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商人的輝煌
十七、十八世紀的中國與荷蘭,都是商人異常活躍、商業繁榮發達的國家。在中國,明清時代出現了以晉商和徽商為首的10大商幫。山西商人在鼎盛時期,其商業網絡遍布國內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并延伸到整個北亞地區:從蒙古草原的駱駝商隊到揚州起錨出海的商船,從呼倫貝爾草原的醋和磚茶到貴州的茅臺酒廠,都有山西人在釀造和出售;南起香港、印度加爾各答,北到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西伯利亞、莫斯科、彼得堡,東到大阪、神戶、橫濱以及韓國的仁川,西達新疆的塔爾巴哈臺、咯什噶爾,直至阿拉伯國家,都留下山西商人的足跡。尤其是晉商所創造的票號使平遙城一度成為當時“中國的華爾街”。西方的評論家甚至把山西商人與意大利商人和猶太人相比附。清代晉商的商業資本激增至千萬兩之巨,就其經營規模和資本額而言,已經達到中國傳統商業的巔峰,其財雄勢大,手可通天,與安徽商人共為伯仲,同執中國商業之牛耳。明清時代最大的晉商,所擁有的資產,已超過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大股東勒邁爾擁資8100英磅的數額了。
不僅是資產,山西商人還創造了名聲顯赫、影響很大的票號、掌柜負責制、人身頂股制、嚴苛學徒制等金融機構和商業組織,以及講信用、外商內儒的儒商風格,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我們在平遙古城、祁縣喬家大院、靈石的王家大院等地仍然可以看到昔日晉商的風采和遺跡,在亭臺樓閣、牌匾楹聯中人們能夠感受到昔日山西商人的偉大創造。《走西口》、《喬家大院》、《晉商》等影視節目盡可展示晉商的輝煌,展望華夏大地無出其右者。然而,當我們放開視野,如果把晉商所創造的這些東西拿到歐洲,與在相同世紀、同樣創造商業輝煌的荷蘭相比較,在阿姆斯特丹商人眼里,這恐怕也只不過是一些過時的中世紀時代的商業技巧而已。
二、荷蘭商人創造了什么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街頭,至今仍然矗立著一座年代久遠的深紅色三層小樓,這就是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在地。在晉商稱雄東方大陸時,荷蘭也誕生了一些如“東印度公司”這樣的商業巨臂。也許,兩個國家商人所建立的商業帝國都有其自身的興亡交替。但當你參觀過中荷兩國的商業遺址后,他們之間的不同點卻使你感嘆不已,晉商所創造的金融組織與商業工具,現在不過是供人們觀賞和懷舊的古跡,而荷蘭商人所創造的商業組織與金融工具卻為世界的商業發展開辟了一條富有生命力的新路,這些商業組織與金融工具的理念原則至今仍然支配著全世界的商人和各類產業組織的發展。在此,我們略舉一、二:
第一,孕育了極富生命力的現代企業制度—公司制。1602年,也就是在山西商人崛起的時候,在西方的荷蘭成立了第一家當時并不起眼的永久性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但它成立之初就已具有現代公司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靠募集股金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由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理人員來經營等等。該公司在組建時,56.9%的股份為阿姆斯特丹商會擁有,其余的面向全國招募;公司設立股東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由股東大會選出60名董事組成董事會,為公司決策機構;另選17人組成經理會,為執行機構,主持日常事務;公司所得按股份分紅。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荷蘭人以上述方式所建立的公司,已經具備了現代企業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則:比如,股東的有限責任的確立;公司治理機構的建立;發行股票和允許股票轉讓;公司生命的永久化。因此,荷蘭東印度公司由于它的這些發明創造,使其成為公司制的濫觴。
第二、締造了現代會計財務制度。與公司制度相連,荷蘭人首先在東印度公司實行了一整套相互制約、體現誠信的會計財務制度。從印度返回要確定貨物裝船的份額,分公司的賬目分開記賬,建立一種賠償制度,各個分公司之間責任明確、分工完善、保證透明。正是這種財務收支記帳的制度設計,確保了整個公司的順利運轉。事過10年,著名的葡萄牙商人杜阿爾特?戈邁斯?索里斯還對荷蘭人建立的總賬、分賬、誠信力極高的會計制度贊嘆不已。
第三,構筑了現代銀行制度的基本框架。1609年,歐洲誕生了第一家現代意義的中央銀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威索爾銀行。荷蘭人把十二、十三世紀就出現在意大利的借貸兩方的記帳制度、合伙公司、存單以及股票債券等這些市場經濟運轉所需的商業與金融制度的萌芽加以整合、發展、創新,在一個以賺錢為目的的市場化的經濟體系內,使其穩定并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他不僅發行貨幣,而且進行貨幣交易,存款放款非常靈活,使得阿姆斯特丹一躍成為當時歐洲甚至世界的金融中心。
第四,開創了股票交易與資本市場的先河。遠航帶來的超額利潤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而獲取它所必須承擔的巨大風險又是所有人無法逃避的,那么,有沒有一種辦法既能夠獲得足夠的利潤又能夠把風險控制在一定程度呢?于是,精明的荷蘭商人發明了股票。股份制的股票以及資本市場就在人們這種分散投資的需求中誕生了。1610年,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它發行了當時價值650萬荷蘭盾的股票,它在荷蘭的6個海港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阿姆斯特丹,在這里發行的股票數量占總數的50%以上。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的股票是全世界最早的股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而且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資本市場。
三、山西商人與荷蘭商人的較量
實際上,在十七世紀,也就是在明清交替之際,中國山西商人和安徽商人也開辟了和東印度公司幾乎相同的航線,他們也曾經控制了一部分從中東、印度、東南亞以及日本和中國出發到歐洲的線路,但僅僅在30多年間,就全盤易手,被以荷蘭人為首的歐洲人所擊敗。與中國商人所不同的是,荷蘭的商人在做生意上有著比中國商人先進的商業思維,創造了最為先進的商業制度和金融組織。當時歐洲幾乎所有比較先進的經商方式都起源于荷蘭。荷蘭人在國際貿易、股市的早期運作方式等方面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之后,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帶領著大批歐洲的股份公司、現代銀行等到來,山西商人所創造的如此輝煌的票號、茶莊、商號和徽商的錢莊等中國當時最為先進的商業組織幾乎不堪一擊,不到半個世紀就紛紛倒閉歇業,銷聲匿跡。
中國商人被歐洲人擊敗的原因正是晉商和徽商沒有創造和發明類似于荷蘭這種新企業的機制——股份制、公司制、資本市場、現代銀行制度。荷蘭人創造的股份公司制度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決了“財產權為私人所有,財產為社會所使用”的問題,從此,世界上有了一個創造財富、讓財富極大涌流的組織原則和制度構架。這些合股公司所具有的合股性質限定了投資者的責任,各投資者無須相識、無須相互信賴,具體的經營管理委托給選拔出來的董事們,董事們再選出可靠和具有專業知識的人管理公司業務,這種新制度的設計,輕而易舉地動員起全歐洲的資本,使得大筆的巨款投入到各種海外事業,從事探險、貿易,發財致富。
相反,在整個十八、十九世紀,中國最優秀的商人,山西和安徽的商人都停留在錢莊和票號的層次上而沒有任何創新。不管其資本多么雄厚,都是單槍匹馬或以家庭和私人合作的關系經營商業。由于受到自己或狹小圈子里合伙人的財力限制,由于是從家人或熟人中挑選經理,山西商人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正是這種商業思維、商業創新、商業制度上的差距導致了中國商人之后近兩個世紀的落伍。
四、商本位與官本位社會:荷蘭與山西商人興衰
山西商人與荷蘭商人此消彼長,根本原因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中國是官本位社會,荷蘭是商本位社會。十七世紀的中國是一個由龐大的官僚機器支配的王朝型國家,社會以官僚為本。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全國分為府、州、縣幾個行政層次,相應的把官員劃分為九品十八級等不同的等級。各級官員根據上傳下達的皇帝的意志對社會進行治理。皇權和各級官僚的權力是社會唯一的權力,官府的權威是唯一的權威,官府的標準、官府的原則不僅是國家的標準和原則,也是社會的標準和原則。
商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是必須適應官本位社會的規則,需要官府的庇護。因此他盡管有錢,可以傲視權力,但他們擺脫不了權力對他們的干預。官府用超經濟的辦法掠奪商人,總是名堂百出,捐輸與攤派就是重要的手段。據清朝檔案記載,到咸豐三年年底,山西商人向朝廷捐獻的軍餉,超過二百七十萬兩白銀,將近占了全國商民捐款的一半。
從自身組織制度來看,晉商是商人、家族與官僚三位一體的商幫。商業組織方式根據家族組織形式和同鄉等地緣要素構成,排斥平等交換、自由貿易、自由竟爭,鮮有為了追求利潤,不顧家法族規,違反祖宗之法,踐踏傳統倫理道德的早期資本家的精神。信奉儒家讀書入仕思想,左儒右商,在經商的同時不忘買官做官,更不忘讓子女讀書入仕。此外,尤為重要的是商人的私權不保,商人即使有金山銀山,只需皇上一聲口諭,便可名正言順地拿過來。官本位社會是一個任何個人的財產權得不到保障的社會。
這種缺乏產權保障、為官府馬首是瞻,無法超越血緣地緣關系束縛的商業模式,使得民間商人的最高追求與境界就是官商——所謂的紅頂商人。商人發展到最后,也還是要向官本位復歸,這在中國幾乎成了一種宿命。商人的這種命運是無法從中發展出一種純商業的、適應市場的商業與企業組織制度的。
十七世紀的荷蘭,不過是剛從西班牙人統治下獨立出來的聯合省,即由七個省聯合起來的共和國。地方分立主義較嚴重,各省都有自己的議會和一套相應的機構。聯合省聯而不合,即使勉強象個國家,也絲毫沒有國家的權威,更沒有龐大的官僚機構和眾多的官員,這在中國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荷蘭,這種情況卻并不奇怪,因為天下是商人的,它是一個典型的商人本位的社會。政府存在的理由與作用完全是為商人和商業服務的,戰爭與和平,各個省聯合還是獨立,政府與國家的組織形式如何,都取決于商人的愿望和商業利益的要求。
著名史學家布羅代爾所描述的荷蘭人,他們沒有民族感情,也沒有宗教激情,更沒有忠君報國似的愛國主義熱情,完全是商業本位、個人本位、民本位。在荷蘭,國家、政府和商人公司是一碼子事,二者并沒有一道明確的界限。貿易是絕對自由的,對于國家和政府來說,任何法律法規和政策,都是為了促進商業貿易發展和改善商業貿易環境,絕對沒有任何東西對商人是禁止的。對于商人來說,他們用不著擔心什么,只要遵循利潤法則就夠了。
荷蘭商人面臨如此的體制,可以說是和傳統中國的官僚政治完全相反。官本位下的大一統的中國注重外表上的整齊劃一,下層機構根據上層機構的政令組成,皇帝為國家做主,中央為地方做主,官員為百姓做主。由于官府對所有資源擁有控制權和最終所有權,商人也好、百姓也罷,如果沒有官府許可、沒有官府做靠山,言利和牟利的空間是十分有限的。與此相反,荷蘭是由下層機構自己作主。國家和政府及政策只有一種從屬的關系,而不是主宰。國家重點在保護私人的及商業上的利益。在此前提之下,提倡自由,成為一時風氣,而所謂自由,也仍以商業上的放任政策為主。
可見,中國商人與荷蘭商人所面臨的商業、社會與制度環境,可謂天壤之別。因此,二者的興旺與衰亡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喬潤令,1956年12月出生,碩士學位,副研究員。曾擔任大學教師,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試點處處長。撰寫《山西民俗與山西人》、《中國小康社會論》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