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1990年:威廉夏普、默頓米勒和哈里馬科維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 18:24  新浪財經

  以下為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夏普、默頓米勒和哈里馬科維茨的簡介: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 (1934-)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國人,由于他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獲得諾貝爾經濟獎。

  默頓·米勒(MERTON M. MILLER) (1923-2000)

  默頓·米勒(MERTON M. MILLER)美國人,由于他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獲得諾貝爾經濟獎。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 (1927-)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美國人,由于他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獲得諾貝爾獎。

  默頓·米勒(Merton Miller)的生平及成就

  1923年5月16日,米勒出生于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1940年也進入哈佛大學。1943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戰爭年代,米勒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先在美國財政部稅務研究處,以后在聯邦準備系統董事會的研究和統計處工作。1949年,他選擇了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研究生院,并于1952年獲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他的第一個工作是1952——1953年倫敦經濟學院的訪問助理講師。之后,他到了卡內基工學院,即現在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當時,他們的工業管理研究是領導美國商學院新浪潮的第一家,也是最有影響的一家。在這里,米勒的同事中有西蒙和莫迪利安尼,他們分別是1978年和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958年,他與莫迪利阿尼發表了關于公司理財的MM理論論文的第一篇,以后還合寫了幾篇論文,直到60年代中期。1961年,他來到芝加哥大學。1965——1981年,他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布朗(Edward Eagle Brown)講座銀行金融學教授。1966——1967年,在比利時的魯文大學作了一年的訪問教授。1981年至今,任芝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馬歇爾(Leon Carrol Marshall)講座功勛教授。自80年代初以來,米勒的興趣轉移到金融服務業的經濟和管制問題,特別是證券和期貨交易方面。米勒現在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一名董事。此前,他曾擔任該所的特別學術委員會委員,對1987年10月19—20日的危機作事后分析。米勒還是美國經濟計量學會會員,1976年,他擔任美國金融學會會長和《商業雜志》副主編。1990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米勒的公司財務理論

  米勒的公司財務理論,解釋了什么因素決定公司在應計債務和分配資產方面的選擇。他的這一理論基于這樣一種假設,即股票持有者可以像公司一樣進入同樣的資本市場,因此,公司保證股東利益的最佳辦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司財富。米勒認為,通過資本市場所確立的公司資本資產結構與分配政策之間的關系,同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與資本之間的關系,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因而,在完全競爭(撇開稅影響)條件之下,公司的資本成本及市場價值與公司的債務—資產率及分配率是互為獨立的。也就說,一定量的投資,無論是選擇證券融資還是借款,對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并無影響;企業的分配政策對企業股票的價值也不起作用。

  米勒進一步提出,對資不抵債公司的稅收優惠,雖然會影響一個給定的經濟部門的總債務率,但對個別企業債務—資產率卻無關痛癢。這無疑在“雙M理論”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米勒在將理論應用于金融領域的其他一些方面,也頗有建樹。這些引人注目的觀點以后導致了大量的反對性研究,但是MM定理已經證明比許多人開始想象的更長期適用。現在這個定理仍然是幾乎所有公司財務的實驗性研究的出發點。

  米勒的主要著作

  他的著作主要包括:

  《經濟學術語文選》(1963年)

  《審計、管理策略與會計教育》(合作,1964年)

  《金融理論》(合作,1972年)

  《宏觀經濟學:新古典主義入門》(合作,1974年)

  《應用價格理論文選》(1980年)

  論文主要包括:

  《內在彈性》(1948年3月)

  《利息率變動的收入效應》(合作,1951年春)

  《鐵路貨運最優規劃模型》(合作,1961年10月和1959年9月)

  《紅利政策、增長和股票估價》(合作,1963年6月)

  《對供電業資本價值的若干估算》(合作,1966年6月)

  《廠商的一個需求模型》(合作,1966年8月)

  《與不確定條件下投資規劃相關的資本價值的若干估算》(1967年2月)

  《與風險相關的收益率:最新發現的再考察》(1972年)

  《出租、購買和資本服務的成本》(合作,1976年6月)

  《債務和稅收》(1977年5月)

  《銀行控投公司的管制方法》(合作,1978年7月)

  《石油與天然氣的定價:若干后續結論》(合作,1985年5月)

  《金融創新:最近20年進展與未來發展展望》(1986年12月)

  《30年之后的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1988年秋)

  《毛利管制與股市波動》9合作,1990年3月)等。

  哈里·馬科維茨的生平

  1927年8月24日,哈里·馬科維茨生于美國伊諾斯州的芝加哥。1947年,他從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研究經濟學并非他們童年的夢想。他是在拿到學士學位之后選擇碩士專業時才決定讀經濟學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他都學得很好,但是他最感興趣的是不確定性經濟學,特別是馮·諾伊曼和摩根斯坦及馬夏克關于預期效用的論點,弗里德曼——薩凡奇效用函數,以及薩凡奇對個人概率的辯解。

  馬科維茨的簡歷如下:

  1952——1960年及1961——1963年任美國蘭德公司副研究員;

  1960——1961年任通用電器公司顧問;

  1963——1968年任聯合分析研究中心公司(Consolidated Analysis Centers Inc)董事長;

  1968——1969年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金融學教授;

  1969——1972年任仲裁管理公司(Arbitrage Management Co)董事長,1972——1974年任該公司顧問;

  1972——1974年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Wharton)學院金融學教授;

  1974——1983年任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研究員;

  1980——1982年任拉特哥斯(Rutgers)大學金融學副教授,1982年晉升為該校Marrin Speiser講座經濟學和金融學功勛教授;

  現任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教授。馬科維茨還被選為耶魯大學考爾斯(Cowels)經濟研究基金會員,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員,美國經濟計量學會會員,管理科學研究所董事長,美國金融學會主席等。

  馬科維茨的主要貢獻及成就

  馬科維茨、夏普和默頓·米勒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同時榮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因為“他們對現代金融經濟學理論的開拓性研究,為投資者、股東及金融專家們提供了衡量不同的金融資產投資的風險和收益的工具,以估計預測股票、債券等證券的價格”。這三位獲獎者的理論闡釋了下述問題:在一個給定的證券投資總量中,如何使各種資產的風險與收益達到均衡;如何以這種風險和收益的均衡來決定證券的價格;以及稅率變動或企業破產等因素又怎樣影響證券的價格。馬科維茨的貢獻是他發展了資產選擇理論。他于1952年發表的經典之作《資產選擇》一文,將以往個別資產分析推進一個新階段,他以資產組合為基礎,配合投資者對風險的態度,從而進行資產選擇的分析,由此便產生了現代的有價證券投資理論。

  馬科維茨關于資產選擇理論的分析方法--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有助于投資者選擇最有利的投資,以求得最佳的資產組合,使投資報酬最高,而其風險最小。

  他的主要貢獻是,發展了一個概念明確的可操作的在不確定條件下選擇投資組合理論,他的研究在今天被認為是金融經濟學理論前驅工作,被譽為“華爾街的第一次革命”。因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從而獲得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馬科維茨的主要學術著作有:

  他的主要著作有:

  《資產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1970年)

  《Simscript:一種模擬程序設計語言》(合作,1963年)

  《過程分析研究廣義經濟性質的生產能力》(合作,1967年)

  《第二代Simscript程序設計語言》(合作,1969年)

  《EAS—E程序設計語言》(合作,1981年)

  《逆偏差》(合作,1981年)

  《資產選擇與資本市場中的均值——方差分析》(1987年)

  他的主要論文包括:

  《資產選擇——有效的分散化》(1952年3月)

  《財富的效用》(1952年4月)

  《過程分析的性質及其應用》(1954年5月)

  《線性約束條件下的二次函數最優解》(1956年)

  《關于離散規劃問題的解》(合作,1957年)

  《長期投資— 一條舊規則的新證據》(1976年12月)

  《資產分析要素與方案》(合作,1981年9月)

  《非負與非非負: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質疑》(合作,1983年5月)

  《平均方差與直接效用的最大化》(合作,1984年3月)

  《投資規則、毛利與市場波動》(1989年秋)、《風險調節》(1990年)。

  馬科維茨的代表作是1959年出版的《資產選擇》一書。該書分析含有多種證券的資產組合,提出了衡量某一證券以及資產組合的收益和風險的公式和方法:

  即:在某一特定年內,一證券的報酬率=(本年的收盤價格-上年的收盤價格+本年股利)÷上年的收盤價格。一資產組合的穩定性,決定于三個因素:每一證券的標準差,每一對證券的相關性和對于每一證券的投資額。他認為,一個有效率的資產組合,須符合下列兩個條件:(1)在一定的標準差下,此組合有最高的平均報酬;(2)在一定的平均報酬下,此組合有最大的標準差。

  威廉·夏普的生平

  1934年6月16日,威廉·夏普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他的父母均受過大學教育。父親學英國文學,母親學科學。他的父親當時在哈佛大學安置辦公室工作。1940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父親工作單位變動,他們的家幾次遷移,先遷至德克薩斯,后遷至北加州,最后到了南加州。就是在加州河邊的公立學校,夏普完成了他的大部分大學前教育。夏普說:“那些學校都是很好的。在那里受益于令人鼓舞的老師和有挑戰性的課程。”

  1951年,夏普進入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計劃通過主修醫學而取得醫學學位。但是,一年的課程學習之后,他失去了興趣,并轉學到洛杉磯加州大學,選擇主修企業管理專業。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夏普得到了兩個經濟學學位,即在1955年獲得經濟學士學位和在1956年得到經濟學碩士學位,然后到陸軍服役。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兩位教授對他的事業有深刻影響。在商業學院時,他有幸成為金融教授弗雷德·威斯頓的研究助理,并跟他學習課程。威斯頓首先介紹夏普讀哈里·馬克維茨的著作,并開始了使金融學發生革命的有挑戰性的研究。夏普在讀哲學博士時,其研究計劃的一部分也與此有關。

  另一位是經濟學教授阿門·阿爾欽。他是夏普在洛杉磯分校時“做人的模型”。阿爾欽教育學生對一切事情要提出疑問;始終用第一原理開始分析;集中于主要因此而抽象掉次要因素;用自己的思想吹毛求疵。夏普說:“我一直設法模仿他的研究方法。”

  短期服役之后,1956年夏普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加入蘭德公司。夏普對蘭德公司的研究氣氛非常贊賞。他說:“對于有志進行既有美學價值又注重實用研究的任何人,蘭德都是一個理想的公司。”在那個時期,蘭德正在研究計算機科學、對策論、線性規劃、動態規劃及應用經濟學中的開拓性工作。

  夏普是在蘭德公司工作的同時繼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博士學位的。1960年,完成了全部專業課的考試之后,夏普開始考慮他的博士論文題目。在弗雷德·威斯頓的建議之下,他向同在蘭德公司的哈里·馬克維茨求教。他們從此開始密切合作,研究“基于證券間關系的簡化模型的證券組合分析”課題。雖然哈里并不是夏普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成員,但他實際上是整篇論文的顧問。夏普說:“我欠他的債是巨大的。”1961年,夏普的博士論文通過答辯,同時獲得了博士學位。

  在論文中,他根據馬克維茨首先提出的一個模型探討了證券組合分析的一些方法。當時稱為“單一指數模型”,即現在的“單因素模型”。在論文中,他討論了規范和實證的兩方面結果。最后一章“證券市場行為的一個實證理論”包括一項成果,類似現在稱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一部分,但它是在單一因素模型產生報酬的有限環境中得到的。

  1961年,夏普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接受了一個金融學方面的教職,定居在西雅圖。一安頓下來,他便開始著手歸納其博士論文的規范性成果,并于1963年發表在《管理科學》上,更加重要的是他開始使博士論文最后一章中的均衡理論一般化。到1961年秋季他發現,不必對影響證券報酬的因素數目做任何假設即能得到一組很相似的結果。1962年1月他第一次在芝加哥大學公開這個方法,此后不久將一篇這個題材的文章投向《金融》雜志。由于編輯部的原因,該文遲至1964年9月才發表。這篇文章在內容和標題兩方面為現今被稱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理論提供了主要基礎。

  1968年之后,夏普應邀在斯坦福大學商業研究生院擔任一個教職,他在1970年才去那里,在去之前他完成了一本書《證券組合理論和資本市場》,總結了這些領域中的規范和實證工作。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夏普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與資本市場中的均衡有關的問題以及它們對投資者的證券組合選擇的影響上。美國在1974年通過關鍵立法后,他開始研究用于支付退休金義務的資金的投資政策的作用。他還寫了一本教科書《投資學》,將制度的理論的和經驗的材料歸納在一起,便于大學生和研究生學習。1978年該書的第一版很成功。現在與高登·亞歷山大合作的這本書已出了第五版。與高登·亞歷山大合作的,1989年出版的另一本書《投資學基礎》,也受到讀者好評。

  1976~1977年,夏普在國民經濟研究所邁塞爾的指導下,作為研究銀行資本是否充分問題的研究小組成員,研究存款保險和拖欠風險之間的關系。成果于1978年發表在《金融和數量分析》雜志上,支持基于風險的保險費概念。與勞里·古德曼合作的經驗工作也說明證券的市場價值能提示關于資本是否充足的重要信息。國民經濟研究所的項目強烈建議更多關注金融機構的風險,并且警告說一個固定保險率制度和事實上無限的復蓋面,而監測及實施程序不完善,為經營這些機構的那些人冒過大風險提供激勵。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他開發了一種簡單但有效的方法,用于對一類證券分析問題求近似解。目前,這個程序已被廣泛應用。

  1980年夏普被推選為美國金融學會主席。他選擇《分散投資管理》為講演的題目。目的是提供基本結構,用于分析大型機構投資者在一些投資組合之中分配資金的流行習慣之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夏普繼續對有關退休金計劃投資政策的問題進行研究。1983年,與米海爾·哈利遜完成了針對此問題的一篇理論文章。與此同時,他開始對美國股票市場中產生報酬的過程感興趣。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巴爾·羅森堡是這項研究的先驅者,他在1982年發表了關于紐約股票交易所證券報酬的因素的一篇經驗論文。夏普也開始將精力集中于資產配置。為此,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包括一本書《資產配置工具》、優化軟件和數據庫。《資產配置工具》在1985年第一次出版。這本書原來的出版商和羅伯遜公司連同他們的大得多的數據庫集合,都可以提供使用。

  1983年,他幫助斯坦福大學建立了一個國際投資管理計劃,初期與日內瓦的國際管理研究所,以后與倫敦研究生院聯合提供。這個計劃是為希望得到金融經濟理論和有關經驗研究的全面基礎的高級投資專業人員設計的。夏普擔任此計劃的主任之一直至1986年。1986年后,夏普向斯坦福大學請假兩年,以創辦夏普——羅素研究公司,業務是研究并開發程序以幫助養老金、基金會和捐贈基金選擇對他們的情況和目標適合的資產配置。

  由于夏普在金融領域的成就和影響,他擔任了許多名譽職務。從1975年至1983年,擔任大學退休股票基金的理事、注冊金融分析家學會的研究基金會的理事、金融定量研究會的委員、注冊金融分析家協會的教育和研究委員會委員,還擔任日光證券投資技術研究所和瑞士聯邦銀行的單位證券管理部的策略顧問。他也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獎金:1980年,他獲得美國商學院協會的優異貢獻獎;1989年,得到金融分析家協會尼古拉·摩洛道夫斯基金金融專業優異貢獻獎。

  威廉·夏普的大事年記

  1955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礬分校學士

  1956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礬分校碩士

  1961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礬分校博士

  1961年~1963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

  1963年~1967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副教授

  1967年~1968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

  1968年~1970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Irvine)分校教授

  1970年~1973年斯坦福大學教授

  1973年~1989年斯坦福大學丁肯財務學教授(Timken Professor of Finance)

  1989年~1992年斯坦福大學丁肯財務學榮譽教授

  1993年斯坦福大學財務學教授

  威廉·夏普的主要學術貢獻

  夏普對經濟學的主要貢獻是在有價證券理論方面對不確定條件下金融決策的規范分析,以及資本市場理論方面關于以不確定性為特征的金融市場的實證性均衡理論。

  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將馬克維茨的分析方法進一步發展為著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用來說明在金融市場上如何確立反映風險和潛在收益證券價格。在模型中,夏普把馬克維茨的選擇理論中的資產風險進一步分為資產的“系統”(市場)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兩部分。前者是由總體股價變動引起的某種資產的價格變化,后者則是由影響股價的某些特殊要素引起的資產價格變動。夏普提出一個重要理論是,投資的多樣化只能消除非系統風險,而不能消除系統風險。亦即投資于任何一種證券,都必須承擔系統風險。

  假設有兩種具有相同β系數的有價證券組合,一種是由非系統風險大的股票構成,另一種是由非系統風險小的股票構成。“有風險”的有價證券組合比“安全”的有價證券收益更大嗎?夏普的資本定價模型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兩種有價證券組合的系統風險(即不可避免的風險)相同,風險更大的股票對理性的投資者沒有影響。

  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實際應用方面看,夏普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就進行的研究一直是激烈爭論的焦點。人們的注意力最近從系統風險的計量上轉移到更復雜的劃分風險的方法上來了。但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金融經濟學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現代金融市場價格理論的主要部分。現在投資公司廣泛應用該模型來預測某一種股票在股票市場上的運作情況。該模型有助于計算與投資和兼并的有關資本消耗,并能夠對有關沒收公司財產的法律案件產生影響。它還被廣泛用于經濟分析,從而系統地、有效地編排統計數據。總之,這一模式對金融經濟學的貢獻是有口皆碑的。

  威廉·夏普的主要著作

  夏普是個勤奮的經濟學家,他的主要著作有:

  《計算機經濟學》(1969);

  《資產組合選擇理論和資本市場》(1970);

  《管理經濟學導論》(1973);

  《投資學》(1981);

  《資產配置工具》(1985,1987再版);

  《投資學基礎》(1989)。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