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呈報的《我國煤炭資源勘查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建議》高度重視,并作了 “要把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加快煤炭資源勘查工作” 的重要批示。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的干部員工備受鼓舞,決心以優異成績向黨和人民匯報。
幾年下來,煤炭地質總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經濟技術指標2008年與2004年相比,總收入和經營收入分別增加了2.5倍和2.9倍;利潤總額和上繳稅金分別增加了6.9倍和2.9倍;資產總額和凈資產分別增加了14.4億元和6.81億元;凈資產收益率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分別提高了6.2和5.5個百分點;職工人均工資收入增長1倍多。
中國煤炭資源的砥柱中流——
流進“地下深層” 確保國資增值
——專訪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局長、黨委書記徐水師
文 本刊記者 刁吉海 通訊員 于文罡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與不利影響,深入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煤炭地質單位發展基礎、條件與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及時捕捉發展機遇。2008年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跨越。全局實現總收入53.45億元,同比增長36.1%;經營收入46.55億元,同比增長45.3%;實現利潤總額1.91億元,同比增長75.8%;上繳稅金1.51億元,同比增長67%;凈資產收益率7.65%,同比提高2.88個百分點,提升到了同行業良好以上水平;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07.9%。職工年人均工資收入30 137元,同比增長18.7%。所屬12個經營業績考核單位中有11家經營收入超過億元,9家實現利潤超過千萬元。
前不久,記者先后兩次采訪了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徐局長和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郭守光,并與總局黨委政工部的同志們進行了座談。大量事實和數據充分表明: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以應對金融危機為實踐課題與時俱進,加強督導檢查,強化重大事項和關鍵環節管控,并制定了具體應對措施,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截至4月底,全局共完成營業收入16.51億元,同比增長15.9%;實現利潤4 050萬元,同比增長39.9%;新簽訂合同2 546個,合同金額14億元。目前,全局資產總額已達到51億多元,進入到了中央企業分規模排序的第三類。
當記者提到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在企業化進程中,是如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將你們的秘訣能否透露透露時。徐水師局長謙虛地說:談不上什么“秘訣”,就是依照科學發展規律腳踏實地地苦干、實干、加巧干唄!
徐水師說:在這方面一是抓了思路上的創新。總局確立了“一個中心、三個堅持、六個加快”的“十一五”工作思路和“建立一個體系、完善兩個機制、力爭三個翻番、實現四個突破”的“十一五”發展目標,明確了“五個轉變”的主業發展方向,實施了“科技興局”,“人才強局”,“大地質、大市場”,“走出去”戰略,提出了“三年三大步、做強做大煤炭地質單位”的戰略思想和近期目標與措施。
二是抓了優化主業結構。確立了“地質勘查、研究與礦業開發,相關工程施工、服務與專用設備制造”的主業定位,地質勘查及其延伸業快速發展,使礦權經營不斷推進,主業發展能力與競爭力明顯增強。
三是抓了管理體系的構建。轉換總局機關職能,明確了總部企業職能定位。整合重組在京單位,理順了駐河北涿洲市的單位管理體制;初步建立了總局、二級公司、三級企業管理體系,理順了部分二級公司的產權關系。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成建制并入總局作為二級單位管理后,實現了中央地質勘查單位的專業化重組。
四是抓了運行機制的建設。開展了投資管理、全面預算管理、二級單位資金集中管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經營業績考核、經濟增加值考核試點、風險管理,以及效能監察等工作,強化了風險防范機制建設,加強了薄弱環節管理。幾年來,相繼制定和修訂投資、預算、業績考核、績效評價、薪酬管理、內部審計、勞動用工、干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和辦法100多項。
五是抓了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設立了科技發展專項基金,提出了“三個建立、三個加強”的科技工作思路, 制定了獎勵有突出貢獻人才和專業技術帶頭人、鼓勵職工學習和繼續教育的辦法措施,加大了現有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緊缺適用型人才。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通過“五抓”切實抓出了成效,地質勘查各項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顯著成績。徐水師如數家珍般地概括了“六個新”:
開發利用方面發揮了新作用。多年來,及時向國家提出了有關建議,并在國家“兩區一種”劃分、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等方面為國家提供了宏觀決策依據,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據此公布了45個煤炭國家規劃礦區,劃定了13個大型煤炭基地。
找煤、找水方面有了新突破。在我國南方缺煤地區云南昭通發現了C-P紀大煤田,提交資源量9.7億噸,預測埋深1 000米以淺資源量33億噸,其成果被列為2007年我國十大找礦成果之一。在舟山群島嵊泗海域勘探到了淡水資源,創造了海上尋找淡水和鉆探技術的突破;在黑龍江海林地區發現了高溫地熱井田,使該區成為了我國第二大地熱資源區。
技術項目研究有了新成果。國家重大產業技術研究項目《西部煤炭資源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在6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為諸多煤礦采區提供了準確的地質資料;《首批煤炭國家規劃礦區資源評價》在資源評價理論和方法上實現創新;《中國北方煤火探測與監測》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獲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近幾年,承擔國家863、973項目4項,部委項目20余項;實施科技發展專項資金Ⅰ類科研項目9項,Ⅱ類科研項目63項,重點科研項目7項;獲得知識產權38項,專利6項,其中,發明專利兩項。
勘查技術手段有了新招數。在充分發揮鉆探技術優勢的同時,先后探索發展形成了多種具有煤炭地質勘查特色的技術手段。定向鉆進等特種勘查技術,在鹽井施工、煤礦搶險救災等領域取得了良好效果;航空測量技術在數字礦山、數字城市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搶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勘查工作領域有了新拓展。國內施工區域已涉及26個省市(區),工作領域已由單一的煤炭地質勘查拓展到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災害地質、礦山環境及煤層氣、石油、巖鹽、金屬等資源勘查領域;國際市場涉及歐美、非洲、澳大利亞、東南亞、蒙古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
黨建與文化建設上了新臺階。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和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各項制度得到貫徹落實;懲防體系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扎實推進;民主管理和廠務公開工作廣泛開展,二級單位普遍建立了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全局職工群眾文體活動活躍了生活;總局標識的確立與注冊,加強了對外宣傳,推動了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提高了職工收入和離退休人員生活待遇,廣大職工群眾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郭守光向記者也介紹到:煤炭資源勘查是煤炭工業的基礎和先行。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成立于1953年,先后隸屬于燃化部、煤炭部、國家煤炭工業局、中央企業工委、國務院國資委。為確保煤炭工業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全國煤炭地質勘查行業累計完成鉆探進尺8 000多萬米,提交各類地質報告9 000多件,累計查明煤炭資源儲量12 000多億噸。先后發現了榆神府、東勝、平朔、準格爾、兗州、兩淮、巨野、平頂山等100多個大型、特大型煤田。探明地下水儲量1 000多萬立方米/日,為神府、準格爾、潞安等數十個大型、特大型礦區建設和生產提供了地下水源基地。組織完成了3次全國煤炭資源預測,預測煤炭資源總量5.57萬億噸。組織開展了全國煤層氣資源評價,預測我國煤層氣資源量35萬億立方米。近年來,提交煤炭資源量200多億噸,取得了東部找煤、中部能源基地資源勘查和西部煤炭資源評價新突破。特別是在云南昭通地區探明煤炭資源儲量50多億噸,是我國南方新發現的最大煤田。煤炭資源勘查工作的豐碩成果,推進我國煤炭工業走在了世界前列。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40多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上百項。先后涌現出9個全國功勛地質勘查單位、34個煤炭工業地質勘查功勛單位;11人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8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0多人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稱號、孫越琦科技教育基金獎和優秀青年地質科學獎,涌現出了一大批國家級、省部級先進集體和個人。
目前,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正大踏步地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