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理論新局:準完全信息的明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7日 22:45  《競爭力》

  王吉緋

  ——三思經濟危機之三

  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令無數投資者追悔莫及。早知如此,當初就不會買那么多次級住房抵押債券。遺憾的是,當初并不知道。因為信息不對稱,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人們已經對此作出了多角度的反思,但是不管怎樣努力,似乎都默認了“信息不對稱”這一前提是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只不過是用加強政府監管來減少市場風險,用升級博弈策略來增加操作勝算。問題是,信息注定永遠不對稱嗎?假如信息對稱了,經濟理論和經濟現象又將發生什么樣子的變化?

  【小標題】市場信息 相對完全

  一輛新車,即便是剛從專賣店里提出來的,如果拿到二手車市場上去,賣價也將遠遠低于新車的價格。因為二手車市場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檸檬市場”,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的信息,比如該車是否出過事故、是否存在隱患、是否原裝配件等。所以買家肯定不會相信賣家的話,惟一的辦法就是壓低價格以避免風險損失。過低的價格又使得賣家不愿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形成惡性循環。

  關于二手車交易,涉及的信息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已知信息,一類是未知信息。未知信息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確定的公共信息,已經被組織起來的明確的知識,通過咨詢理論專家或者查閱相關書籍就可以獲得,比如某品牌的質量口碑、某車型的技術特點、某地區的市場平均價格等。另一類是不確定的私有信息,為特定時間和地點的人所擁有,必須準確傳遞出去才能告知他人,比如賣家的用車和保養習慣、買家的真實心理價位等。

  顯然,不確定的私有信息是信息不對稱的根源。目前這一根源已經呈現逐漸消失的跡象,因為不確定的私有信息越來越少,確定的公共信息越來越多。生產技術的進步,讓不同車型間的質量差異越來越接近微小。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車主的信用資料越來越完善。不但某輛車的違章記錄、事故記錄和維修記錄都很容易查找到,甚至二手車買賣雙方的歷史交易記錄和其他信用記錄也不難獲得。

  同時,人類進入信息高速公路,再多的未知信息都可以被簡單搜索到,而且是以電子的速度。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共享的超級信息處理器。鼠標一點,輕松貨比三萬家。可能不是誰都能“早知”,但是至少沒有誰會“晚知”太久。最終的極限情況是完全信息狀態,市場參與者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擁有任何希望獲得的信息。

  信息以比特的方式存在,相對于以原子方式存在的物質,表現事物更全面,傳播速度更快捷,處理方式更容易。比如美國在發射“先驅者”和“旅行者”探測器尋找地球外文明的時候,最初想帶一個人,但是倫理上不允許。最后將表示地球文明外貌和位置的圖片、地球上動植物的圖形、《地球之聲》唱片(各國的問候語和音樂)作為使者,發送到太空。

  探測器沒有攜帶具體的人,當然也沒有帶上關于人類的全部信息,即使明天技術上可以做到,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為信息也是有效用的,遵循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如果把信息按照效用順序排列,必然存在一個讓你效用為零的信息,之后的信息效用都是負的。信息效用為負的意思是,浪費了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成本,搜集到的信息還可能對你的選擇和判斷造成干擾或其他負面影響。

  所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準完全信息狀態:經濟人或組織都掌握相對的同樣且足夠的信息。凡是與某個經濟事件相關的信息,不管有多少,該知道的都知道,至少最關鍵的那部分信息都知道,就足夠市場參與者進行判斷和選擇了。因為不守信用的成本太高,所以整個市場環境也將變得透明和健康,市場主體得到合理的平均利潤,從而使整個社會經濟達到了帕累托最優的狀態。

  【小標題】經濟運行 相對確定

  在準完全信息狀態下,信用體系水到渠成。商品的生產是連續的和剛性的,消費者的需求是分散的和彈性的。如果沒有確定的需求信息,必然導致產能過剩。從供求信息的確定性開始延伸,意味著一連串的實名信息和記錄,從生產的原材料到流水線的零件、從庫存的產品到流通的商品、從消費的標的物到儲蓄的預計用途……信息的充分記錄和有效管理,就自然積累形成了信用體系。

  在準完全信息狀態下,按需生產成為可能。工業時代無法搜集需求信息,只能按照一個所謂社會平均的方式進行生產。假如可以搜集到規模需求,生產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將不再是規模,而是設計能力和組合能力。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產一個個性化商品的單位成本,跟生產一萬個標準化商品的單位成本相差無幾。

  在準完全信息狀態下,品牌將被終結。過去企業為什么要做廣告?原因就是資源和需求不對稱,廣告其實就是在尋求需求過程中的地毯式轟炸。在傳統工業社會,商家不知道消費者是誰,也不知道消費者什么時候會來買,所有的廣告、推廣和所謂樹立品牌都是在努力增加吸引消費者來購買的可能性,但是這些努力不一定必然導致購買行為,只是有一個經驗上的概率統計。這并不是說品牌所代表的技術、誠信、服務等要素都不重要了,只是在生產企業和消費者是直接能夠見面的情況下,在規模需求可以被搜集起來的情況下,不需要用品牌來曲線溝通了。企業將直接關注客戶群、客戶需求、需求的個性化等問題,愿意并且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信息不對稱造成市場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影響社會的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從而埋下經濟危機的種子。但是信息相對對稱以后,經濟運行的確定性大大增加,自由市場的“自由”是不是會因此而動搖?不會。市場的參與者依然是自由競爭的。是否在購買前亮出消費需求是一件自愿的事情,而且消費儲蓄或子幣,是一種有限但充分的選擇權,依然保留一定的競爭。更何況,自由市場的理論前提,原本就是理性人和完全信息假定。

  【小標題】理想目標 既對又美

  人們往往驚嘆幾何之美、自然之美,其實科學理論的邏輯之美,同樣令人賞心悅目。

  經濟學理論創立的時候,理論上假定“理性人”總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件,并且完全信息,能夠找到客觀真相。也就是說,判斷理性人行為好壞的標準,是“對不對”,并且假定總能選擇“對”的。這是第一階段,真理是絕對的,只討論“對不對”,不討論“美不美”。

  實際的問題是,理性人假定雖然真實,卻不美好。完全信息假定雖然美好,卻不真實。當時是科技落后的賣方市場,信息不對稱,所以無法知道客觀的“對不對”,只能根據片段的信息和所謂的經驗進行判斷,選擇自己認為的“對”。這種“自己認為的對”,不是客觀的,是主觀的,其實是“美”的標準。客觀的“對不對”,在主觀上就是“美不美”。這是第二階段,因為無法知道“對不對”,只能討論“美不美”。

  隨后的經濟學理論,因為無法知道什么是客觀的“對”,就退一步去研究相對的“對”,或者說“對”的百分比,把經濟學變成了概率式猜想(或理性預期)。結果造成理論越來越復雜,距離經濟現實卻越來越遙遠。

  在準完全信息狀態下,我們就又有機會討論“對不對”了,理性人又有可能直接知道客觀答案,然后去選擇“對”的事情。既然大家都能夠去選擇“對”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沒有了“錯”。這時候,客觀判斷的能力是一樣的,理性人進行選擇的標準是主觀偏好。從前,必然有性價比“對”的一個選擇,選面包是“對”的,選窩頭是“錯”的,為了不錯,理性人就要相互博弈。現在選什么都是“對”的,沒有“便宜”或“吃虧”,自然達成相互和諧的狀態。

  當我們掌握了相對的相同且足夠的信息以后,從經濟學意義上講,理性人就真正“平等”了。當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以后,我們怎么選都是對的,就可以依據自己的偏好進行不同的選擇,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就得到了“自由”。這是第三階段,已經知道“對不對”,仍然只討論“美不美”。

  在此之前,經濟危機的陰影不會徹底散去。由于不知道“對不對”,市場參與者的決策是“對”還是“錯”,就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了。那些無意中做“對”了的企業獲得生存發展,做“錯”了的則退出市場,自由市場執行叢林法則。這就是為什么“富不過三代”,歷史成功經驗無法復制。當大多數市場參與者集體犯錯的時候,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準完全信息的明天,經濟危機這一名詞被送進歷史博物館,整個經濟學理論體系將在新的理論基礎上鎖定發展方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