊貌換新天。

  興科教,揮大刀闊斧,成就斐然。

  續寫壯麗詩篇,踏科技大道齊向前。

  看神舟飛船,九天翱翔;青藏鐵路,千里蜿蜒。

  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堅持科技促發展。

  迎盛世,展宏偉藍圖,舉國開顏。

  迎接創新的浪潮

  傅蘊德 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工程師

  縱觀世界歷史,從工業革命到科技革命,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飛躍都滲透著創新的力量。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棉紡機器開始的,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促使了汽船、火車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方興未艾。科技立國、科技興國、科技強國日益成為許多國家的國策;技術創新成為企業創造財富的根本途徑,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世界各國都在探索創新立法,以推進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在創新理論的發展進程中,一些近現代社會科學家進行了理論探索。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884年的《共產黨宣言》中就已經認識到資本主義依賴于引進新工藝和新產品這個永恒的驅動力而得以存在,競爭過程本身驅使企業進行創新。德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首先提出“國家體系”的概念,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現代工業的重要作用,而真正從理論上提出創新并為后來學者指明了分析方向的,是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他將創新定義為現有資源的“重新組合”。 馬克思—熊彼特模型并不是作為工業動力學的模型來設計的,其主要目的是解釋長期經濟變遷,熊彼特稱之為“發展”。

  當今世界科技研發投資的80%、技術創新的71%,均由世界500強企業所創造和擁有,62%的技術轉讓在500強企業間進行,全球化的企業競爭日益激烈。隨著創新活動的發展和對創新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創新作為一種促進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與最有效手段,不僅存在于企業層面、經濟生活領域,而且存在于人類所從事的一切社會活動中。今天的技術創新已從科學、技術和市場的關系變化,從企業、產業和學校、研究院所、政府的關系變化,從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人文科學之間的聯系和從全球性的角度展開研究和實踐。

  英國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弗里曼在1987年提出“國家創新系統”這個概念。199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國家創新系統”定義為:由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各種機構組成的網絡,這些機構的活動和相互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擴散知識和技術的能力,并影響國家的創新表現。

  發達國家的創新來自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實驗發展;而發展中國家的創新大多來自對技術引進的模仿與改進。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這種創新模式被總結為“3I”模式,即經歷了模仿(Imitation)-改進(Improvement)-創新(Innovation)三個階段。

  共和國成立60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和企業技術創新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我國解放后的三年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我們大部分工業創新和先進技術都來源于蘇聯和東歐國家。50 年代開展了“工人合理化建議運動”,形成了后來的“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管理制度。1960年,毛澤東主席將其稱為“鞍鋼憲法”,這是我國擺脫蘇聯管理體制,開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制度的標志。從50年代中到60年代,大量的自主設計與模仿緊密相關,可以說一種改造。通過引進、模仿和改進產品配置來迎合我國的需求、特點和文化,其典型例子是農業機械的自主設計。從1966年開始,中國經歷了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這場政治運動對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盡管如此,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我國科技和經濟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1966年,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成功;1970年,"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這一時期,中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制成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制成功。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召開至今,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整體科技發展水平已經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1978年-1984年,是我國科技發展的恢復期,是科技體制改革的準備和探索階段;1985年-1994年,我國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科技體制改革,是以科研體制改革為主的階段;1995年-2005年,我國實施科技興國戰略,深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2006年至今,進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里程,自主創新成為國家的戰略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在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高溫超導研究、稀土分離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納米科學、量子信息、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的一批原始性創新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化工、鋼鐵、鋁材、聚合物材料、水泥、油氣勘探開發、煤制烯烴等行業和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的解決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996年國家經貿委啟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1998年國家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國科學院推出了“國家知識創新工程”;1999年8月23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技術創新大會;2006年年初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聯合部署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2007年由國務院國資委牽頭組織,中央企業共同參與建設的中央企業技術創新信息平臺啟動,2007年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高技術產業化“十一五”規劃》。2009年9月17日,中國證監會召開首次創業板發審會,創業板市場將擇機啟動,主要服務于新興產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進步方面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技術創新是科學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概念,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在科技創新中,我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自主創新成果還很少;在技術創新中,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宏觀調控和滲透融合仍存在一些問題。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平均僅為20%,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專利技術的交易率也只有5%,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不高,制約了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造成資源的浪費。經濟危機及產業結構不合理威脅著社會的財富和社會的穩定。從全社會營造創新環境來講,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問題,需要節約利用社會創新資源,控制資源的浪費和衰竭。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經濟時代,未來學家把文明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次浪潮農業階段,第二次浪潮工業階段,目前開始的第三次浪潮。在第三次浪潮中,創新無處不在,又何嘗不處于風頭浪尖,讓我們把握機遇,迎接創新浪潮的到來!

  科技60年,彰顯光輝歲月

  郭晴 《財富界》主編

  60年,人生的一個甲子;

  60年,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站在有風穿過的窗口,整個城市完全被燈光和彩色所包圍。耳邊彌漫的是低緩悅耳的音樂和電視機里那一個個的精彩節目。世界是美好的,對于每個華人來說,2009年10月1日是所有人期待和向往的日子。祖國母親將迎來60華誕。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將永遠纏繞和伴隨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1949年的10月1日北京,當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當他親手將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來的時候,偉大的中華民族將迎來了嶄新的一刻。再次回憶這段讓人沸騰的美妙時刻,依舊讓我們心潮澎湃。從對彩色電視機的奢望和現在飛入了尋常百姓家。從寫信時代到現在幾億人擁有了3G移動通信技術,從最初的手寫辦公到現在自動化網絡辦公,從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上天,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用青春和汗水書寫著一筆筆驕人功績。

  從小到大,從無到有。是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是科技的發展再次驗證了偉大中國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同時也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影響和作用。從而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軍事上的戰斗力,政治上的影響力,社會進步的推動力等領域。讓中國這頭蘇醒的東方雄師再次步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存狀態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回首往事,我們意氣風發,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60年只是開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的科技事業將會再次綻放光芒,迎接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至此新中國60華誕,向一直堅守在科技崗位上的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全國人民幸福快樂。

  有一種銘記叫做成長

  張弛 美國硅谷歸國人士

  60年,是中國建國60周年,也是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的60年。從開國大典上那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到如今的建國慶典,一窮二白搖身震驚世界,這一切證明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科技大國。屹立在東方的中國人是驕傲的,是科技帶給我們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小米加步槍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軍隊、現代化國防;從解決人民的基本溫飽到GDP的穩步持續增長;從兩彈一星到“神七”的返回艙;從胡同傳呼到3G生活,從最老的家電到時下新潮的數碼產品,再到位居世界第一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國力到民生,我們不僅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更為我們的獨立創新精神而贊嘆。60年彈指一揮間,有一種記憶叫做忘卻,有一種回憶叫做榮耀,有一種銘記叫做成長,中國正堅定著以科技引領未來的信念,邁著巨人的步伐沖向世界科技的前沿。

  當然科技興邦不僅僅是我們每一個從事科技人員的理念,更是責任。在感嘆這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遷的同時,我們也面對著更多、更大的挑戰。當我們享受著網絡革命帶來的無盡利益的同時,我們更應警覺到網絡也已經成為國家的命脈。對網絡的使用及安全的掌控,直接關系到我國應對的各種競爭與挑戰的能力。因而,通過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的正確結合,發展出我國真正掌控網絡的技術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錯失了科技革新的第一個浪潮,我們正在抓住信息及網絡革命帶來的科技革新的第二個浪潮,作為一名科技行業工作者,我們一定要保持著一種創新的狀態,始終保持與世界科技發展同步并堅持自主創新,依靠科技保障我們祖國無論從國力還是從民生上,始終屹立于世界前列。

  目睹南山科技發展 見證祖國科技強盛

  毛春生 深圳市阿貝思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12年前,我博士畢業來深圳,家住南山,辦公也在南山,有幸目睹了南山科技的快速發展。個人以為,勇于創新是貫穿其中的主旋律,略舉幾例:

  博士論壇----發端于1998年,十余年來已成功舉辦300多場,十余萬聽眾參與互動,引導青年對知識的追求,啟迪青年人創新創業的激情。以“科技之花開遍南山大地,博士論壇照亮求知殿堂”的宏旨享譽鵬城。

  產業聯盟----圍繞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整合資源,實現共享,南山成立了深港知識服務業聯盟、研發服務業聯盟、先進裝備制造聯盟、信息安全聯盟、LED聯盟、生物醫藥聯盟、醫療器械聯盟、網絡增值服務聯盟、防偽聯盟、軌道交通產業聯盟等10大聯盟。

  大孵化器----南山大孵化器聯盟機構包括深港產學研基地、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南山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在內共有19個大型孵化器,南山范圍內的在孵企業逾1500家。以南山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為例,其孵化面積從0.8萬平方米到現在已超過22萬平方米,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近30家,年產值過500萬元的企業達500余家。其中一批企業已成功上市。

  大沙河創新走廊----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大沙河創新走廊將利用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的資源力量引進或建設國家級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和實驗室,依托南山產業聯盟的產業聚集和產業實施力量,將各舊工業區改造成以高校、研究機構為技術背景、產業聯盟為技術轉化與實施的國際化城市創新基地核心區。

  回首10年,恍如昨日。南山從昔日記憶中道路狹窄、塵土飛揚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城區;從寥寥幾家科技企業發展成為深圳的高科技核心區。南山科技的快速發展,是中國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的一個縮影。值祖國60華誕之際,有感而發,祝福親愛的祖國繁榮昌盛,祝福祖國的科技事業再書輝煌。天佑中華!

  科技 展望篇

  從科教興國到全球智庫的跨越

  林智欽

  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常務副秘書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能源環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距離越拉越大,科技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引發了無數的理論家和實踐者從科技教育入手尋找落后原因和出路。1978年,中國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985年做出重大決策:科教興國戰略。把科教興國定為國策,是我們黨尊重科學,重視教育的一貫政策的具體表現,也是科技和教育是當代社會發展兩個主要支柱的大背景下,為了提高綜合國力,而采取的戰略措施。作者過去長期在地方經濟、科技部門工作,對科技教育落后造成經濟發展滯后也有切膚之感,寫了許多探討經濟落后的原因與出路的文章。1989年“從閩東看落后地區的科教問題”一文,提出科學教育擺脫貧困之時,就是落后地區走向富裕之日,在《中國科技論壇》內參、《科技改革與發展》雜志發表,得到重視。

  2009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示成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由剛剛從副總理位置退休的曾培炎掛帥,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智庫,同年7月召開了第一屆全球智庫峰會。這是科技意識的重大變遷,是理論到實踐的一次偉大跨越。

  全球智庫峰會的第二分論壇——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是2008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信息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美國能源部國家研究中心、中國歐盟能源環境項目、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等的共同支持下,以國家信息中心為依托發起的,2009年被列為全球智庫峰會的分論壇。論壇及其研究院的目標是聚集全球一流的人才智力,開發推廣世界一流的能源環境技術,開展一流的能源環境咨詢服務,努力爭取成為世界能源環境領域一流的智囊機構。

  科技是一種可能

  周馮琦

  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經濟與可持續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人口資源環境

  經濟學博導

  已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去闡釋現代文明就是科技的文明,現代社會就是科學技術的“博覽會”的事實,也不需要太多的具體數字去論證科技的每一次飛躍對人類及人類生活的更新和發展所起的關鍵性推動作用。然而科技不是上帝,科技也不是圣人,科技給人們實現愿望提供多種可能性,給人類帶來幸福并賦予新的人文情懷的同時亦可能被窮奢極欲的欲望驅使跌入深淵。

  在濫用科技的諸多案例中以氣候變化為代表的諸多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目前占全球絕大數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既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工業化、現代化的任務,又面臨著不斷提高環境質量,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任務,這種兩難困境下科技的使用方向、科技的使用方式極為關鍵。科技創新除了需要通過技術開發來建設人類和諧星球,又要通過思想觀念的有效傳播來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更要通過制度創新來落實技術應用和相關方行為的可持續,可以說科技創新展現的已不僅是面對危機、迎接危機和處理危機的能力。歷史實踐反復說明科技創新在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就業崗位、新的機遇和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有重大優勢,但必須堅持正確的使用方向,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現代科學的進一步創立和運用,如計算機、信息網絡、衛星通訊、核能、高分子化合物、激光、克隆等重大成果,在全面深刻改變人類生活毫不猶疑的把人類文明全面推向21世紀的同時也會在人類的精神氣質、文化素養、思想內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科技是一種可能

  在1978年舉行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提出了“樹雄心,立大志,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號召,重申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基本觀點。那一年,我8歲。在那時候,我還不是太懂,但在父母、老師的熏陶下有一個懵懵懂懂的意識,那就是:科技很重要。我們那一代人很多人都有當科學家的夢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就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來的。

  我想,在全球和中國,之所以不斷上演高科技企業創富的神話,就是因為科技給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價值,進而讓推動科技進步的人得到了高額的回報。當然,科技的進步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網絡犯罪等,但我堅信這只是個別現象,最終會通過各種手段得到解決。在科技的推動下,社會將更加美好!生活將更加美好!

  寇全軍

  《北大商業評論》總經理、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員

  是什么讓生活方便了?

  記者對科技的脈搏感觸最深、最直接。

  因為高科技通訊和傳輸設備猶如傳媒業的車輪和翅膀。作為一個記者,首先要有采訪寫作的功底和技巧不必詳述;但寫作設備和傳播手段的先進與否也是十分重要的。方便快捷質量有保障的通訊設備是搶新聞的必備。曾幾何時,外國媒體的“長槍短炮”照相設備和輕巧精致的筆記本電腦令我們為自己攝影和通信設備的陳舊而慚愧。但短短十幾年,特別是最近幾年,許多攝影器材、通訊電器設備和汽車等的銷售使用檔期,中國與歐美幾乎是同步的。今天回憶這個過程才發現,它快得令我們無比驚訝和自豪。

  先說臺式電腦在我們手上的應用和快速更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概是1994年,在光明日報(永安路106號)老社址的四層,時任總編輯的徐光春(現任河南省委書記)大手筆,在北京率先搞了第一個媒體電腦采編平臺------鳥槍換炮,各地參觀學習者每天絡繹不絕。當時我們用上了嶄新的digital486臺式電腦,所有稿子均需從網上一級一級地向上傳輸。誰的電腦寫的、改動的、所有流程均有案可查。對編輯來說,大大提高了效率,還避免了交接過程中的人為錯誤,同時責任人清晰。對一份報紙來說,這是一次技術上質的飛躍。通過技術的提高和洗禮,光明人的素質也迅速提高,打字快,令不使用電腦的作者看到報社拿出來的清晰整潔的打印稿都艷羨不已。

  新京報的歷史只有五年,所以它的設備變化更是中國最近五年科技迅猛發展的縮影。五年前,新京報用的臺式電腦大多是自己組裝的以及部分“八億時空”的電腦,還不能人手一臺。07年初搬到幸福大街新址后,全部更換升級為戴爾Optiplex 320;清華紫光文信2360;以及聯想開天S2000。2003年到07年就有如此大的變化。

  科技對個人生活質量的影響,我們的體會更深。以前,都是定居國外的親戚把他們淘汰的電腦、便攜CD唱機等給我們用。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們就逐漸與世界趨于同步。記得大概是1997年,我們家花一萬元組裝了一臺當時比較先進的奔三,能在家上網發稿發E- mail,不必依賴單位。03年底花了八千多元升級換成品牌電腦戴爾,17吋的液晶顯示器。傳輸費用也大大降低。每年一千多元就完全包費。記得九十年代國外親戚在節假日接到我們從家發出的文字和圖片E-mail賀卡時,驚訝溢于言表。網絡在2003年非典爆發時,電腦起到了避免人員聚集流動的作用,所有文稿全部在家寫、在網上傳送,大大減少了人之間的接觸。看來高科技設備還可以帶來健康。

  隨著收入的遞增,很多采編都開始自己配備了筆記本電腦。隨時無線上網。去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更是顯示了中國的科技實力。3G手機電腦網絡同時開通。各個媒體開展的是人力較量、設備較量,真正形成了搶新聞的氛圍態勢。光明日報現場體育記者用的索尼TZ13;新京報記者配備的富士通S6311B。今年上半年我也換了本本,購置了最新生產的筆記本電腦ThingkPadx200系列的高端機。雙核,內置攝像頭。加上適配器也就是1.3公斤,超低電壓,全天開機都不會發熱。帶無線上網和藍牙。現在手機和電腦里的文字圖像資料可用藍牙互傳。功能多樣方便,傳輸無障礙。

  中國媒體從業人員的確趕上了個好時候!有這么多先進強大的高科技設備武裝當車輪,此時再搶不到好新聞、拍不到好照片,我們應該愧疚和臉紅。

  感謝科技發展碩果帶給我們傳媒業的快捷翅膀!同時期待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得更快更好;更有獨創性;有更多中國的專利技術在全球應用。

  梁若冰 《新京報》副總編輯

  是什么讓生活方便了?

  余大銳

  中國民族畫報社記者

  隨著技術的改進,個人電腦使用越來越方便,價格越來越低,已經成為了城市人們日常生活和辦公的常用物件。近年來,我們也發現,電腦也慢慢在農村普及,悄然改變著農村人的生活方式。

  10年前,在我的老家,電視基本上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家用電器。那時電視的作用無可替代,不僅是農村人們了解外部世界和國家政策的一個窗口,更是人們消磨空閑時光的主要方式。每逢春節,一家人圍成一圈看春節聯歡晚會,可謂其樂融融;但在平時,為了電視調臺的主導權,家人之間發生爭執是常有的事,也是一個樂子。

  近年來,電腦進入農民家。最開始,電腦是隨著電腦農業的開展而下鄉的。通過電腦,農民們不僅可以上網查詢農產品價格信息和農作物種植知識,而且可以通過農業專家系統咨詢各種疑難問題的解決辦法。這大大減少了農業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增加了收入。“現在收入大大增加,一年增加的收入相當于兩臺電腦的錢。當初買電腦相當值”,一位農民朋友這樣給筆者說。

  慢慢地,人們還發現,用電腦看電視,節目多多了,想看什么都可以找到,而且想什么時候看就什么時候看。另外,電腦還可以用來上網看新聞,與別人聊天,其樂無窮。于是,很多農民家庭爭執的焦點慢慢從電視轉到了電腦上去了。

  是什么讓生活方便了?

  吳純勇

  中廣互聯主編

  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同齡人會很清晰記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四處‘求爺爺告奶奶’開票買黑白電視機、買車、買表”成為了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筆者小時候生活在東北一個偏遠小城鎮,遇到重要事情就跑到數里之外的郵電局排隊,或寄信、或發電報、或打電話,幾經周折方能把事情辦妥。

  值此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不同領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通信行業:

  “家書——電報——有線固話——無線模擬大哥大與尋呼機并行——數字通信”這個歷史潮流演變的分水嶺則在于數字通信技術的出現。

  “與鴻雁傳書”時代相比,數字通信技術時代省時、省事、省力的特性讓普通大眾真正實現了即時即現的愿望。

  于是乎,在近十年過程中,黑屏、藍屏、彩屏、直板、翻蓋、旋轉甚至于立體的手機帶著耀眼的光芒來到你我身邊……

  電子行業:

  “收音機——黑白電視——彩色電視——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軟屏電視——硬屏電視——立體電視”這個歷史潮流演變的分水嶺則在于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

  與“四處找關系買黑白電視機”年代不同的是,作為一個普通大眾現在可以很方便的在街邊的大賣場里挑選著自己所喜愛的電視機種類——誰都有過“面對液晶、等離子、軟屏、硬屏甚至于立體電視機等全新的電視機終端,自己挑得眼花繚亂”的時候……

  廣電行業:

  “傳統的共同天線——地面模擬——有線模擬——有線、地面、直播星、CMMB等領域的數字化”這個歷史潮流演變的分水嶺則在于2003年之后所進行的數字化大潮。

  與“萬人空巷共看《渴望》、《春節聯歡晚會》”年代相比,作為一名普通大眾可以很方便在家里、在路上、在車上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自己喜愛的體育比賽、重大事件的現場直播等,除此之外,付費頻道、互動電視、增值業務也逐步得到了受眾的認可。

  “六十為一甲子”,我國科學技術在過去的六十年里面究竟做了哪些可圈可點的工作,這些工作真正給每位普通大眾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什么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筆者有理由相信,上文則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通信改變生活 創新引領未來

  張輝 北京創毅視訊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兼CEO

  建國以來,我國在科技政策、各學科領域產生了很多具有重大意義和影響的事件,而其中尤以通信產業的飛速發展引人注目,不僅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也大幅度拉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

  目前,我國已開始進入3G通信時代。通話工具從最初的BP機、大哥大,到現在的3G手機;從開始只能進行語音通話到實現上網瀏覽、進行視頻通話等功能,幾十年來通信工具的變革使得人們在保持聯系的同時,也極大的豐富了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未來科學技術領域上的成就發展,離不開自主創新。60年以來,在自主創新的理念指導下,我國正在由世界制造業的大工廠向世界制造業的強國進行轉變。涌現了一批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如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TD-SCDMA,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并開始商業化規模運作。

  未來,隨著我國科技創新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將會面世,并帶動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相信在下一個60年,中國必定躋身世界科技強國前列,人們亦將享受到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

  廣播電視科技發展改變我們的生活

  陳艷 廣電總局科技司職員

  我是在部隊里出生和長大的,現在是一名廣播電視工作者。

  1982年,每周有一個晚上,部隊都會在活動中心前的空地上擺上一臺電視機、一臺錄像機,放兩部錄像。電視機前坐滿了戰士、干部、家屬,電視的聲音開得大大的,跟看電影一樣熱鬧。

  1984年,我家買了18寸彩電,在屋頂架了一個很大的八木天線。經過艱難的調試,只能收到一兩套帶著雪花點的電視節目,就這也一點不影響全家人一起樂滋滋地看《八仙過海》、《霍元甲》。

  1988年,我家從部隊轉業到地方企業,家里接上了單位的閉路電視。除了能看到10多個臺,還能看看廠里自己制作的新聞節目。逢年過節,廠長、書記就在電視上講話。

  進入90年代以后,可選擇的電視頻道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家里一臺電視已經不夠用了,又買了一臺。每年的除夕,全家人都圍坐在客廳里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

  大約是1995年左右,有線電視的電視頻道大幅度增多,幾乎每個省的電視節目都有,一般都叫做衛視。后來才知道,是通過衛星將電視信號傳到了各地,再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傳到千家萬戶。中央電視臺的頻道分得越來越專業,本地的有線電視頻道不僅快速增加,節目質量也不斷提高。

  1998年,我畢業分配到某電信公司多媒體通信局工作,我們單位運營著一張多媒體通信網(即HFC網)。我們開發了機頂盒看數字電視、視頻點播、寬帶上網、會議電視等多種業務,其實就是最早的三網融合的雛形,引發了電信和廣電的一場持續幾年的業務競爭和紛爭。

  2002年,我進入廣電行業。大尺寸的等離子電視已經出現在單位的機房,并且可以進行畫面分割,但是價格很昂貴。各種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到廣播電視行業中。

  2007年,通過衛星傳輸的節目已有上百套,大量的付費電視節目通過衛星傳輸在全國許多有線網內落地。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已經相當普及。我所住的住宅小區免費發放了機頂盒。

  2008年,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通過高清轉播了奧運會節目,北京開播了地面數字電視。全國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接近5000萬戶。我還換了一個可以收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的手機。

  2009年9月28日,全國有11個高清電視頻道供廣大觀眾收看。其中北京、湖南、上海、江蘇等幾個頻道是省一套節目高清和標清同播的,節目從電視臺通過地面光纜送到衛星地面站,衛星地面站將節目發送到衛星上,又從衛星轉發下來覆蓋全國,通過各地的有線網接收、傳輸到千家萬戶。只要有數字機頂盒,就可以看到上百套廣播電視節目,如果有高清機頂盒,就可以收看到高質量的高清電視節目。

  在廣電行業工作的這些年,我多次隨隊下基層調研。每當看到邊遠地區的農村孩子們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樣能看到多套電視節目,一樣愛看精彩的少兒頻道、兒童節目的時候,我都感慨萬千。盡管這些農村孩子在物質生活上、教育條件上遠遠不能與城市孩子相比,但是農村的孩子一樣可以通過電視看世界、了解世界,可以學習知識、感受快樂。在這點上,農村孩子跟城市孩子已經沒有什么差別。

  無論是作為一名廣電人還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我們每個人都真實地見證了這些年來廣播電視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

  王曉歡 樂點傳媒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更是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也是在不斷的更新。手機的功能也是越來越多。

  有的時候去個陌生的地方不認識路了,那也不用擔心因為手機上的GPS可以告之我路線。看到美景我也可以隨時隨地的拍照留念。甚至有的時候手機可以取而代之電腦,我可以隨時用手機上網、隨時隨時用手機聽歌、隨時用手機看電影等等。科技的發展真是讓我受益匪淺,生活因為變化而精彩!

  旅途中感受“中國速度”

  孔令偉 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值此祖國華誕60年之際,我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感受這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因為工作的原因,所以經常出差。在出差過程中體驗著現代交通給老百姓帶來的巨大便利和實惠。我以京津城際為例講述祖國60年交通的巨大變革!

  京津城際在北京的始發站是“北京南站”,北京南站也是將在幾年后投入使用的京滬高鐵的始發站。

  京津城際列車與傳統“火車”的概念截然不同。車頭就像飛機的頭部。這項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的設計,降低了動車組的空氣阻力和噪音。

  行進過程中,沒有車輪接觸鐵軌連接處時發出的“哐啷聲”,這一中國鐵路的聲音符號關乎幾代人的火車記憶。據資料記載整條線路采用的是500米長鋼軌焊接工藝和無砟軌道系統鋪設的。列車行駛十分鐘左右,時速就能接近了350公里/小時,這是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是全世界已投入商業運營列車的最高速度。

  坐在座位上看書,也不覺得頭暈;在過道中走動基本不用手扶。據資料顯示車窗玻璃是經過了特殊減速處理的,雖然時速超過300公里/小時,但是觀看外景的感覺和在高速公路上看汽車外景差不多。

  上學的時候看書了解到:北京到天津的鐵路是清末建成的,是一條百年老路。據說十幾年前還只有一列綠皮車,一天兩個往返,單程兩小時。

  這一“中國速度”30年前是無法想象。當日本新干線等國外高速列車時速達300公里以上時,中國鐵路列車的平均技術時速僅為50多公里,旅行時速更低,只有40幾公里。

  京津城際鐵路總長120公里,列車運行時間在30分鐘以內。京津城際鐵路于2008年奧運前正式開通。京津城際是祖國輝煌歷程的一個佐證。

  科技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經過建國初的基礎建設,再加上30年的改革開放,科技在中國發揮著巨大作用。作為一個70年代末出生的人,建國初的一段時間是我們從書本上學到的,而近20多年我們是看在眼里的,尤其是參加工作以后更加感到祖國的偉大,科技的偉大。我們會在自己本職崗位上,努力工作,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祝愿祖國生日快樂!繁榮富強!

  現代生活“三劍客”

  吳峰 北京阿格思科技有限公司總監

  記得兒時看見隔壁鄰居嫁閨女,其中抬轎子是整個活動中最關鍵、最講究的一個環節,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一前一后抬著嫁妝在馬路上行走,猶如一條長龍在馬路上游動,鑼鼓聲、鞭炮聲震耳欲聾,整個空氣都帶有喜慶的味道。還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女方家陪嫁一臺黑白電視機是極其體面的事,會特別安排電視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和最顯眼的位置。到了90年代初,就換彩色電視機,到97年左右就流行抬電腦,后來汽車發達,也不用人抬了,直接用汽車接送……

  二十一世紀,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許多事情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就連談戀愛也打破了過去局域的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從戀愛到結婚的速度已經到了無法想象的程度。最近,筆者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婚也不結,喜酒也不辦,直接熱乎地生活了……科技的發展如潤物之細雨,拍岸之驚濤。現代生活,我們越來越不能離開這三樣東西:互聯網、手機和銀行卡,筆者稱它們為現代生活“三劍客”。

  科技百年巨變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短暫瞬間,可是這一瞬間所發生的巨變,卻要比以往的整個人類文明史還要多,還要深遠。科技發展引領世界觀走向成熟。現代生活“三劍客”正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為人類的子孫后代播撒幸福。

  科技 財富篇

  生產力的發展讓我們圓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述,是小平同志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巨大貢獻。

  成為一名工程師是我兒時的夢想,三十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讓我這名在文革期間畢業的初中生得以實現這一夢想。中專、大專、本科,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伴隨著本人的成長進步,也見證了技術進步為我們偉大祖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進步和變化。

  1980年發明的太陽灶被國家選送到世界博覽會展出,列為援藏四十三項重點工程,獲國務院援藏證書,并在西藏推廣達10萬臺以上;1988年研發太陽能熱水器,引進城鎮沼氣凈化池,在當地列為政府行政推廣項目,使其在當地得到普及性應用;1992年在國內率先引進歐化廚具被列為國家小康住宅推薦產品;2001年引進EM生物技術在鹽城推廣,取得大量實用成果,被列為省、市級推廣項目;2002年得以在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這一國家級科技創新企業里工作,“讓家的感覺更好”推動了我國第三次廚房革命;2006年起受公司委托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廚衛課題;2010年上海世博會“滬上生態家”將有一套我帶領年輕設計團隊創作的集多項高科技為一體的體現未來生活的方太集成廚房向世人展出,也讓我們又一次圓了世博夢。

  三十年前,伏案繪圖、描圖的場景歷歷在目,三十年后只需用筆記本電腦輕松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進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的不竭源泉。在祖國六十年華誕來臨之際,讓我們每一位華夏子孫用勤勞和智慧為中國的未來奉獻!奉獻!再奉獻!大愛無疆,未來更美好!

  蔣志平 全國首屆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集成廚房事業部副總經理

  郭慶存 海信集團副總裁

  生產力的發展讓我們圓夢

  新中國成立60年,海信走過40載。這6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就了輝煌的今天,我們感受很深:1969年建廠之初,海信的前身——青島無線電二廠年營業收入只有十幾萬元人民幣,2008年達到了489億。

  1969年-1992年,從舊的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的跨越,海信從生產收音機的無線電二廠發展成為以電視機為主導產品的電視機生產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產品連年被評為國優產品;1992年開始,國家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轉變,為海信帶的發展創造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海信確立了“技術立企”的戰略方針,構建了自己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始終保持了原有電視技術與產品優勢的同時,通過技術孵化產業,陸續進入空調、通信、冰箱、智能交通等相關領域;2001年,隨著中國加入WTO,海信開始了以面向全球客戶,面向國際領先技術、追求自主知識產權、打造全球有競爭性的產品為目標,向構建全球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邁進的旅程,較好地實現了人才、產品、渠道與國際市場的對接,得到了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成就了今天全球化經營的特大型電子信息企業集團。

  近十多年來,從海信的強化人才培養,到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從國家級創新體系企業研發中心建設試點,到科技部正式批準依托企業建設的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海信;從國內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誕生,到突破中國彩電業重大產業瓶頸的液晶模組生產線在海信投產,這些,不僅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我們企業的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同時更讓我們感受到堅持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國策的重要意義。

  企業的每一步成長都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大河有水小河滿,國強則民富。共和國六十年的建設與發展成就,為世人所矚目。海信將繼續堅持“技術立企”戰略,立足自主創新,依托偉大的祖國,向著“建百年海信,創國際名牌”的目標不斷努力,用自己的行動和業績報效祖國!

  祝福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企業信息化有了巨大變化

  崔亞軍 北京勤哲軟件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祖國成立60年,與世界同步發展,逐漸邁向了科技大國。作為科技的重要方面,企業信息化在很多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

  記得13年前,我帶領十幾位工程師,給華北制藥集團的一個企業開發ERP。那時,ERP的概念才剛剛引進,除了國外的幾款ERP外,國內很少軟件公司開發ERP,國內企業對ERP管理軟件沒有什么認識。為了讓客戶體會到什么是企業計算機管理,我們一行人,連合同都沒簽,開著汽車,拉著十幾臺計算機和網絡設備,到企業的建設工地,現場給客戶做需求分析、設計和開發,讓客戶親眼目睹計算機網絡化管理模式。感動了客戶,他們便將ERP項目交給我們,一干就是三年多。

  如今企業用計算機管理已成為一個潮流,像電話系統一樣,是企業必備的管理運營系統。沒有計算機管理,企業就無法參與更大范圍,更加激烈的競爭。ERP企業管理的概念已成為每個企業管理者都要學習和運用的手段。現在,成熟的ERP產品很多,適用于各行各業,成為軟件業中的重要分支。而現在做系統,也不再需要那么長時間。當然,管理的概念在不斷發展變化,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在不斷變化,管理軟件的體系結構和概念也在不斷變化。ERP管理軟件正朝著行業更加細分,自主構造更適應管理軟件系統的方向發展。

  必須一提的是:互聯網的發展,給社會帶來巨變,給管理軟件業也帶來巨大變化。十幾年前,我們給客戶開發程序,調研后,需要回到北京設計、編碼,然后編譯,當時,采用的是386機器,光是編譯,就需要十幾個小時,一但出錯,就得重編。后來換成了486機器,編譯變成了7個多小時。打包好的程序,刻成光盤,坐火車到客戶那里去安裝,效率低下。互聯網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切。通過互聯網,可以直接登錄到客戶計算機上,幫其安裝程序和解決問題。不用再坐火車跑到客戶那里了,時間大大節約。每個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每天服務十多個客戶。也不再受地域限制。效率大為提高。互聯網的帶寬也有了較大改觀,上百兆的軟件很快就能傳到客戶那里。軟件的發布效率大大提高,不再需要我們人工送軟件了。互聯網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企業可以創新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軟件產品和市場,并獲得成功。

  作為長期從事企業信息化的工作者,深知我們必須創新,只有把創新和市場營銷結合起來,才能站在國際市場的舞臺上,并取得市場成績,我們才能在世界上贏得真正的自尊。

  科技強國 創新發展

  劉迎建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0年前,我帶領我的團隊創立了漢王科技,多年后,由我們自主研發的手寫識別技術就授權給了微軟這樣知名的企業。

  自主創新,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源動力,更是一個企業不斷成長的根本。這些年,我深刻地感受到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重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品、服務價值內含有知識產權的比重日益增長,唯有充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才能鼓勵創新,實現良性發展。當下,我國正迎來數字出版產業的蓬勃發展,與傳統出版相比,數字出版在內容產品、市場消費、產業形態、商業規則等方面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的變化。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迅速發展,數字出版理念逐漸深入,技術不斷完善,形態日益豐富,受眾迅速增加,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并日益成為我國出版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但同時,版權保護問題也提上日程。這個時候,除了需要國家立法保護之外,作為科技企業,我們也責無旁貸,從科研技術上為產權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彭善超 北京怡蓮企業集團董事長

  怡蓮作為一個中小企業的典型代表,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給我們一個啟示:投入科技研發,專注有知識產權的獨特產品,為我們公司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比如我們擁有四項知識產權的懶漢鍋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今年懶漢鍋在團購市場上銷售火暴,增長率高達300%。

  對于專利和科技產品的專注和投入,自然來源于我們對于人才的專注與培養,我們在聘請國內外高級研發人才的實力上要比大型企業弱得多,不過我們還是花大力氣聘請了一大批專業的技術研發人員。目前怡蓮的研發中心已經有80多位專業研發人才,其中領軍人物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跟著祖國跟著時代走 做好和諧科技文章

  秦玉峰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伴隨著祖國六十年成長的腳步,東阿阿膠廠由國有小廠變成擁有19億元資產,股票市值達170億元的優秀上市公司,手工小作坊變成了年產量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百分之七十五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現代化企業。同阿膠打了三十四年交道,感悟其間變化,我認為新中國給古老阿膠以新生,社會主義制度解放生產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試想沒有新中國的成立,阿膠生產仍可能至今是家庭副業生產,沒有科技的注入和引領,阿膠常年生產、機械化生產、自動化生產不可能實現,鍵盤取代鐵杈大鏟煉膠,指紋圖譜技術控制生產過程質量,高效液相、氣相色譜等先進儀器檢測質量取代眼觀、口嘗、鼻子聞并改寫中國藥典阿膠質量標準都是靠科技,沒有科技怎么能從單一產品變成擁有中成藥、保健品等8個門類的產業上百種產品?小小中藥廠研制生產品種基因工程高科技藥品豈不是天方夜潭?沒有科技,阿膠的藥用成分和機理哪能揭示得了?給洋人還是說不明白。

  東阿阿膠要用科技做好滋補保健文章,藥食并重,治療保健并舉這是東阿阿膠和諧科技;阿膠有3200多個古、名、民間驗方需要研究,同時國際市場也呼喚機理成份清楚的現代阿膠保健品,保護傳統精華,適應現代和國外這又是東阿阿膠的和諧科技;既培養自已的人才,又整合社會科技資源,既使用開發資源,又要用科技保護資源和環境,東阿阿膠要做的和諧科技文章不少。

  創新是我們發展的推動力

  劉友林 北方技術交易市場總裁

  北方技術交易市場機構建立 15年來,我們圍繞著促進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這一使命,為尋求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轉移服務模式,在理論與實踐上進行了不斷創新和探索。

  正如美國《創新爆炸》一書所說,“當今世界,一切經濟價值、經濟增長和經濟戰略實力均源于創新”,北方技術交易市場發展的每一步,都銘刻著“持續創新”的烙印,是創新的產物,也驗證了創新的生命力。我們通過思路創新,拓寬了傳統的發展格局;通過模式創新,突破了既定的成長路線;通過品牌創新,奠定了走向成熟的基石。

  我國的自主創新是在開放的全球化背景下進行的。開展技術轉移服務也必須在更寬廣的層面上,把握國際技術轉移日趨多元化的新格局,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走國際化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堅持從“理念的引進、機構的合作、信息的溝通、實效的取得”四個環節入手,積極探索、勇于突破,走出了一條路線清晰、特色鮮明、富有成效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對科技的重視程度,并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一種共識。作為科技創新、科技推廣工作的從業者,我們的感受則更為深刻。我們有理由相信乘著科技的春風共和國將走向更加輝煌的下一個60年!

  科技功不可沒

  蘭世章 凱泰克數控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們經營的是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創業型科技公司,這使我更充分的認識到了科技的力量與價值。同時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科技創業之路的艱辛和坎坷。有什么辦法能使科學技術更好、更快的發展,使更多的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這無疑是我們在回顧科技60年的時候最應該關心的問題。我們國家對科技的重視不可謂不高,也出臺了眾多的政策和法規來推進、扶持科技及科技企業的發展。但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的負責人,我感到,首先,這些政策和法規的力度還是不夠:其次,如何真正貫徹,把這些政策、法規落到實處還值得我們認真去探討。

  也許,在建國60周年這樣一個喜慶的日子不應該涉及這樣的話題。但我認為反思同樣重要。成就無疑是巨大的,是主流,無需贅言。而問題也一定存在。我們在慶祝的同時也去總結一些經驗和教訓是否會是這個60年的大慶更有意義呢?

  科技功不可沒

  劉澤剛 北京合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會長

  建國六十周年在即,作為一名科技企業的負責人,每天都站在科技一線,驚嘆不已。六十年滄桑,波浪壯闊,中國已經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走向富強;建國六十年,中國企業也從無到有,國營的、民營的競先爭發,為國家的富強沖鋒開路,立下汗馬功勞。

  十幾年前,幾個激情澎湃的年輕人帶著實業報國的情懷,創建了合縱科技,愿意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為民族的強大做一名馬前卒,于是我們把“負報國之責任”作為我們的宗旨和使命。十二年來我們歷盡艱辛,幾多艱難,現在合縱已經是深交所的一家成功的上市企業。今天的成績,得益于科技的突飛猛進。 科技的發展成就著每一位年輕人創業的夢想,也在悄然無息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祖國六十周年,作為一名科技企業人,感謝偉大的國家,感謝偉大的時代,給予了我們施展抱負的舞臺;深感祖國科技變化的日新月異,更知這良好環境的來之不易,我們每一個人當珍惜之。

  科技讓一個農民工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劉元東 山東青島萱通包裝商貿有限公司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國家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外出打工,我也開始尋思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了。那時候我家剛剛建立了小商品城,南來北往的人開始活躍在小商品城里面。我發現小商品對于印刷包裝的需求很大,而且要求也是很特殊,因此心里想是不是開辦一個印刷廠專門為小商品城服務的。根據多年的自己看書積累的知識,特別是北大教授、中國印刷業名人王選先生對于印刷技術的獨特見解讓我記憶憂新。于是我從別人那里買來一臺老舊的印刷機,根據自己的知識對印刷機進行改造,然后出去給別人加工活。

  隨著業務量慢慢大起來,我就注冊了萱通公司,專門從事印刷制作,包裝設計的工作。而且為了響應國家的環保節能的號召,淘汰了原來的陳舊設備,買進了六色印刷機和高速制袋機、分切機等環保節能的設備。同時也逐步減少印制產品中“鉛”的含量。因此產品的質量和品質都上到一個很大的檔次,越來越多的客戶包括美國和日本客戶都開始向這里下單子,由于公司注重環保,開始嘗試了新的印刷技術和制作工藝,并且有新的進展,為此當地的政府給予了支持。

  現在看著自己的工廠越來越紅火,心里很是高興,當然這些都是離不開國家的政策好,離不開印刷老人王先生的啟發,更離不開先進技術。相信隨著科技技術的越來越發達,印刷技術必將也會翻天覆地的變化著,那樣印刷將更加綠色、更加環保。

  高科技助推環保建設大發展

  易國振 武漢雙博新技術有限公司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不知不覺中,祖國的改革開放也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了。30年來,從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著裝飲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巨變。然而,伴隨著國家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受到了威脅,不斷惡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世界范圍內,環境保護也日漸得到了各國政府的重視。

  為了減少環境污染、節約社會資源、保護人身健康、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效益,我們應更加重視這類環保企業的發展,給其提供廣闊的市場,使其快速深入我們的環保意識中去。為人類擁有藍天碧水的生活環境發揮能量。

  就本公司近幾年的發展現實,我們研發的獲得多項專利的多功能鋼鐵表面處理劑在推廣過程中卻遭遇了難題,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單位就不愿接受這種國際領先的先進環保技術,仍然使用傳統落后的方法,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當然,這與他們心中的環保理念及政府對環保政策的執行力度有關。

  相信隨著接下近幾年國家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完善,我們的環保事業將以全新的面貌前行。

  寫給拂塵龍自己及其創業者們

  孫宏偉 北京拂塵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有四個年輕人,在五年前,認準了中央空調清洗行業。他們租一間地下室,幾萬元起家,艱苦地進行科研和試驗。兩年前我認識他們的時候,他們剛剛從地下室走出來,守著自主研發的領先世界的除塵設備,苦于沒有資金推廣。他們的公司很小,凈資產不足五十萬,名字叫——拂塵龍。

  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在“拂塵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對它進行了投資。奧運會改變了北京的面貌,也促進了中央空調清洗業的發展。短短兩年,這家小企業已經發展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其生產的設備和承攬的工程,占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城市的現代化離不開中央空調,但中央空調是我們的朋友也逐漸成為我們的敵人。它給我們帶來舒適的享受的同時也送來了空調疾病的危險,病因來自于中央空調管道污染。

  這個企業的業績與成功目前都源于治理中央空調積塵。但它的眼光和腳步不止于此。當我寫這篇短文的時候,“拂塵龍”生產的大型鐵路隧道除塵車已通過北京鐵路局檢測,準備開往鄭州、西安鐵路局服務;“拂塵龍”研制的消防機器人也正在進行上市前的準備。一片片的空白在被涂藍。

  幾年前,有人開玩笑,說“拂塵龍”的名字太大,一個小小的公司,蟲子而已。可是,科技確實可以成就我們的事業。團隊致力于發明創造,敢于走別人沒有走的路。路雖然艱險,但我相信只要不怕付出與犧牲,包括拂塵龍在內的諸多科技型創業企業,在新的環境和空間里,也必將在新的歲月中抒寫成功和精彩。時迎建國六十年,我謹代表拂塵龍向全國人民致以節日的祝賀!

  與祖國共同成長

  李赤河 北京鑫聯強科技發展公司

  今年是我們偉大的祖國60華誕,作為深深熱著愛祖國母親的13億人民中的一員,我也同樣感動無比的自豪。

  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作為一個從事it產品代理行業10多年的老兵,我也深深為本行業取得的巨大進步而激動。

  90年代末,筆記本電腦作為一種奢侈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多的還只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而非信息化工具。我也從中感覺到緩慢而堅實的變化:使用者從政府官員延伸到企業職員再到大學生,這不正是國富民強的體現嗎?生活就是在我們不經意之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改變。在我們身邊許多中小學的學生已經把傳統的作業本拋棄,采用email的方式來交作業了,難怪有專家驚呼未來想熟練掌握漢字的寫法會面臨互聯網一代生活方式的挑戰。在這期間我們的小作坊的管理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起初完全是原始的直覺管理,在業務量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后系統的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在決定是否采用業務管理軟件時,記得大家的意見并不統一,一部分同事害怕采用軟件系統投入大,最后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最后軟件公司的業務員的一句話就讓我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如果做it的公司都不愿意采用信息化軟件你們的客戶怎么會相信能從采購的it產品運用受益呢?在這個小作坊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改善自身,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運用。未來的中國必然要進行產業升級,國家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創新和管理,也就是每個微小細胞的進化。從這個小作坊我自己能夠切身感受到國家的進步。今天在祖國60歲生日即將來臨的時刻,我們衷心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祝愿紅旗下的人們生活安康!

  60年:醫學影像技術大發展

  劉忠齊 TTM(熱斷層)掃描成像技術發明人、貝億醫學國際首席科學家

  從建國之初到現在,我國的醫療器械行業大概經歷了:改革開放前的醫療器械產業從無到有、改革開放后的產業隊伍膨脹重組、87年至今的高速發展這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六十年來,作為醫療器械產業中重要支柱的醫學影像技術行業,經歷了從市場完全被國外企業壟斷,設備基本依賴進口,發展到今天有了中國人自主發明的、高科技的、出口的專利產品。尤其是細胞代謝功能影像方面,我們甚至可以說已經超越和領先國外技術水平。身為從七十年代就進入中國醫學影像領域開展研究工作的人,我可以自豪說這是一個飛躍,一個中國醫療在世界舞臺的新時代的開始,而這中間包含了無數致力于這項事業的醫學界、科學界的人士做出的大量的努力和貢獻。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院的數字信息化管理趨勢、政府的醫改政策都導致了方方面面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增長,使得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速,產品產出持續擴張。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市場曾維持著13%以上的年增長率;而在“十二五”期間,預計全國醫療器械市場總值將達到2000-3000億元。

  由于現代醫學在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等方面,都對先進醫療設備的診斷結果具有很大程度的依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在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醫療器械產業向高技術產品方向發展的政策引導下,我國的醫療器械尤其是在功能醫學影像技術方面,其科技含量將不斷提高、性能將更趨多樣化。國內企業新增投資的項目也在逐漸增加,投資者對醫療器械產業的關注越來越密切,在“十二五”期間醫療器械產業的重點領域及其投資機會研究也成為熱點問題。

  我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植、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國內企業研發力量的快速提高,我國的醫學影像技術行業將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其發展前景也將變得更加廣闊。

  唯有自主創新 方能跨越發展

  劉興利 北京現代循環經濟研究院院長

  在寫這篇短文的前一天,我參與了有色金屬工業“謳歌六十年征文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人員,多是在這條戰線工作大半生的“老有色人”。他們當中有曾經擔任重要職務的領導干部,也有各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大家滿懷深情的贊頌偉大祖國6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贊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60年來特別是近30年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成為一個獨行業之后,出現的超出人們意料的大發展。

  我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由鋼鐵轉到有色金屬工業的,幾乎親歷了有色金屬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全過程。親身體驗到,由于改革促進有色金屬生產建設發展的諸多重大事件,以及各種經濟技術指標不斷攀升的過程。因此,聽到座談會上每一位的發言都頻受鼓舞倍感親切。據統計我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2008年達到了2159.19萬噸,約占當年世界有色金屬總產量的27%,已經連續七年成為世界有色金屬產量第一的國家。2008年我國有七種有色金屬(銅、鋁、鉛、鋅、錫、鎂和海綿鈦)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回想建國之初,我國只能生產幾種有色金屬,1949年的產量只1.3萬噸。如今,我國不僅是有色金屬生產大國,也是有色金屬消費大國。2008年我國消費10種有色金屬總量為2517萬噸,占同年世界有色金屬消費總量的31%。有色金屬產量、消費量雙雙持續增長的事實,也是我國經濟建設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佐證。

  從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近30年的發展壯大來看,尤其在科學發展觀提出之后的幾年發展中,雖然大量資金投入和從業企業數量增加等,仍然是產業發展產量增加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但是在一大批企業中,科技進步已成為產量增長的主宰。更令人深感欣慰的是,在技術進步中自主創新的成分和比重正在逐年增長,這在銅、鋁、鉛、鋅的大中型企業里尤為明顯。這個開始不久才露苗頭的重大進步,預示著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十二五”期間,有可能在重大工藝技術自主創新的引領下,出現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的態勢。循環經濟的3R原則將會在有色金屬建設中逐步得到體現,全行業發展循環經濟也會呈現新的局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