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賈菲
“曾經有位國外的研究者對我說,解決糖尿病的問題,最終還是得回到糖上來。”新加坡唐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蕭忠明對《商務周刊》這樣回憶自己與功能糖行業的結緣。這位原籍福建的企業家,在接受采訪前一天剛從東北的原料基地開工儀式上回到公司中國總部廈門。
“你知道我們這種糖的來源是什么嗎?”他自問自答到,“就是東北到處都是的玉米芯和秸稈。”
這種對于解決糖尿病、肥胖等國際公共衛生課題將產生重大影響的糖,指的是L-阿拉伯糖,它有著抑制人體內蔗糖吸收的神奇作用,對于糖尿病人來說,不僅僅是理想的甜味劑,還可作為控制血糖的輔助食品。
衛生部最近一次公眾健康知識普及活動中公布的數字表明,2007年全國糖尿病患者數量為3980萬,中國有著數量僅次于印度全球排名第二的糖尿病人群。“盡管如此,很多人對糖分的攝入往往超過專家推薦的每日40克。”蕭忠明說:“過量的糖分攝入往往帶來便秘,免疫力低下,肥胖等一系列的健康問題。”2008年8月,在衛生部認定“新資源食品”的說明書上,L-阿拉伯糖被認定為可被適用于除嬰幼兒食品外的各種食品當中。
龐大的糖尿病人群與數量更為龐大的過量蔗糖消費者,被蕭忠明視作一個巨大的市場。然而,制備L-阿拉伯糖所需成本一向高昂。這種廣泛存在于植物纖維中的物質因其最早從阿拉伯膠中提取而得名,1990年代末,日本企業從甜菜中提取到這種物質,并從本世紀初開始將其廣泛用于食品生產。日本厚生省也將其定位為促進國民健康的食品添加劑。
“傳統的提煉方法通常是使用酸水解法,這種做法耗費的金錢和環境成本都非常巨大,使得L-阿拉伯糖的造價一直居高不下。”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克夫對《商務周刊》說,他所在的學院兩年來一直在進行有關L-阿拉伯糖抑制糖尿病課題的研究。
科研的力量讓L-阿拉伯糖走下神壇。“幾年前,我們和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共同研發成功用生物發酵法生產阿糖。正是得益于這種辦法,阿糖得以用較低的成本實現量產。”蕭忠明說,科研的力量帶來的革新還包括環境的成本的變化,使用生物發酵法生產L-阿拉伯糖,污水處理成本大大降低,“我們的產品生產過程中幾乎很少產生廢棄物,到了最后僅剩一些鹽和水”。
除了生產技術的革新以外,唐傳生物科技還試圖通過一系列生產環節的合理配置,將玉米芯和秸稈這些廢棄物進行全生物量的開發,徹底實現資源優化。“我們還有除了阿糖以外的其他功能糖產品,從一種產品走出一條產品鏈。”蕭忠明所說的“產品鏈”包括木糖醇、低聚木糖、L-核糖、鼠李糖在內的一系列衍生產品。“低聚木糖除了能改善人體代謝功能以外還是很好的飼料,能取代含有抗生素的飼料進入到綠色養殖業當中;而生產到最后環節剩下的木質纖維,將是良好的造紙原料。”蕭忠明向記者介紹說,每一種衍生產品的開發都意味著生產過程中的廢液得到了回收再利用,這當然也意味著新的利潤點。
衍生產品的開發不僅僅只多了一種可以銷售的原料,唐傳生物科技意圖以這些原料作為新興綠色產業的“種子”,帶動和發展更多的含有健康和環保概念的新興產業價值鏈。“我們的產品,就拿L-阿拉伯糖來說,可以給食品帶去新的健康概念,給食品制造企業帶來新的附加值。”蕭忠明對記者說。“而L-核糖可以作為抗癌藥物的醫藥中間體,使用這樣原料生產的抗癌藥物副作用極小。”
廈門市海滄工業園區內的唐傳生物技術園,是蕭忠明實現產業鏈藍圖的基地。偌大的廠區只有很少的工人,原料母液24小時不停地被各種管道運送、反應、產出最終產品。2009年5月,蕭忠明和他的團隊在這里迎來了世界第一批量產的L-阿拉伯糖。這意味著阿糖的全球市場化指日可待。
蕭忠明說:“L-阿拉伯糖幾乎不被人體吸收,它來源于廢棄的植物纖維,在減輕身體高糖負擔同時不給身體帶來任何負擔,僅僅扮演一個身體機能改善者的角色。我們的企業也試圖在行業環境中扮演這樣的角色。”這樣的定位,也許能為尚處于金融危機泥潭中的眾多制造業企業提供一條新的思路。
“我們時常懷有對資源匱乏的緊張感”
——專訪唐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蕭忠明
《商務周刊》:唐傳生物科技是一家新加坡企業,目前卻將重心放在了中國,這是如何考慮的呢?
蕭忠明:中國有著最大量的原料和市場。我們除了在東北建立了原料基地,還在廣西也就是我國甘蔗的主產區也設立了工廠,甘蔗渣也可作為我們的原料。公司有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氛圍。我的原籍就在福建,“唐傳”二字,你可以理解為與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時期——唐代有關,當然,這個名字也會讓人聯想起我們公司從事和糖有關的主業。新加坡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和中國相比資源嚴重匱乏,這也是我們考慮要來中國的原因之一。公司員工將在新加坡時刻感受到的對資源的緊張感帶回中國,同時,我們員工也從新加坡帶回來企業國際化運作的方式和公司文化。
《商務周刊》:如您介紹,L-阿拉伯糖是一種對人體攝入的糖分進行干預的物質,現在還很少在市場上看到,在市場方面,唐傳是如何判斷的?
蕭忠明:可以說,現在市場是唐傳考慮得最多的一部分。要將這種產品推向市場,首先就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它。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得了解市場。這里面涉及的東西很復雜,比如,中國百姓的飲食結構和習慣在各地不一樣,有的地方更喜歡甜食,有的地方的人攝入的淀粉糖類更多一些。另外,很多人對自身飲食的結構分類不甚了解,不了解自己每天攝入的糖分、脂肪、蛋白質大概是多少。L-阿拉伯糖就像是高糖食品的清道夫一樣,我們需要把產品運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在日本,這類身體健康知識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所以L-阿拉伯糖首先在日本被市場化。我認為,在民眾健康意識和健康知識不那么完善的時期,如果能夠從源頭入手,在百姓使用的白砂糖生產環節中添加L-阿拉伯糖,生產出一種和傳統白砂糖用途一致的健康糖,這樣可以避免很多在知識普及中的金錢和精力的耗費。當然,這種做法需要企業以外包括政府部門的支持。
《商務周刊》:當時是如何考慮要將一種產品做成一條產業鏈的?
蕭忠明:就像我們的L-阿拉伯糖一樣,在不給自然環境增加負擔的情況下,生產和人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產品,這是唐傳長期一直為之努力的事情。通過研究,我們看到了一條產業鏈的存在。是做一種產品還是做一系列的產品,是僅僅做好一個企業還是帶動一個產業集群,這里面除了利潤的趨向,還關系到企業能否長遠立足。這次金融危機,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短板在哪里。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是產品制造,還應該涉足上下游的一系列產業鏈條。當然,和產品制造一樣,對產業鏈條的設計也應該考慮綠色環保。
比如說,我們的產品可以成為綠色養殖的飼料來源。我考慮將來建立一片綠色養殖業示范園區,人們來這里參觀由綠色飼料和健康飼養為基礎的養殖業,有田園有湖區,參觀以后品嘗綠色養殖的農產品,享受田園風光為主的休閑娛樂。做成一種新型的綠色養殖旅游業。
《商務周刊》:在您看來,什么樣的產品可以稱為綠色產品?
蕭忠明:我覺得我們很多有關環保的概念是存在誤區的。比如說,大家都說太陽能很環保,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在生產太陽能硅板的時候會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再比如,手機生產商經常推陳出新,鼓勵大家換新的手機。盡管有的生產商在生產過程中確實考慮到了節能環保,但他們不去考慮被淘汰下來的手機給環境帶來的負擔。所謂的綠色產品,應當說是從原料的選取開始,貫徹整個生產過程,并一直到被消費以后,這個過程應該是一個進入自然循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