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道上奔馳了114年的捷成洋行,憑借沉穩的作風和靈敏的商業嗅覺,在世代交替中總能及時為自己和客戶找到打開市場大門的鑰匙
□ 記者 陳楠
長袍馬褂的瘦削掌柜一邊吸著土煙,一邊清點著剛剛從港口運來的洋酒。照片鏡頭就定格在此,這是19世紀末的香港。中國掌柜筆下的記賬簿上很可能寫著捷成洋行的字樣。
200多年前,來自丹麥的捷成(Jebsen)和謝遜(Jessen)家族在動蕩不安的中歐兩地海運商道上,從事著左手買入、右手賣出的營生。1895年3月,他們將印有“三魚”標志的商旗樹立在當時已是英屬殖民地的香港,并給這個新洋行取名捷成(Jebsen)。
“三魚”標識作為整個商行的象征,賦予著互惠、平等和誠信的涵義,并一直被兩個家族的四代掌門人奉為不變的金科玉律。而商業基石之上的鋼鐵森林,則隨著捷成業務的不斷壯大。翻開捷成長達58頁的“簡介”,歷經百余年,古老的洋行已發展成為市場規劃和分銷的專業公司,業務單位主要分為消費品、飲料、工業以及奢侈品四大版塊。其代理的品牌包括保時捷、卡西歐和GE顏巴赫燃氣內燃機等。
現在,捷成集團總部的“三魚”旗仍樹立在香港,中國公司辦公室位于北京,并在內地10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它的商業觸角則延展到了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澳門和韓國,其姐妹集團業務也涵蓋了美國、澳洲和部分歐洲國家。2008年,捷成的營業額突破1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比超過60%;目前,捷成大中華區擁有員工1700人,并有超過120個業務伙伴。
今年是捷成在內地成立有限公司的第5個年頭。9月22日,北京難得的秋高氣爽,捷成集團董事李家祥在一家西班牙餐廳的露臺上,對著陽光欣賞著其代理紅酒的掛杯度。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在酒香中向記者描繪了捷成百年的華麗蛻變。
每一步發展都做到穩中求勝
《商務周刊》:歷經百余年,如今的洋行與早期的相比,在功能、業務范圍和組織結構上有哪些改變?在激變的世界中,捷成洋行是否還保留了某些傳統的精髓?
李家祥:最近100年,整個世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中國在這100年中經歷的變化,相比之前的幾千年都更快、更激烈。捷成作為這個巨變時代的親歷者之一,認識到市場以及客戶的需求都在不斷的變化,而對企業來說,“變”是“活”的根本要素之一。但是捷成的“變”不是革命式的,而是逐漸演變的。我們的企業在這100多年中,每天都在接近市場,了解客戶的需求,配合市場的變化,以此促進企業的發展。
實際上,我們的產品組合、總體經營模式和主體架構都是如此。比如,在1980和1990年代,我們可以代理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所有的產品,但隨著市場和企業的發展,我們現在也同樣要重視拓展小眾市場。
在不斷的變化中,我們也一直堅守著最初設定的核心價值,使其在100多年中始終如一。我們的核心價值首先體現在產品的多元化上。此外,我們每發展一個產品,進入一個市場,都會造就一個長遠發展的模式,即通過研究它們的未來發展趨勢,設計出具體的方案,每一步發展都做到穩中求勝。一些人曾經對我們說,金融領域很光鮮,看到合適的機會就應該進入,但我的回答是,捷成要看它是不是有長遠的發展潛力,有沒有客戶群等基礎條件。
最后要特別強調,我們對客戶一直是言出必行,信守承諾,這也是我們這100多年來從沒變過的核心價值。
《商務周刊》:捷成洋行在100多年的歷史中實現了很多的“首次引進”,并一直處于業內領先位置。您認為你們與其他對手相比的優勢何在?
李家祥:目前在香港的幾家大的洋行都有各自的業務發展方向,不存在很明顯的競爭關系。我們是一個由丹麥家族掌控的企業,代理的產品主要來自歐洲大陸,其他有英籍背景的洋行則更傾向于代理來自英國的產品。此外,每家洋行主打的市場和顧客都是不同的。比如,捷成洋行一直將中國市場視作重點發展對象,在過去100多年里,我們一直專注于對內地市場的開拓。
實際上,幾家洋行之間的比較應該是聚焦到各自在每一個版塊、每一個市場、每一個產品的推廣上是怎么做的。換句話說,問題不是我們怎么看待同業的競爭,而是我們的客戶怎么看待我們之間的競爭。比如,顧客在商店里挑選手表時,并不在乎是哪個洋行引進了這塊手表,而是這塊表是否有現貨,質量如何,是否配備完善的售后服務。另外,我們的機械產品在競標時面對的對手可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機械生產商或貿易商,而我們要服務的終端客戶真正在意的僅僅是機器質量是否有保障,售后服務是否到位。我們需要在這些方面下工夫,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增值服務。
擔當好貿易橋梁的角色
《商務周刊》:作為洋行,物流、分銷渠道等“基礎設施”是必需的,那么到目前為止,捷成洋行在中國的渠道構架進行到什么程度了?
李家祥:捷成現在的中國總部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是兩大主要分公司,在成都、西安、武漢、深圳等城市也都有我們的分公司或辦事處。也就是在一線城市建立固定營運點,而后通過捷成自身員工下到二、三線城市,或與合作伙伴合作進入下一級城市。這是我們在中國的基本架構。
捷成的4大板塊會利用總公司提供的平臺發展自己的業務。比如,我們消費品部門現在有300個合作伙伴,進入了全國22個省、50個城市,但我們的銷售還是以10個中心城市為主。
此外,過去的20年中,我們的工業部門主要是沿著中國的沿海地區,在北京、大連、上海以及珠三角發展,但現在我們發現包括西安、成都、烏魯木齊等在內的內陸地區也出現了很好的發展機會。我們的客戶服務在開拓新市場時起到先鋒的作用。比如烏魯木齊市場比較小,我們無法在那里建立自己的辦公室,就把捷成的銷售隊伍先派遣到那里,為那里新建的工廠提供服務。
實際上,在開拓外圍城市時,基本都是我們的工業部門在做先鋒隊,消費品、飲料和奢侈品則是沿著他們拓展的渠道進入新的市場。
另外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的渠道還肩負著諸如售后服務等工作,一旦產品滲透到了二、三級城市,我們也要加強在那里的增值服務,這也是我們長期計劃的一部分。畢竟捷成不只是在賣產品,我們還要考慮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產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務、支援下屬渠道等。
《商務周刊》:貴行將自己的使命定義為“憑借點多面廣的商業網絡滿足市場所需,同時搭建起中外市場往來的橋梁”,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李家祥:一個以貿易為主的公司更應該擔當好橋梁的角色。捷成的生意拓展是幫助國外客戶打開國內市場,也讓國內的客戶了解到產品的全球總體發展方向。比如,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就曾保證讓內地企業拿到當時最好的產品和方案。所以在內地,我們就是把國家的發展方向、客戶的要求,以及外國廠商對中國市場的想法兼容并蓄起來。當然,這個發展將是雙向的。我們也會把國內的產品帶到國外。現在,捷成投資了一家大連的零配件廠,產品的大部分都是銷往海外的。
《商務周刊》:您能否向我們列舉幾個具體實例,說明捷成是如何幫助國外企業在中國拓展市場,以及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
李家祥:一個以貿易為主的公司更應該擔負好橋梁的角色。捷成曾經幾乎代理了所有在中國發展的德國大型公司或品牌,在它們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捷成在他們與中國市場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比如,我們當時為大眾在中國建立了幾家零部件工廠,捷成工業部門與博世的合作持續了50—60年,而與巴斯夫的合作甚至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現在,其中的一些公司已經開始自己在中國拓展業務,但我們也一直和西門子、大眾等企業保持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捷成洋行能夠成功的一點還在于我們不僅是很多大型企業的合作伙伴,同時也與一些中型企業,特別是工業方面的中型企業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因為捷成非常了解中國市場,又有合適的經銷網絡,業務部門雖然分散,但是在每個領域都有知識和專長,這些企業都非常愿意和我們合作。現在我們代理的很多產品在它們所在的特殊領域都是行業的領先者,雖然這些特殊行業并不為大眾所知。比如中國市場上4/5的電影用攝像機都是由德國慕尼黑的ARRI公司生產的,中央電視臺、所有的007電影都是采用的這個品牌,而它是通過我們的網絡提供給消費者的。雖然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品牌,但實際上它在技術上的卓越表現使其至少得到過5次奧斯卡獎。
另一個例子是,香港人喜歡喝早茶,蒸點心的時候都要在底下墊一張紙,而每5張紙里就有4張是經由我們的渠道提供的,它們的生產者是瑞典的Nodic Paper。這兩個例子說的都是小眾市場,但實際上它們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要把中國的產品帶到國外,這就要看機遇。中國現在很多的品牌其自架的銷售渠道已經非常強大了,我們現在主要是看一些中型的中國企業在長期是否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看準細分市場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
《商務周刊》:捷成洋行代理的產品多種多樣,它們對危機的抵抗能力也各不相同,捷成是否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沖擊?你們公司業務涉及的四大版塊在危機中都將有怎樣的發展?是否會拓展新的版塊?
李家祥:在金融危機剛開始的幾個月里,捷成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整體發展放緩。但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我們已經恢復了原來的發展速度,我們覺得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在中國,我們在四大板塊都投入了很多心力,它們在捷成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業績表現,總體來說是互補的,我們基本上是平衡發展。其中的工業部門一直是我們總體業務發展的基礎,因為它的客戶基礎非常廣。消費品和飲料方面現在實際上在內地也打開了局面。另外,奢侈品部門正在計劃引進兩個新的品牌,一個是手表,另一個是游艇。在紅酒和洋酒方面,我們也會不斷增加產品組合。總體來說我們還是在這四大基本版塊進行深耕。當然,我們也開始涉及建材和物流領域,比如我們在天津工業園區里投資了一個和倉儲、物流等業務有關的公司。
《商務周刊》:捷成的工業部門現在將重點放在了新能源領域,實際上中國政府也正在大力倡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您怎么看中國的新能源市場?目前,捷成與GE集團顏巴赫燃氣內燃機合作,在中國利用雞糞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未來捷成計劃怎樣推廣這一模式?
李家祥:新能源在全球來看都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中國在這個新興行業中有機會利用新技術,向中國以及世界市場提供太陽能電池等環保產品。
展望未來,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商機,即幫助中國新能源企業占領中國市場而后進入世界市場。中國經濟的發展勢必會伴生大量的能源消耗,我們需要不斷地開發包括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在內的各種能源,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所以這個機遇不只會持續5年,而是50年。
我們主要是通過引進成功的模式來確保上述機遇能為我們帶來真實的收益。以這次與GE的合作為例,因為捷成在食品加工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我們發現食物在發酵過程中可以產生很多生物天然氣,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可再生能源。基于這個發現,我們和GE探討能不能把這個項目在中國進一步擴展到其他行業的應用上。目前,中國只有兩個養雞場在使用GE顏巴赫燃氣內燃機發電,這個模式成功之后,會有更多的中國養雞場采用這種環保的能源生產模式。
現在,我們和蒙牛正在談這項技術,因為他們在乳制品的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天然氣。我們就是利用在市場中獨特的洞察力,把一些傳統行業和世界上新的技術聯系起來。
《商務周刊》:全球化已經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經濟生活,跨國公司、全球公司在日益壯大,面對這種趨勢,您認為洋行應如何調整發展策略以謀求更好的未來發展?未來市場走向細分化,這對現代洋行業務有何影響?
李家祥:全球化確實給很多企業以及洋行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其實洋行一直處在全球化的前沿,因為是我們最先接觸一個市場,進而了解它的需求。比如索尼在推出某款產品時,在市場試水失敗后還要從那里退出來。但是作為洋行,我們是進入一個市場,并慢慢的開發它,而后有的放矢地引入這個市場需要的產品,這是我們優于傳統制造商的地方。從宏觀上來說,隨著全球化的要求,我們已經成為了一個市場規劃和分銷的專業公司。
捷成的四大業務版塊在這個理念之下,又根據自己的運營情況尋找合適的市場定位。實際上,現在的洋行一定要瞄準市場,而后可以以產品為主導,也可以按地域劃分目標市場,即看準大的市場走向,并在其中找對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要進入哪個細分市場。我20多年的洋行從業經驗告訴我,看準細分市場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比如我們和GE顏巴赫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顏巴赫燃氣內燃機實際上除了用在養雞場,煤礦等也都可以使用,但是我們注意到把它定位在生產生物天然氣這個尚屬藍海的細分市場,既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又響應了中國政府的環保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