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美國、中國還是全球其他市場,百勝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都是削減開支—除了這個,百勝還能做點別的嗎?
文|CBN記者 杭曉琳
百勝餐飲集團(YUM)前三個季度的業績看起來就像坐在過山車上一樣—今年第一財政季度利潤同比下降14%,第二季度利潤同比增長35%,第三季度增長再次下滑:實現利潤3.34億美元,同比增長18%。
作為肯德基、必勝客的母公司,這家餐飲巨頭在第三季度的表現并不能令投資者雀躍,他們最多只能說:“哦,還不算太糟糕”—當天該公司股價在常規交易時段幾乎收平,最終僅微漲0.03%至34.86美元。
這確實是一份乏善可陳的財報。該季度百勝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這還是在新開了267家餐廳的前提下。另外,一個對連鎖餐飲行業尤為重要的指標“同店銷售額”顯示:百勝在美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下滑6%,中國事業部和國際事業部也僅是持平。這意味著百勝的業務增長實際上并不像18%表現得那么喜人。
銷售收入下降但卻能保證利潤增長的主要功勞,應歸于經營團隊削減成本的舉措。
第三財政季度百勝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3%,但是通過削減食物原料、人力及物業等各項成本,餐廳運營成本同比下降19%。并且,通過削減成本,集團在美國市場的餐廳在同店銷售額下滑6%的同時,還能實現餐廳利潤率上升4.2%—真是立竿見影的好辦法。
百勝并未在財報內詳細介紹這一舉措的具體內容,但削減成本可供人想象的空間很有限:裁員、降薪、減少經營面積以及選擇價格更優惠的供應商。在銷售呈現負增長時采用削減成本來保證利潤固然無可厚非,但比起削減成本,投資者無疑更希望看到公司找到方法讓更多的顧客走進餐廳。
可惜,在百勝的財報中找不到任何關于振興業務的舉措。百勝全球CEO David C. Novak只是一再表達出對美國團隊進一步削減成本的信心,同時還計劃將這一舉措用于墨西哥及韓國的經營團隊—這兩個區域市場在第三季度的糟糕表現拖累了百勝國際事業部整體業績,導致該季度國際事業部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利潤同比下降13%。
另外一個致使百勝在第三季度實現利潤增長的原因,按照財報里的解釋,是中國事業部業務實現強勁增長。
最近十年來,中國事業部一直是百勝重要的利潤提供者,因此百勝將中國內地、臺灣地區和泰國單獨剝離出來成立了中國事業部,并對該市場給予高度重視和業務放權。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事業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2%,利潤同比增長32%。第二季度業績則為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利潤同比增長14%。
中國事業部業務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中國內地新開餐廳88家,同時餐廳利潤率上升2.3%。餐廳數量增加導致銷售收入增長很好理解,而餐廳利潤率上升就不太好懂—畢竟中國事業部的同店銷售額只是持平。財報顯示,中國事業部同樣在縮減運營成本:第三季度食物原料成本占銷售收入35%,去年同期占比是37.4%;人力成本和物業成本的占比也在同比下降。如果將運營成本與今年第二季度相比,下降的百分比更為明顯。
所以,即使在被視為未來的中國市場,百勝的增長策略依然只有削減成本這一招。這對投資者來說,恐怕算不上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