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曉玲
4月上海國際車展上,海馬汽車對外公布了其“藍色引擎”戰略。與號稱要在這次變革中引領潮流的技術“精英”相比,海馬的新能源戰略平民得多。
“藍色引擎”戰略實際上是海馬新能源戰略、自主動力總成戰略的代號。其核心內容是,在傳統動力方面,通過持續的技術改善,改進動力總成系統的效能,達到更高的升功率、更低的油耗和更低的污染物排放;在新能源領域采取跟隨策略,通過制定戰略目標與發展路線,實現海馬汽車核心技術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長期愿景。
具體來說,“藍色引擎”要達到的目標是:傳統動力上提前實現《國家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技術指標要求,同時跟進新能源技術,2010年前完成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各項技術準備,2011年前完成油電混合汽車的產業化技術準備工作。
“藍色引擎”的突破性在于——這是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第一個明確將動力總成和新能源通盤考慮的戰略。與比亞迪等加速“擁抱”新能源的企業發展路徑不同,海馬的“藍色引擎”戰略做了理性的組合:緊抓傳統動力,跟進新能源技術。
海馬從2005年開始將純電動車作為新能源戰略的研究方向,2006年開始承擔“純電動汽車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及整車開發”國家863計劃新能源汽車項目。2007年上海國際車展,海馬第一次展出了純電動汽車H12(即純電動海馬3);2008年北京國際車展展出了Me,即純電動的微車M1。今年上海車展上,海馬展出新一代純電動車Me,以及并聯式電動轎車Mpe。
海馬的純電動汽車是基于城市工況的設計,最高時速為80公里/小時,續駛里程大于160公里;而最高時速為120公里,續駛里程大于200公里的技術正在儲備。采用高效永磁無刷電動機和鋰電池,并在電池布置上采用了“快速切換,補充能源”的設計思路進行創新設計,而且可以用220V居民用電進行方便快速充電。
成本是混合動力車的一大瓶頸。海馬研發的M Hybrid混合動力采取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兩種儲能系統,特點是排量小、動力強、油耗低、排放好。此外,基于兩種儲能系統,可以實現高、中、低不同配置,解決產業化的市場推廣瓶頸,基于超級電容的方案可以實現萬元以下的成本。M Hybrid匹配海馬自主研發的1.5L DVVT(功率上可以相當于1.8L或2.0L的發動機),可以實現啟/停、獨立驅動、加速助力等功能,綜合工況下能實現25%的燃油節省,排放可以輕松實現歐Ⅴ標準。
海馬發動機的最初技術來源于其前合作伙伴馬自達,通過技術許可方式實現國產化生產。海馬從幾年前開始布局,并引進了JOBS五軸聯動數控銑床、Imtech環境倉、零部件試驗臺架、整車道路模擬試驗等先進設備,前后共投入2億多元進行軟硬件設備的升級。在發動機的研發生產取得成功后,海馬又開始了發動機、變速器和電控系統的整合匹配性技術研究,從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動力總成。海馬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提出動力總成規劃的自主品牌,此前只有大眾及通用部署了自己在華的“動力總成計劃”。
該計劃中,海馬規劃了三大動力平臺:分別是FP系列(1.6L-1.8L-2.0L)、E系列(1.3L-1.5L)、S系列(1.0L-1.2L)。2010年與2011年,海馬計劃實現E系列、S系列發動機及渦輪增壓系列的量產。
海馬汽車市場部部長湯斯在解釋“藍色引擎”戰略時強調:“動力總成是汽車制造中最核心的技術,如果一個整車企業沒有自己的動力總成,那相當于把命脈交給別人把握。海馬要把握自己的命脈,‘藍色引擎’戰略推出的目的就在于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