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時代的到來,清潔技術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新醫改的啟動加上健康醫藥行業固有抗周期性,清潔技術和健康醫藥被VC們列入最有前景的行業。
然而從風險投資論壇聽到的聲音,前景行業投資并非易事,收獲期長,風險大,需要在細分領域有專研。
清潔技術金礦在哪?
隨著各國逐漸發展,將需要更多的能源,世界人口的膨脹也加大對于能源的需求。現有能源很難滿足人類需要,而清潔技術將成為解決未來人類能源問題的有效途徑。美國最大的獨立投資銀行之一杰富瑞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Jeffrey Lipton認為:“如果現在投資清潔技術,就像70年代投技術一樣,必須要有20—30年的準備,可能會有泡沫、蕭條,但要有一個長遠的角度看待清潔能源的發展問題。”
在清潔技術上有很多政府的支持,國家政府在這方面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并且是長期投入。目前,國家提供了很多經營的窗口,這可能是未來幾十年非常重要的領域。“在接下來的10年當中,我相信太陽能是主要的,同時能效、電池的使用壽命等領域都是非常有吸引力。”Jeffrey Liptonr說。
與JeffreyLiptonr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凱鵬華盈創投基金副總裁趙勇。他也認為,太陽能很有可能在未來5—10年取得大的突破,很有可能在成本上達到傳統能源的水平。如果達到了,這個會比以前創造很多機會。中國企業是一個全球領先的地方,包括大中國的制造、供應鏈的管理,人才的儲備,本土巨大的市場,這些都為中國企業成本發揮帶來非常好的優勢,可能出現一批世界級的企業。趙勇還透露,這家全球領先的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PCB)會有一半的資金投在新能源領域。
與他們的觀點不一樣,軟銀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宋安瀾則認為,在中國節能減排的意義更大。“雖說,太陽能將來從技術上會有所突破,太陽能電子轉換率高的30—40%已經有了,達到65%的轉換效率可能達到。太陽能不管從量還是質來說都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但在新能源的四個輪子中(風能、太陽能、生物智能、節能),節省下來的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這在中國的意義很大。中國一般的能源效率比發達國家差20%,這里面任何一種節省一點下來都很重要。”
宋安瀾進一步分析,風能這幾年增長比較快,整機有一定的困難,機遇在于配件;太陽能看中高轉換率、低成本的太陽能技術,尤其是和薄膜有關的;像生物質能個人并不看好,產生四個單位的生物柴油,加工這些能源要一個單位,產出率不高。另外植物,把太陽能轉化為柴油效率很低,大概1%—2%左右,所以我覺得土地種柴油不劃算,應該種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因此有了“今年投了幾個節能減排公司。”
對于如何定義清潔技術也有不同的看法。10年前就開始專著清潔技術領域投資的德豐杰全球基金副總裁楊希說:“現在全球已經投資了60多家企業,有15家企業被評為全球百強清潔技術企業。我們對清潔技術是這樣定義的:從資源、能源的獲取到產生,到中間的輸送和配送,到循環回環的利用,整個產業鏈能夠改善某個環節的技術和服務,我們都把它定義為清潔技術。”
顯然,跟據這個定義,清潔技術可以的領域就更寬廣了。DCM創業投資公司合伙人林欣禾介紹,在4、5年時間里,投了太陽能、污水處理方、能源效率、能源管理等領域,比如像LED的照明、用電比較少的半導體。“我們是投資擁有與眾不同技術的企業。投資以技術為出發點,而不是以生產為出發點的項目。”
葉東看到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他是中國最早進入清潔技術領域的風險投資公司青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總裁。 “一直到今年,新能源領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從政府的3萬億計劃以及大家對于新能源意識的不斷增長,包括電動汽車,未來的一些能源形勢已經展現在大家面前了。中國在新能源制定上比美國還要詳細,包括排污權、化學物的排放,20%的能源節省、國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所有排放物很詳細地制定,能源局的成立,環保局變成了環保部,所有這些政策都是一脈相承的,在未來的市場機會中會扮演更大的作用。”
凱旋創投基金副總裁陶冶也認為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操作。“跟美國現在主流的清潔技術基金投的有所區別,比如美國可能會看很多前瞻性。5年、10年以后能大規模的產業化的東西,像清潔電池。這些在中國走的路比較長一些,具有中國特色。關注清潔技術在節能減排領域的運用、服務型的項目、變廢為寶的項目、與循環經濟相關的項目。”
陶冶透露,正在積極關注智能電網的開發,這方面中國有很大的潛在運用空間,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在這個行業做一些應用,包括智能電表、智能負債平衡,有針對中斷客戶的應用和產品,有針對大型電網的產品和技術。
管制行業選誰對路?
今年政府啟動了新醫改,健康醫療產業在中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金融危機下,也把健康醫療的產業作為提振內需的一個重點,健康產業是典型的抗周期行業受到資本的青睞。
全球十大制藥公司之一禮來旗下的禮來亞洲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制藥、器械、醫療診斷、醫藥服務,跟健康有關的領域。其董事總經理施毅說:“我們認為中國在全球制藥市場的定位有兩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第一個趨勢,中國制藥市場在全球的重要性。以前中國市場可能只占全球1%—2%,全球市場來看并不是非常重要。今年全球制藥市場可能不會增長,但是中國仍然以20%、25%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長,這方面就會增加商機。另一個趨勢是,將有更多的醫藥研發在中國進行。國外包括禮來在內的公司的實驗室可看到可能有一半是中國人、印度人,他們在國外是研發的主力軍,現在發展的趨勢,有很多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回國,以后全球研發的中心會慢慢從西方向中國傾斜。這樣中國就會成為跟美國、歐洲研發并列的基地。加上中國在人力價格上的優勢,在美國雇1個博士在中國可以雇4個。這樣會對美國、歐洲的研發帶來很大沖擊。把這兩個優勢加起來,在中國做健康產業投資有很大機會。”
“雖然現在大家很重視、看重這個行業,在細分之下,并不是所有的細分行業都適合風險投資,或者社會資本進入的。總體來講,中國健康醫療行業還是一個受到相當多管制或者壁壘的行業。”深圳市高特佳投資集團董事長蔡達建認為投資健康醫療產業存在地雷。
他補充,盡管壁壘很高,管制性的細分行業看起來利潤更高,但并不是都適合投資,需面臨更多的政策不確定性風險。
蘭馨亞洲投資集團投資總監叢寧也認為,新醫改政策出臺,對整個行業都有比較大的意義。對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企業有哪些變化?對制藥廠有哪些變化?是產品導向的公司還是營銷體制導向的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會有什么影響等?對這些具體問題要進行相對專業的分析和評估很重要。
數據顯示:中國的醫療行業占中國GDP的4%,花費方面也很小。相對發達國家來說,這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專注于投資生命科學的風險投資基金,百奧維達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志認為,醫療行業也存在“中國特色”。國外利潤最大的應該是藥廠,第二個是醫療機械。第三才是診斷,還有一些醫療服務的東西都不是高增長的行業。但是國內不一樣。國內大部分的企業都是做藥的,很少是因為新產品而發家的。“銷售的是普藥,這些普藥的生命周期很短,為什么說國外的很多醫藥企業有創新藥,因為創新藥有專利保護,一般你可以獨占市場20年,你有20年的時間可以把它做大。”
中醫藥作為中國的一大特色,其投資價值幾何?蔡達建認為,過去一段時間,這個行業沒有反映出優勢,傳統的中醫藥生產、加工環節上還是有一些問題,加上最后產品表現出來的形態。從商業角度講,不是很能夠體現它的價值。市場也是夠大,中醫還是處在早期階段。目前很多中醫藥企業規模很小,很分散,研發的持續能力跟不上,產品沒有太多的創新。但是要注意到一個現象,過去在OTC細分中,一些OTC的藥已經作出了讓市場很驚奇的業績,一個產品可以做到好幾個億甚至10個億。這個里面有一些交叉,需要和市場營銷做一個很好的交叉。“今后可能會把中醫藥和一些先進的西藥做一些交叉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楊志也認同發揮好中醫優勢還是有機會。他說,其實中藥和西藥有一個本質區別,西藥作為普遍用藥的方式,而中藥更區別于個性化醫療。而這恰恰是中藥的強勢,中藥的好處在于有一套理論,這就是根據病人的狀況下藥,這個東西要保留,是有機會的。大家最愛討論得就是中藥現代化,而事實上,我們現在吃的阿司匹林,最初都是從植物中發現的,把它做成了西藥。
“清潔能源是一個有希望的領域,清潔能源就是下一個IT,前景非常大。不過, IT是高技術門檻,高利潤;清潔能源高資金的門檻。”
前景產業 其路漫漫
文/本刊記者胡寒
軟銀中國從2000年開始在中國進行投資。第一階段是投TMT行業,有幾個著名的案例阿里巴巴、分眾傳媒;第二階段在TMT的基礎上增加醫療設備、消費產品行業;第三個階段增加了清潔能源。軟銀中國的投資風格變動路徑在風險投資機構中具有代表性。
最近一組數據顯示,以中國為主的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印度等所謂的金磚四國,他們在十年前對中國醫藥市場絕對值的貢獻10%還不到,那時候只有6%。去年2008年這些新興市場的貢獻達到了30%,到2012年三年后大概將達到60%。相比之下美國在十年前對全球醫藥市場絕對增長的貢獻去年變成30%,到2002年變成負貢獻,也就是說他是沒有增長的、反而萎縮,相比之下體現出了以中國為主新興市場的重要性。
要研究這些細分行業,選擇具有持續研發能力或者具有模式創新的企業。在制藥、保健、健康體檢這些領域相對來說有比較好的機會。市場化程度也決定了資本的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