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周燁彬
因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曾經說過,相同面積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正是在這條摩爾定律的指引下,英特爾公司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地提高CPU的性能功耗比,實現著“綠色計算”的口號。
這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英特爾的“Tick-Tock”戰略。英特爾本著兩年一周期更新制程工藝與芯片架構的步調,從2003年的90納米技術到2005年的65納米技術,到2007年的45納米技術,再到今年馬上要出來的32納米技術,英特爾不斷提高著芯片集成度。據介紹,32納米技術在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集成超過19億個晶體管,在提升性能的同時,降低了晶體管泄漏和電力消耗。“集成度越高,功耗就會越低。因為我們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實現規模化生產,這能夠迅速地降低全球的能耗。同時,跟我們以往的45納米處理器和65納米以下的芯片組一樣,32納米產品的生產環節中也具有無鉛無鹵素的特性。”英特爾中國區企業社會責任事務總監楊鐘仁告訴《商務周刊》。
從迅馳開始,英特爾大規模地生產綠色節能的處理器,2005年的酷睿又帶領整個IT產業進入多核時期,基于多線程應用,在完成同等任務的情況下,處理器的功耗隨之顯著降低;而制造工藝的升級和微架構的升級,更確保了處理器在滿足甚至超出用戶對性能需求的前提下保持低功耗。多核處理器的使用,使得英特爾可以提供比2000年時性能高10倍的處理器,但其主頻卻相對持平,能耗反而大大降低。
為向綠色環保企業邁進,英特爾開展了眾多節能計劃,其中包括構建高效的數據中心、服務器虛擬化與整合降低能耗。“對數據中心而言,電力成本遠遠超過了處理器等設備成本。我們全球有8萬個員工和9000多臺的服務器,這些服務器的利用率很不平衡。楊鐘仁解釋,通過虛擬技術,在少量的服務器上跑多個任務,英特爾的服務器利用率從大多只有10%—15%提升到近60%甚至更高。
在英特爾美國的數據中心,英特爾的工程師創造了空氣對流法的節能方式,利用冷熱空氣自身密度和重量的差異產生對流,將熱空氣排出室外并吸入室外空氣來冷卻IT設備。對于一個10兆瓦特(MW)的數據中心來說,借此每年可潛在降低高達287萬美元的運營成本。通過虛擬化和數據中心的整合,英特爾的數據中心已從原來的150個降至75個。
在工廠的生產環節,英特爾也以節能環保為宗旨,力求獲得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環境效益。僅在最近7年,英特爾就斥資2000多萬美元用于250多個節能項目,節省了超過5億千瓦時的電力。
英特爾不僅在芯片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輸等環節,將綠色理念追求到極致,還積極構建綠色產業鏈,打造綠色的商業生態系統。“首先,我們對原材料和設備供應商提出了一定的綠色要求,從源頭上保證我們產品的綠色;同時,我們也通過行業協會,與整個產業分享我們工廠的綠色環保經驗。”楊鐘仁說道,英特爾內部有個風險投資基金——Intel Capital,該項目的一大投資重點就是綠色環保項目,比如已經向薄膜太陽能研發制造和解決方案供應商Trony Solar Holdings投資2000萬美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