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為中小企業搭建高效的市場化融資平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7:51  《中國金融》

  ——訪美國企業成長協會(ACG)主席哈里斯·史密斯

  ■       本刊記者 魏革軍

  記者:金融危機給ACG的成員帶來怎樣的影響,ACG在應對危機方面為成員做了哪些工作?我們注意到兩則ACG的消息,一則是最近紐約召開了一次針對“中國企業到美國抄底”的論壇,另外一則是今年9月將召開一次由沃爾克和賴斯為演講嘉賓的研討會,那是基于一種怎樣的考慮?

  哈里斯·史密斯:目前美國經濟衰退有所緩和,房地產有轉暖跡象,油價攀升迅猛,至于在今后兩個季度中能否恢復,現在討論還為時尚早。需要關注美聯儲如何執行刺激計劃,繼續采取適當措施才會避免對經濟恢復的負面影響。金融危機對所有行業甚至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ACG的成員是來自各個行業的,其影響就可想而知了。

  金融危機發生后,ACG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緊緊圍繞應對金融危機展開的,基本每一天都有兩三個分會會議,每個分會搞什么活動不是統一的,而是根據情況自行決定。設在芝加哥的總部與各分會保持著聯系。一般來說,論壇的議題都是相當敏銳、有針對性、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舉辦各種論壇的目的在于提振成員信心,給成員創造更多商機。比如你剛才提到過的最近ACG針對“中國企業到美國抄底”所進行的研討,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原來的研討會差不多都是討論美國的企業到中國投資。對于那些到美國并購的中國企業來說,在短時間對美國企業進行深入了解是很不容易的,而了解之后如何選擇投行,開始并購整合一時也難以切入。ACG很擅長將不同企業整合在一起,通過半天的會談就可以為中國的企業尋找合作伙伴,同時也為美國的各類企業尋找商機,這樣的活動對幫助企業應對危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加州今年秋天要舉行的研討會也是應對危機眾多活動中的一環。沃爾克與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在美國都是備受矚目的人物,聽他們的演講是成員們所期待的,邀請者希望成員們能夠從他們的視角對美國的新政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記者:ACG通過怎樣的方式為美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在中國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ACG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供借鑒?

  哈里斯·史密斯:從ACG的名稱看,它是一個為中小企業成長而設的組織,幫助企業成長是ACG永恒的主題。ACG成立于1954年,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3萬個成員,54家分會主要分布在美國各州。ACG本身是一個松散的民間組織,總部設在芝加哥,專職人員少,不超過10人,主席是輪換的,只有總裁是專職的。ACG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董事會為最高決策機構。一年快結束時,將選出下一任主席,討論下一年的活動。世界500強的大企業不一定要介入到當中,但是在它們的成長期,不少大的跨國公司也曾經是ACG的成員。

  ACG關注的對象是美國的中小企業,并購并不是唯一的手段。與中國情況差不多,美國80%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為美國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建立了一整套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網絡,盡管如此,ACG在其中還是有著一塊不可取代的領地。ACG和其他專業協會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它是跨行業的,而其他協會都是本行業的,比如銀行業協會、經紀人協會、計算機協會、汽車協會等都是本專業人士參加的協會。而ACG“跨行業”這一點正是其活力以及獨特吸引力之所在。一般而言,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加入,都會在其中發現商機并取得成功,實際情況是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銀行、各種評級咨詢機構、律師和其他服務者比較多。

  談到ACG為成員具體做些什么,也許它并不直接為成員提供什么具體有形的東西,而是通過市場機制,給來自各個行業的成員提供見面的機會、交流的平臺。當事者最清楚自身內在的需要,也最能夠在ACG提供的平臺上與自己需要的一方“快速對接”。ACG的模式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發展到今天,市場運作是最根本的。用市場化手段幫助中小企業才具有可持續性,ACG在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希望能為中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一些參考。

  記者:用市場化的手段幫助中小企業,這會不會太軟?能夠使得成員保持長久興趣嗎?

  哈里斯·史密斯:ACG已經走過了55年的歷史,并且逐步壯大,這本身就很能夠說明問題。ACG的年會也成功舉辦了38屆,會議的內涵與方式都很定型和成熟,雖然絕對人數不一定很多,但成效卻都是實實在在的。比如在平臺搭建方面,ACG每年都征求參會者的反饋意見。每年參會對于公司營運來說到底帶來怎樣的變化,不少公司做過詳細分析測算。調查發現,不少成員20%~30%的業務來自于ACG的年會,的確很有經濟價值在里面。反過來講,如果沒有這樣實在價值的話,不少公司可能只會參會一次或者兩次,再多就難以為繼了。事實上,幾乎每個參與的公司都能夠獲益。有時不一定表現在簽了多少合同上,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接觸,可以找到相關的產業鏈、資金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比如做投資這一行的會找到很多相關的中介機構,這是最為實實在在的需要。假如不加入ACG,公司到世界每個地方去尋找自己潛在的伙伴,結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所以參加ACG活動,無論對于誰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市場拓展機會。喬丹公司加入ACG已經20多年了,伴隨著公司的整個發展過程。在天津召開的連續三屆融洽會上,葉有明先生年年帶著喬丹公司團隊中的十幾個人到場,他們具備了一種長遠眼光,看到了未來中國的前景。

  當然,我們的確有一些看起來“軟”的內容,這里面又有一種ACG文化的需要,因為我們的宗旨是一切為了成員。美國年會以往的論題并不都是圍繞著經濟金融,今年也不例外,除了比較經典的資本對接,今年還增加了著名的高爾夫教練給與會者做一對一指導的內容。正如前面所說,我們不是某一個專業的團體,注重的是人人關心的問題,比如前年的那次會上,我們請來了著名的作家談文學,請來美國著名的勵志專家演講,題目是如何運用形體語言來更好地溝通。

  記者:天津國際融洽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ACG是重要的參與方,您怎樣看待今年的天津融洽會?

  哈里斯·史密斯:ACG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如此成功,天津是唯一的,并且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很多的創新。ACG一直在全力支持,雖然最初我們比較謹慎。應當說,中國的發展使得ACG在全球布局均衡展開。假如不是開始于三年前,假如天津不是如此有遠見,而我們也抓住了機遇的話,現在才起步,就必須面對危機的困難境地,也許就失去了最佳的發展時機。比如2008年融洽會上有一場全球基金風險管理的論壇,世界大的基金公司紛紛參會,這樣的論壇在今年就不可能了。如果用中國的一句諺語進行概括的話,我覺得由天津市政府、并購公會以及我們ACG三方發起的天津融洽會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本屆融洽會的參會總體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仍然堅持“快速約會、資本對接”的直接融資模式,它有幾個亮點:一是規模大。在金融危機和甲型流感蔓延的不利條件下,統計顯示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700家投資、中介、融資機構共6500人參會,中國的基金公司數量第一次超過境外。二是針對性增強。以“全球金融危機、國際資本流動與新興資本市場”作為大會論壇主題,直面金融危機的挑戰,探求應對之策。三是全球11家包括紐約、倫敦、東京等知名交易所參會。四是天津濱海國際股權交易所和天津股權投資基金服務中心成立。五是ACG在天津成立中國總部。落戶天津,對于ACG將來的總體發展很關鍵。這是ACG繼歐洲總部之后成立的第二家總部。

  多年來,我們摸索了一整套深受成員們歡迎的日程,這些很多都體現在了今年的年會上。如開幕式前一晚上,先有個記者招待會,這樣媒體就會及早進入狀態,今年天津融洽會還增加了高爾夫球賽。美國ACG年會不是在一個固定的地點,每年都選擇不同的吸引人的地方,比如美國的陽光之州佛羅里達的奧蘭多等,而天津相對是在一個固定的地點。總之,在天津的融洽會是ACG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會,并且會議成效也在不斷地深入。

  記者:將海外股權投資引進中國,ACG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在這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成功案例,請您介紹一下股權投資的核心理念以及過程。

  哈里斯·史密斯:我想最主要的特征是“創造價值”。在PE行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收購的成功只是價值創造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我認為,ACG充分順應和發揮了PE自身的規律,那就是創造價值。正是因為價值創造的核心理念,全球股權投資基金行業才能發展這么快。價值創造的核心理念是由PE本身的特性決定的。盈利是任何投資行為發生的直接目的,股權投資的盈利能力來自于其與合作伙伴的密切協作以及在合作的基礎上新的價值的創造。股權投資基金通常以控股或非控股的方式投資于非上市公司,也就是某個PE所尋找的合作伙伴,對于一個已經存在的公司來說,引入股權投資的目的是幫助企業抓住市場機遇,在企業價值加速增長的過程中股權投資的價值也得以實現。在選擇目標公司方面,股權投資基金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關鍵是在作出一項投資決策之前,股權投資基金要仔細研究判斷目標企業未來發展的路線圖。

  “追求共贏”是股權投資的另外一大特征,股權投資的對象是目標公司的股權而非債權。股權投資基金一旦選定目標,便會與之“同舟共濟,貧富不移”。一般而言,股權投資關注長期發展,其投資期通常超過3年,甚至長達十余年,因此肯定會長期關注目標公司的成長性。股權投資難以隨時變現,原因是資產的流動性差,不像股票、債券可以隨時買賣,同時其交易費用高,項目篩選、盡職調查、合同談判等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費用,律師、會計師費用也比較昂貴。還有股權投資交易期限長,從前期調研到商務談判,從決策到交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時間,有的超過2年。凡此種種就注定了股權投資與目標客戶的前途是休戚與共的,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命運”注定了股權投資會全力為目標公司贏得最大的回報,而在此同時,自身也就得到了發展,這實際上就與目標客戶取得了“共贏”。

  記者:近期ACG 的《收購與兼并》刊物刊登文章,探討金融危機為并購市場帶來的機會,請您展望一下世界并購市場的前景,您怎樣看待中國的企業到海外并購和上市?

  哈里斯·史密斯:這個問題很重要,值得認真思考。客觀上來講,危機對并購市場尤其對投資收益的影響非常大,世界各國推出有力的救市政策之后,經濟雖然略有回暖跡象,但危機遠未見底。金融危機使得海外資產大幅貶值,似乎出現并購的大好機會,也同時帶來了到海外上市的好機會,但在這里,我倒想從另外一個角度提供一點參考意見。

  并購發展到今天,業界人士變得越來越理性和冷靜。我認為,不應當為并購而并購,實施并購一定得有充分的理由。企業通過并購,要么產生協同效應,要么提升核心業務,并購中要特別重視文化的整合問題,在這方面負面的案例多,成功的案例少。有的企業當時完成了并購,但是卻蘊含了大的隱患。錯誤的并購往往導致企業資產被蠶食、品牌被磨蝕,形成巨額虧損,最后只好再賣掉,有時甚至原來的企業也不復存在。

  關于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問題,我的確看到全球這么多交易所都在講解它們各自的優越性和優惠條件。我認為,目前的確是一個好的機會,但是如果企業自身并沒有發展到應當上市的水平,則應當“退而結網,而不是臨淵羨魚”。不是每個企業都值得上市,也不是每個企業都應當上市。很多企業并不清楚上市的最終目的,也許認為上市很光榮。不要忘記上市費用很高,尤其是在海外上市,成本非常高。不少如今已經很成功的大企業家回憶起當時的上市路,認為如果有機會重新走過、重新選擇的話,不一定選擇上市。上市有時如同把你推到聚光燈下,使一切壓力白熱化。過去,上市企業的大股東錯誤地認為:上市公司=提款機。隨著市場的發展,這種狀況是無法延續的。同時, 如果你的企業很賺錢,為什么要急于與別人分享?所以到不到海外上市以及選擇什么時候到海外上市,需有一個清醒的權衡。我認為,做企業要有平常心,要有科學的態度,踏踏實實地將自己企業的業務做好,這才是最關鍵的。■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