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重新定義中國制造標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 16:27  《新營銷》

  Diana Verde Nieto

  我們對中國的看法公平嗎?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中國制造”的標簽很少產生正面的聯想。但是,如今中國正愈發關注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這會改變我們對中國的一向看法嗎?

  地理聲譽—產品的生產國與產品質量之間的聯系—對消費品來說歷來重要。例如,看到巴黎制造高級服裝和比利時巧克力等標簽,許多人會即時聯想到同類產品中的最好產品。但是,對中國制造而言似乎有所不同:僅1/8的歐美消費者認為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上乘(Synovate,2005年)。

  更重要的是,對中國的成見不僅是面對某個產品或品牌,而是覆蓋了整個國家的商品。“中國制造”深深扎根于許多全球性消費者的心中,因此,應對這個挑戰刻不容緩。

  跟隨我們的腳步

  那么,中國迄今為止取得了什么樣的進步呢?在過去3年里,中國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節能和控污目標,越來越多的政治決心已開始把這些目標納入立法和條例。

  中國政府通過實施強制性條例,如減少過度包裝來解決廢棄物問題(Packwebasia,2009年)。他們嘗試禁止使用塑料袋(Worldwatch,2008年)。中國還以北京奧運會為平臺,將回收提到環境議程的前列,成功回收了95%的鋼罐、90%的玻璃瓶、89%的鋁和60%的紙張(Packwebasia,2009年)。更進一步來看,清潔技術市場出現了增加投資的趨勢,讓中國成為僅次于德國、在清潔能源上投資額度最高的國家(Climate Change Corporation,2008年)。這些事實顯示中國在應對挑戰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昭示了中國領導人已經將環境和社會議題提上議程。

  更重要的是,在環境問題上政府不是孤立的。中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排名世界前列,70%的中國消費者希望為后代子孫留下一個更美好的環境(Greendex,2008年)。這個轉化成行動的結果是:在14個國家中,中國消費者在對綠色產品的傾向性排名第一(Greendex,2008年)。

  西方國家需要做點什么嗎

  有些人認為,這一挑戰不能只留給消費者和中國政府。我們對中國制造的許多產品習以為常,所以我們需要采取些什么行動嗎?

  科學雜志《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最近公布的研究數據顯示,從2002年到2005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來自制造業產品的出口,特別是出口到英國和美國。這些排放量在2008年的時候達到令人暈眩的程度,并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源。

  其結果是,在2008年冬季,中國在哥本哈根被迫簽署對削減排放量具有約束力的協議。但中國是否應該承擔為海外市場生產商品而導致排放量較大的責任?如果中國不生產商品,我們將不得不在西方世界自己制造這些商品,而這意味著我們自己的排放量將急速上升。那么對這些溫室氣體歸屬的爭議又該如何處置呢?

  例如,英國因其減排力度大(自1990年以來已經達到18%)而備受稱頌《衛報》,2009年)。但是,由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2008年出版的研究報告指出,只要進口貨物算在碳排放的范圍內,那么出口和國際運輸等因素也應納入計算。這樣來看,英國真正的變化是它的排放量一直在增加并超過了20 %。解釋這一點時須聯想到中國,中國碳排放量的9%來自于為美國生產的商品,6%來自輸往歐洲的商品(《衛報》,2009年)。

  如此看來,我們需要做點什么。不僅是幫助中國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還要改變我們自己對“中國制造”標簽的成見。更重要是,首先要意識到我們承擔的責任。大型企業如沃爾瑪已經開始采取行動了。沃爾瑪跟蹤其供應鏈的每個環節,要求中國的供應商在2012年時達到節能30%的目標。沃爾瑪還承諾95%的產品屆時都將來自環境和社會得分最高的工廠(Tree Hugger,2009年)。

  中國企業正在帶頭行動

  政治決心、中國消費者的綠色需求和來自全球的壓力,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推動著中國企業在環境議題上采取行動。一些企業通過緊跟環境法規的步伐做出回應,另一些則專注于環保創新。

  中國內地的電腦制造商聯想,在2007年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14家電子公司環保排名中獨占鰲頭,一時招來市場議論紛紛。聯想以其回收客戶不想要的所有電子產品并將其作為零部件重新使用而獲得贊譽,這種做法同時兼顧經濟和環境效益—這正是商業戰略家的夢想之事。另一家有著良好環境信譽的內地企業是中國移動,它在2008年加入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現在對外公布其碳排量。香港的企業如Panter和Wilson Garment Accessories則對外宣傳其生產綠色產品的能力(香港貿易發展局,2009年)。

  中國企業和西方企業都跟隨著相同的環保趨勢,但全球消費者不太可能因為一些積極的環保故事就改變對中國企業的想法。英國消費者總是會記起,中國制造的美泰玩具有1900萬件因其不符合安全標準而被召回(《獨立報》,2007年)。而美國消費者則不會忘記含有防凍化學物的中國牙膏(《紐約時報》,2007年)。那么,中國要怎么做才能改變我們目前的看法?

  中國將定義自己的路線

  環保人士想當然地會說中國只是剛剛開始做出改變。有人曾經提出,中國將遵循我們的腳步,但現在看來更可能的是中國將確定自己的環境路線,逐漸地改變我們的觀念。

  中國尚未充分發揮其潛力。以可再生能源為例,中國的水力發電普及率正在上升,2008年時,已占能量輸出的16.4%(清潔技術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中國長江三峽工程公司(CTGPC)已與中國東部浙江省的三個地方政府簽署協議,致力于發展風力發電場(《中國日報》,總裁圓桌,2006年)。

  非政府組織也在推進中國的環境議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正在推進一個低碳鋼生產項目,鼓勵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Textile.com ,2008年)。此外,碳信托(The Carbon Trust)最近與中國節能投資公司( CECIC )亦已簽署聯盟協議,為中國生產的產品貼上碳足跡標簽(Accountancy Age,2008年)。這些舉措已經超前許多歐洲國家所做出的行動。

  不僅如此,中國正試圖從關注孤立的可持續性戰略,轉變為關注整個城市發展中如何降低環境影響力,即所謂的“生態城”。雖然對生態城功能性和實用性的爭論將繼續貫穿2009年始末,但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國正在雄心勃勃地努力構建生態居住的解決方案。畢竟,203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將達到10億(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2008年),中國的戰略對于全球的環境解決方案都是至關重要的。

  東灘是中國提出的生態城建設項目之一。它鄰近上海,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這個雄心勃勃的環境解決方案試驗品,吸引決策者的同時也吸引了希望為城市的未來建設做出杰出貢獻的工程師。然而,4年后,該項目仍未啟動。該項目的許可證和建設資金目前掌握在中國領導人的手里,但由于時間的延誤,參與該項目的英國公司已開始一個個退出(Ethical Corporation,2009年)。許多人在猜測,是不是中國走得有點過快了?

  中國其他地方的生態城確實展現了一線希望。在中國北部的日照市,99%的城市家庭和30%的郊區家庭已經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許多家庭的炊具和學校及街區的照明也是利用了太陽能(Ethical Corporation,2009年)。日照市展現的是轉變中國現有城市使用能源的潛力,而不是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城。但無論哪種方式,中國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中國還設立了很高的目標。在中國北部,天津濱海新區有一個生態城市項目(《China Daily》,2008年),另一個項目則在上海的周邊城市杭州。兩者都將超過正常的建設標準,并包括創新政策,如免費的公共自行車(《Xinhua Zhejian》,2008年)。中國無疑正朝著成為世界舞臺上可持續發展領導者的方向邁進。

  最終的解決方案 

  “同一個星球,同一個家園”,是我們所有人都要加入的潮流。但是,人口規模仍將是實現這一目標最具挑戰的障礙。中國接受了嚴酷的現實,即控制其人口規模,這也許會為可持續性生活提供一個小的啟示。中國著名的獨生子女政策已經卓有成效地發揮著穩定人口增長和維持性別差異平衡的作用(China Sun,2009年),而它是否預示著中國在將來也能解決環境問題,這還是個飽受爭議的問題(經濟觀察報,2009年)。

  解決中國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最終方案并不僅僅取決于人口的穩定,還取決于怎樣處理我們關心的各種各樣的議題。從中國政府、消費者、企業和城市的行動來看,很顯然,中國正在正確的方向上采取行動。加之有國際社會的支持,中國在環境議程上可能會成功地超越其他國家,并完全改變我們對“中國制造”標簽的既有成見。

  (本文作者Diana Verde Nieto為安吉斯集團旗下英國Clownfish公司CEO。Clownfish是一家致力于可持續性傳播的專業咨詢機構,幫助國際品牌制定“綠色”營銷戰略,降低成本,提升品牌價值,目前在倫敦、紐約和上海設有辦事處)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