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想見,一些國家將更多地訴諸貿易保護手段來推動本國出口增長、進口減少。這對處于經濟復蘇階段的中國出口企業也提出了重大挑戰
根據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下屬經濟周期測定委員會的裁定,自2007年12月起,美國經濟就已經正式陷入衰退了。無論是從經濟下滑的程度,還是危機的持久性而言,其嚴重程度都超過二戰后美國所經歷危機中的任何一次。而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也或早或晚都陷入了衰退或經濟低增長狀態。
在經過2008年第四季度環比增長-5.4%(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并折成年率)、2009年一季度環比增長-6.4%的慘淡之后,美國經濟終于在今年3月顯現復蘇征兆,并于二季度實現環比增長-1.0%,降幅大大收窄,超出市場預期。據此,可以認為美國經濟觸底回升的基調已大致成型,很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實現環比正增長,換言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美國經濟最早將在今年四季度、最遲將在2010年一季度走出衰退。
與美國的復蘇前景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不同,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將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復蘇。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日本在二季度的經濟也實現了0.9%的環比增長(折成年率為3.7%),為近5個季度來的首次增長。一般認為,二季度日本經濟增長是在經濟刺激計劃和出口的雙重作用下達到的。對于日本而言,雖然經濟刺激的效果未必能夠持久,但好的消息是,一旦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對日本出口的拉動也將更為顯著。因此,筆者對三季度日本經濟的后續表現仍持謹慎樂觀看法。
幾乎與此同時,歐元區經濟雙引擎德、法兩國在二季度也實現正增長。此前兩國均經歷了連續四個季度的負增長,但二季度兩國經濟同時增長了0.3%。此外,希臘、葡萄牙等國二季度也都實現了同步增長。另一方面,其他一些歐元區國家,如奧地利、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經濟仍在下滑,不過,它們距離正增長也并不遙遠了。特別是如果德、法三季度的增長可以持續,相信其余歐元區國家也可逐步跟上。
在歐元區之外,英國二季度GDP比一季度環比下降0.8%,降幅明顯大于此前市場預期的0.3%,這是英國經濟連續第五個季度收縮。由此也使得英國經濟復蘇進程顯著落后于歐洲大陸,因此,當美國等國家考慮逐步退出定量寬松貨幣政策時,英國央行反其道而行之,8月初宣布再次向市場注入高達500億英鎊的資金,將這一政策的規模擴大到了1750億英鎊。
顯然,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復蘇節奏不同步,勢必對各國經濟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具體而言,潛在的風險包括:
首先,由于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率先實現復蘇,客觀上將激勵國際資本流向這些國家。有證據表明,相當一部分境外資本流入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因而推高了其資產泡沫。但問題是,當美歐日經濟開始復蘇后,國際資本又將大舉撤出新興市場國家,從而對相關國家股市、房地產市場乃至實體經濟構成負面沖擊。
其次,目前美歐基本上控制了全球治理的議程。可以看到,在已經結束的G20華盛頓和倫敦峰會上,以及9月底在匹茲堡召開的第三次峰會上,主要議題幾乎都是由美國和英國操縱決定。9月初結束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由于東道國英國仍陷于衰退之中,因而會議討論的焦點仍在于繼續刺激經濟,而非金磚四國提議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再次,正是由于各國經濟復蘇有快有慢,而出口又成為了多數國家經濟復蘇的重要驅動因素。不難想見,一些國家將更多地訴諸貿易保護手段來推動本國出口增長、進口減少。這對處于經濟復蘇階段的中國出口企業也提出了重大挑戰。
根據上述對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進程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認為,人民幣將存在一個明顯的升值壓力;美元在短期可能走弱,而在中期可能恢復強勢;歐元、日元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國際匯率的這種急劇變化也將對中國出口帶來較大困擾。
作者單位為上海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