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選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中闡述了自然選擇的力量:它每日每時都在對變異進行檢查,去掉差的,保存、積累好的。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機會,它就默默地不知不覺地工作,去改進各種生物與有機的和無機的生活條件的關系。也許全球氣候變暖正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它在警告世人,現代工業的發展已經“變異”了,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必須改變目前這種瘋狂競爭、濫用生存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
氣候問題是沒有國界的,地球上的每個人呼吸著同一種空氣,然而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許是金融危機的陰影減弱了世界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關注度,抑或氣候問題還沒有嚴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很多人認為氣候危機只是一個政治問題。實際上,危機的嚴重后果超乎想象。根據科學家多年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發生不可逆轉的影響也許是瞬間的事情,這將給世界帶來滅頂之災。正如美國能源部長、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所強調的那樣,“我們正面臨最緊急的情況。因為在變幻莫測的生活和歷史之中,有一樣東西叫做悔之晚矣”。
盡管世界各國為推進解決氣候危機的國際合作已經啟動了很長時間,但始終沒有大的突破,其根本原因就是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囚徒困境”時代,“叢林法則”在經濟社會中還起著主導作用,在弱肉強食的競爭環境里誰也不愿意成為那個先行放棄經濟利益的“傻瓜”。換句話說,當地球環境還沒惡化到無法生存的時候,人們似乎還難以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在450萬年前的冰河世紀,人類為了生存突破了“叢林法則”,走出洞穴相互合作。在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有利于合作的精神或者行為其實不需要等到環境發生突變才崛起,總有一些對環境和社會變化相當敏感的個體或群體,敢于超越傳統的商業模式和競爭規則,探索與社會、環境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力量,或許可以推動各國政府突破地緣政治的限制,促進全球氣候危機的解決。興業銀行是這些群體中不太醒目的一員,但由于身后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探索綠色金融的實踐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從微觀層面來看,興業銀行等一批金融機構主動轉變發展模式、關心環境問題的舉動其實可以理解成一種對“叢林法則”的突破和超越的行為,其本質還是為了避免環境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商業風險,尋求在新的競爭條件下的商業機會和發展路徑。宏觀上,這些小概率事件行為很可能會演變成一種進化機制,導致一種全新商業模式的誕生,推動商業銀行構建健康、和諧的金融生態,由此撬動整個社會綠色轉型的杠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