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乃貴
魯商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戰國,成熟于兩漢,在此后的不同歷史階段,又有所發展與完善。魯商創造的獨特的魯商文化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地域文化,是中國古代商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古代商業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貢獻。
魯商的經商之道,最早形成于戰國秦漢時期。齊魯商人在長期的商業經營活動中,逐漸形成了一套主要包括預測分析、經營謀略、業務作風等較為完善的經營之道。這些行之有效的經營方法,不僅為后世的人們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提供了參考與指導,而且還為我國古代商業經營管理理論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礎。
鴉片戰爭后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山東人民也同全中國人民一樣,在“三座大山”的重重壓迫之下,許多人被迫背井離鄉,到關外謀生。魯商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始了規模宏大的“闖關東”歷程。他們對我國東北地區的開發與發展,以及抵御外來侵略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期間,在山東人民空前高漲的“支前斗爭”的感召下,大多數魯商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的,他們也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魯商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積極為國家經濟建設獻計獻策,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站穩了立場。
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山東經濟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在國家政策的感召下,一批新魯商迅速崛起,為山東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做了最好的注腳。魯商在新時期經濟建設中繼承了儒商文化中“義利統一”的思想,并在實踐中發揚廣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魯商在品牌建設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與擴散力,就成為發展的動力。魯商較早在市場經濟的錘煉中悟出了這個道理,較早在品牌建設領域作出了新嘗試,以海爾、海信、濰柴?魏橋為代表的一批山東品牌在全國叫響,大大提升了山東企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為魯商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次,魯商在鄉鎮企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方面把握住了時機。山東較早在全國推出了促進鄉鎮企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優惠政策和各種配套措施。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新魯商積極響應這一號召,投身到發展鄉鎮企業和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既發展壯大了自身,又為山東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崛起作出了貢獻。
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和建國六十周年之際,山東經濟走在調整結構和創新發展的關鍵路口,更加需要發揮新魯商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此特殊時刻,聽聞《中國商界》雜志社將在2009年第10期編輯出版《中國商界?盛世魯商》,十分欣慰。希望《中國商界?盛世魯商》的出版,能成為凝聚魯商力量、共謀復興發展的良好平臺,為山東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提供助力。
作為21世紀的新魯商,不僅要經營好自己的企業,更要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楷模。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家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與環境危機,魯商應從戰略高度進一步認清新形勢,明確新使命,承擔新責任,把大家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全國為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消極影響,實現經濟增長“保八”目標的關鍵時刻,魯商應該在結構調整和開拓創新上起表率作用,積極適應新形勢,在創新與發展上練好內功,為山東經濟的健康發展再立新功。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六十年,新魯商是在盛世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商界 盛世魯商》的出版既是對魯商輝煌過去的回顧,也是對新魯商發展的檢閱和對未來的展望,希望此次魯商專題報道,能成為“凝聚魯商力量、共謀復興盛舉”的契機。在此,我對多年來支持山東建設的社會各界,對《中國商界》雜志社及參與此次編輯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謝!
是為序。
(作者為山東省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