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路彬彬
嘉 賓:唐季禮 香港著名導演、中國國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于 冬 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總裁
李 湘 著名主持人、快樂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
熊曉鴿 IDG亞洲區總裁、全球副總裁、創業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
劉二飛 美林(亞太)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王 冉 易凱資本首席執行官
對話嘉賓:石述思 資深媒體策劃人
譚 飛 資深影評人
李玲玉 著名影星、華宇天地傳媒有限公司總裁
許志明 中國寬帶產業基金高級合伙人
電影是最難賺錢的行業
主持人:2008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43.41億元,比2007年多了35%,看起來確實是個好生意,但是真的是好生意嗎?今天我請到了5位重量級的嘉賓,希望各位按照電影產業的價值鏈排一下座位。
唐季禮:我是幕后導演,寫好一個劇本,才能給演員看,有導演、有演員,才會有人愿意投資,才會有發行。
于冬:項目一開始,馬上就問發行市場能收多少錢,發行意見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所以導演要求你。
于冬:不叫求,叫取證。
李湘:有好的導演、演員、劇本、團隊,再加上于冬先生這樣一個好的大夫的評估,在身體很好的情況下,我們就會投資這部電影,除了投資之外,再做一個整體的營銷,比如說宣傳、發行,總而言之我們是投資兼打雜的。
熊曉鴿:我們做風險投資的做三個事,第一是發現哪個市場能夠做得大,第二是投哪個公司,第三是找一個很好的團隊。舉個例子,我們公司可能是中國第一個投文化產業的,1980年投資《計算機世界》,后來十幾個雜志一個集團,10年前我們又跟時尚合作,當時也是一本雜志,現在16本雜志。
主持人:他其實就是計算機世界集團、時尚集團的幕后老板。投資完了,你忽悠上市,是嗎?
劉二飛:我希望能夠找到比較合適的投資機會,因為我們不投項目,不投電影,投的是公司,熊曉鴿把很小的公司養大,然后再高價賣給我,我們屬于經常高價從他手里收一部分股份,然后再忽悠上市的人。
王冉:我們希望在整個電影產業鏈上起到黏合作用,各位有的做項目,有的做電影制作和發行公司,也有行業的投資人,我們希望把有志于投資這個行業的資本和行業中最優秀的公司聯合到一起,做的還是打造資本平臺的工作。
主持人:對老百姓來說看的是電影,如果把它作為商品來講,影響電影行業收入最主要的是票房,接下來我們推出影響票房的幾大因素:演員陣容、宣傳聲勢、營銷策略、導演影響力、檔期安排、故事題材、投資額度,你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許志明:我覺得一個是導演的影響力,另一個是演員的陣容。世界上的故事太多,賺觀眾眼淚的故事層出不窮,但是導演跟演員我覺得在觀眾沒有認真看電影之前,最能夠影響他們決定的就是這個。
石述思:我覺得這些都有一個前提就是錢,投資決定一切,沒投資上哪兒找好導演、好演員、好題材。第二是對于觀眾心理的準確把握,比如《葉問》,很多企業上百人集體收看,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那個片子拍得相當勵志。《海角七號》是大三通背景,通篇是日語加閩南話,但是有一個時代背景,我們跨越歷史隔閡實現了大三通。這兩個片子和觀眾的心理有非常大的契合,時機選得特別好,越是經濟相對有危機、有挑戰的時候,越是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時候。
王冉:我加一個,口碑。
李湘:我覺得是演員加故事題材,如果故事很好,選擇的演員不對,這個戲也是失敗的,一定是根據題材選擇演員,這兩個不能分開。
主持人:演員和故事題材是放在最前面的,大家非常同意,其次是導演影響力,也非常高。為什么故事題材和演員這么重要?
唐季禮:我的排列是演員陣容、導演影響力和故事題材,我覺得現在在中國,一般的老百姓先看演員,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導演是誰,也不關心或者留意導演本身和幕后的演員,所以演員是第一個選擇。有了演員、導演,他才看故事題材,因為演員演得好不好,要看導演拍得好不好,題材也是導演抓得好不好,這兩個都是導演控制。有好的演員、導演和題材,投資自然就有,每個市場能夠回報多少決定我投資多少。
主持人:這是文化產業的特點,不是以資金量的多少來決定能撬動多少杠桿。
熊曉鴿:我之所以選題材、導演、演員這個順序,這是做這個行當的思維習慣。在中國,哪一個導演拍過什么片子比較靠譜,你可能找這個導演,這個導演用什么演員是他自己來挑,比如賀歲片,肯定想找馮小剛,馮小剛找誰那是他的事,我們作為一個投資的來講,不能說每一點都去考慮。
中國的問題在于類型片不明顯,賀歲片以喜劇居多,還有一個類型是國外沒有的——主旋律,這個很難評估做投資。對于投資人來講不怕花錢,就怕回報率不高,我為什么說《梅蘭芳》和馮小剛的片子沒法比,從投資回報率來看,肯定馮小剛的片子回報率高很多,從投資來講,肯定投馮小剛這個。
主持人:《梅蘭芳》和李湘的《十全九美》,你會投李湘這樣的小制作電影嗎?
熊曉鴿:他們兩個的評估還是不太一樣。《梅蘭芳》這種類型的片子凱歌是做過的,對他來講就是比較專業地評估,李湘是非常高的風險投資,完全是試一試。
主持人:風險大,收益大。
熊曉鴿:完全可能,但是你要投100個類似的,可能一兩個掙錢。
李湘:投資商選擇投資你的時候,他們希望有回報、有高利潤,作為我們來說,之前也會做一些評估,不知道這種小成本電影,沒有大腕兒明星的電影,市場會不會認可,當時很多人給我們潑冷水,大家都不認可,可是我們成功了。
主持人:到底是什么因素,你肯定也會輾轉反側幾天吧?
李湘:最主要的是我們了解觀眾喜歡看什么樣電影,不是我變成一個藝術家,拍一個我喜歡的電影,不管觀眾喜歡不喜歡,拍電影是拍給所有花錢買票進電影院喜愛電影的人,他們心理的揣摩是我做電影最重要的前提。我們的成功在于我們對受眾做了很多了解和分析,如果我們不做這個了解和分析,投資的時候很多專家和投資商不認可,因為之前沒有這種類型。
主持人:李湘說得很對,無論做什么產品,滿足觀眾需求是最重要的。
熊曉鴿:我覺得電影在中國確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電影也是一個特別高風險的行業,沒有哪個人說我是常勝將軍。我的一個好朋友,時尚的總編,她的先生九十多歲了,拍了很多片子,第一個片子雇的斯皮爾伯格。在他90歲生日的時候,我說你拍了那么多電影,教我一招,他說你要做投資的話,永遠不要用自己的錢去投電影,我們融了很多錢想投電影,但是一直在學習,琢磨怎么樣能夠減少我們的失敗。
主持人:是不是別的行業投資,不可能只有3/10的收益率,可能會更多。
劉二飛:電影是最難賺錢的,而且賠的可能性最大。李湘的前一部電影成功了,她也不知道下一部會不會成功,她了解電影的偶然性,有時候賺有時候賠,70%是賠的,賺的卻能賺很多。所以當年通用電器GE買電影公司的時候說有一個娛樂公司,總想買一個電影公司,因為電影等于品牌,這個品牌可以通過其他各種方式轉換成現金流,沒有電影就沒有品牌。
主持人:對一個大集團特別有用。
劉二飛:不可能大的娛樂公司沒有電影,沒有電影就沒有品牌。
王冉:我們保利博納也開始有品牌了。
主持人:我們本來是想講電影賺錢的,你又開始說電影不賺錢。
王冉:很多人投電影往往說單片是賺錢還是賠錢,投單片賠錢的幾率很高,但是整個電影產業尤其是中國目前的電影產業,增長還是非常快的,電影產業本身還是可以賺錢的。
馮小剛的名字就是票房
主持人:口碑為什么是影響票房很重要的因素?
王冉:我們看電影很重要的參考因素是周圍人怎么評價,如果你周圍人說這個電影很好,你去的熱情就比較高,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中國有中國的國情,中國導演對于票房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其實是不太正常的現象。在演員方面,中國演員對票房的拉動非常明顯,這個中國演員更多的是港臺演員,中國內地演員真正對票房有影響力的幾乎是鳳毛麟角。所以按照好萊塢的分類標準,一類是能夠拉動票房的,一類是拿他去融資、賣錢的,一類是大家能認可的,中國目前絕大多數演員,包括一線演員,混得臉熟的對票房沒有本質影響。
劉二飛:好萊塢最成功的片子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口碑,一個電影好大家都去看,沒看到大家說你落伍;第二,孩子看完了之后領孩子、爹媽去看,有的孩子看完了著迷不斷地看。真正好的影片是持續很多星期,然后得一個奧斯卡獎,之后又再來一個小高峰,有持久生命力的。
主持人:大家都沒有寫檔期,我最近看了一些博客,年底賀歲片搶檔期,簡直是分秒必爭,差一點就會影響非常多的票房,為什么沒有人寫檔期呢?
于冬:你說的檔期問題,這里最沒用的就是發行,因為發行做的是很細致的工作,張藝謀的《英雄》是發行成功還是拍攝成功,沒有發行什么事。
主持人:李湘的《十全九美》呢?
于冬:《十全九美》這種小成本電影不可以有對手,最好是沒對手的情況下放到市場去。
主持人:你怎么知道什么時候沒對手呢?
于冬:看著市場什么時候有機會,一旦空出來馬上投僅進去,投進去就賺了,李湘這個片子在兜兒里揣一年了。
李湘:我是第一次投電影,我們的導演第一次拍電影,很多演員是第一次演電影,編劇是第一次編電影,很多人都是新手,這個時候特別需要專業人士在電影結構、故事、演員搭配、發行檔期上給我們指點。于冬是專家,當時他跟我說,因為你們是新人,讓大家認可你首先要讓大家有機會去看到這個片子。我們的片子本來投資不是特別大,如果有《赤壁》或者別的電影《十全九美》就會沒有空間,所以選擇一個比較好的檔期對小成本電影、對第一次涉足電影的人來說至關重要。我們選擇在奧運會前的10天,那個時候檔期是最差的,因為不會有人看電影,他們覺得大家都會在家里看奧運會。
于冬:這是提前做好了準備,我們把海報、拷貝做好,李湘做了很多娛樂訪問,都壓著沒動。
李湘:這個檔期是最不好的,沒有片子上,我說肯定有人不去看比賽我賭一把,結果沒想到滿堂紅,還是有很多人進電影院看電影,那個時候大廳小廳都是《十全九美》,特別謝謝于總。
于冬:奧運會前所有娛樂版面都被壓縮得很小,全部都是體育賽事的采訪、報道,所以很多大片都不敢賭,歷來暑期檔是票房最高峰的時間,但去年因為沒有投電影,整個8月份比前年同期下降了30%。
唐季禮:剛才于總很客氣說發行不重要。很多年前有一個臺灣發行商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教訓,他說你們導演拍電影出來,你以為有些想拿獎,有些是拍給觀眾看的,其實你們都錯了,拍電影出來首先是給發行商看的,發行商看完以后覺得有利可圖、能賺錢,他才會幫你發,不賺錢他很難幫你發。發行商拿到這個片子給院線看,這個類型的電影能夠發多少拷貝,注定了他投資宣傳的一系列策略。包括我們看戲,第一個是先問發行商,這個預算你能幫我發回來多少錢,如果他沒有一個評估給我,我作為導演,一廂情愿去認為自己投入幾年做一個作品肯定是天下無敵的,會拿獎,你就錯了。
主持人:玲玉投身文化產業,今年也準備拍電影。
李玲玉:我們文化公司今年已經是第4年了,每個月我都在賠錢,賠了4年錢,我自己對電影很感興趣,一直做幕后,看了李湘的《十全九美》,我挺吃驚,這個片子小制作能賺這么多錢。作為投資方我希望今后能夠投資有商業價值的片子,就是投進去要有很高的利潤,所以我不覺得在第五、六年還去賠錢。
主持人:投電影賠得多了。
李玲玉:我撒了很多網,我想多投一些小題材。對我來說,我還是喜歡李湘那一套,了解現在的行情,把想要投資的劇本、故事情節放在哪個年齡段,再了解這個年齡段的人需要什么。
譚飛:很難講剛才的因素都能決定票房,影響是有的,但真正決定的是排廳,我覺得李湘夾雜著湖南衛視10年積累的符號性的意義,給觀眾帶來影響,把觀眾帶到電影院。《瘋狂的石頭》也是德國世界杯的中后期,當時也是沒選擇,不喜歡看世界杯怎么辦呢?我去電影院,剛好看到這樣一場和世界杯一樣刺激的電影。
主持人:這種電影和世界杯一樣讓你酣暢淋漓。
譚飛:缺點就是無法復制,我們不能再等4年來個《十全十二美》,于總和李湘今后能否做到復制,現在更多的是一種偶然。
主持人:電影很難復制。有一項我們沒有寫,像譚飛這樣一流影評人的關系、人脈、媒體的親密度。
譚飛:還是導演的影響力排在第一位,大的導演不可能拍小成本,也不可能拍沒有明星的,比如《集結號》,馮小剛自己的名字就是1億票房。
投資電影的人首先得是理性的藝術家
主持人:剛剛講電影是個好生意,我們反思一下電影真的是一個好生意嗎?2007年中國電影票房是33.5億,美國本土電影票房是96億,大概672億人民幣,是中國的20倍,加上海外票房高達267億美金,中國電影票房2007年的33億相當于大家非常熟悉的地產商潘石屹3天內賣出的三里屯SOHO,這個差距讓我們欲哭無淚,看來這也不是一個好生意。為什么?我們拿《赤壁》上和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比,《赤壁》上3.3億人民幣,《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就是3.6億,加上全球票房是18.45億,題材上來講,《赤壁》是個歷史巨著,《泰坦尼克號》是愛情的戲,從《泰坦尼克號》到《赤壁》,10年時間都沒有趕上好萊塢的票房,大家怎么看這個事?
熊曉鴿:很簡單,中國電影的銀幕量是美國的1/12,8%左右,1/12的銀幕數量位子加在一起,只有不到180萬,美國是中國的20多倍,此外,美國差不多80%以上都是多廳影院,提供了很多選擇,除了票房以外中國還有一個東西沒有就是付費電影頻道,美國很多電影可以不上電影院去放,但是可以進入那個渠道,當然盜版沒咱們這么厲害,它的產業鏈也比較完整,我們除了門票以外就沒有賺錢的招了,所以比較麻煩。
王冉:《赤壁》實際投資不到3億人民幣,《泰坦尼克號》是2億多美元,這是數量級上的差別。
于冬:沒有可比性, 1998年是中國電影歷史上最慘淡的一年,總票房是八點幾個億,一個《泰坦尼克號》是3個億,那時候中國的電影院90%是單廳,意味著一天最多放6場,所以有3.6億的票房,其他電影都進不去。當時也沒有太多的商業電影,馮小剛的《不見不散》3500萬,已經是國產片的票房冠軍。
從2002年開始每年遞增30%,這一年是標志性的一年,出臺了很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院線制改革、發行準入、民營資本準入、獨立拍片,之后6年中國電影迎來了高速增長的產業化發展期。從2001年9億票房開始到2002年改革,張藝謀的《英雄》是2.5億票房,之后2003年是非典,2004年大發展到了15個億,2005年20個億,2006年22個億,2007年33個億,2008年將近44個億,北京、上海、廣東加在一起占了四成,中國電影市場深厚的基礎遠遠沒有開發。
現在中國的銀幕數只是四千多張,雖然是13億人口的大國,常年的電影消費觀眾只有4000萬人次,2008年差不多接近1億,但實際上如果按人均電影消費水平來講是非常低的。美國有4萬張銀幕, 96億美金的電影票房,不算DVD、家庭影院等,而韓國全部人口相當于一個浙江省,有4600萬人口,但是卻有80億人民幣的票房,日本1億人口,有250億人民幣的票房,我們的市場遠遠沒有開發出來。
主持人:有人認為電影不是好生意的原因是電影整個機制造成的,在好萊塢是制片人中心制,中國是導演中心制,這是不是影響中國電影成為好生意的一個原因?
唐季禮:我覺中國電影是很好的投資生意,如果真是長期投資的話,10部電影里3部賺、4部虧、3部打平的是高手,高手中的高手在虧的4部里不超過30%,若干年后再賣10%—15%,包括版權的保留,打平的那些你都賺了,賺的都是50%以上,還有版權投資。
現在很多投資影視的老板都是玩票,不專業,真正專業的團隊、制作公司、導演、制作人是供不應求的,好的導演、演員都要排檔期。在發展比較慢的時候,最缺乏的電影制作人才是監制,監制負責融資、題材、找導演、找演員、談判、找工作人員控制預算、發行、宣傳、找贊助等等,這種人才寥寥可數。
主持人:我認為另一個原因是電影產業成熟的人很少。
王冉:整個電影產業中間有一環是缺失的,電影監制很重要,如果這個電影2億的預算,拍4個月的時間,你在規定時間內能夠把它做完,這個最低要求在中國經常會滿足不了,電影拍了一半,導演回來說我錢不夠,你給我追加,專業的投資機構是沒有辦法投的。
熊曉鴿:在美國拍電影挺有意思的,任何一個電影開機的時候,大家要很虔誠地敬上一根香,搞一個開機儀式,說明這個行業風險挺大。還會有一個保險公司對你的預算進行擔保,這個公司不僅僅提供錢,更重要的是有很強的制作能力,他能夠承擔一些風險,這樣能起到保障作用,在中國這種機制還沒有。
主持人:中國導演是王牌,好不容易排到檔期了,他告訴你不行,這個需要花很多錢,你就真不投了?
熊曉鴿:這需要有一個過程的建立,每個導演和制片人都需要有一個商業合同、一個聲譽,最怕的就是拍了一半,說不拍了,你怎么辦,你還得屈服他。
主持人:在中國是不是很多?
熊曉鴿:在中國很多,說明這個行業不夠成熟。
主持人:在美國拍一部票房冠軍的電影,一輩子不做事都夠了,在中國拍一部票房冠軍,還得天天想下一部。
于冬:10年之內中國票房突破200億是沒有問題的,還有那么多地方沒有電影院。
李湘:電影存在的問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供求關系,你需要,我就拍,你不需要,我拍了也沒人看。中國一直在高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以前就滿足吃穿住,每天拼命工作,沒有時間看電影,現在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追求這方面的消費,才會蓋這么多電影院,投資電影的人才會多。
主持人:接下來想談電影市場人才的問題,近幾年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像李湘這樣的明星、藝人、文化人轉來做電影公司或者文化公司的老板,請大家站在投資商的角度來告訴我們,明星轉去做文化公司的老板,成功率是不是更高?
劉二飛:明星做商人,大部分是不成功的,因為這些人比較感性,如果能找到一個人,商業上有頭腦,藝術上又能夠管理這些藝人,這樣的人是很難找的,誰能找到這么一個人,一定會投他。
李湘:我覺得藝人投資這個行業,你說他成功或者不成功,最重要的評判標準就是結果,結果漂亮了,大家認可你,你是不是盈利,是不是有票房,而且是可持續增長的。我們做《十全九美》之前大家會反對,我們做成功了,也有人說這是偶然的、不可復制的,如果我們不斷地有票房,不斷地做出成功的案例,我不相信沒有人投資我的公司。
劉二飛:這個說得對,第一次,你沒成功,大部分人說你成功不了;成功了,大家說是偶然的,連續四五次成功的時候,你發現你的錢推都推不走。
主持人:投資商只認錢不認人,第一看團隊、看人,第二看商業模式。
熊曉鴿:這話說得太沒人性了,投資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人,在美國很多演員做生意,但是如果說作為一個制片人的話,我還真沒看到有幾個大的成功的。
主持人:你覺得很難成功?
熊曉鴿:一個人既經商又能夠保持以一個演員身份出現的,非常之少,為什么呢?演員都很聰明,很有想法,但作為投資人來講,不是希望你一步成功,而是希望你成功的可能性比較高,需要連續性,我們做投資的,投演員和藝術家都會比較理性一點。
主持人:于冬之所以能夠作為民營公司的發行第一,人脈也是很厲害的。
于冬:不是人脈問題,電影拍到一定程度,最后一定是情懷,嘉禾的老板80歲已經退休了,但是香港那么多電影首映,他都來,這就是情懷。我覺得我們到90歲的時候,還有機會去鼓勵新人投資拍電影,甚至我們為一個電影的成功感到高興的話,我覺得沒有別的理由。其實電影是什么,就是光和影,你為觀眾帶來精神的東西,而賺錢是另外一個層面。
唐季禮:對,真正懂得投資電影的人必須首先是一個理性的藝術家,懂得導演,懂得市場,往往創票房的電影都不是常規的電影。《泰坦尼克號》沒有想到歌頌愛情的災難大片會成為全球的票房冠軍,這個都是有開創性的,理性的投資方會按照市場的規律來,他們缺乏開創性。一個創作人純粹是演員或者導演,只是在思想上有很多夢想,夢想通常是不現實的,沒有很理性的人把握住,他很難成功,所以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是在過去40年取得了很大成功,由于投資方信任他們,把錢交到他們手上,由他們做決定,不是投資方做決定。于冬說得很好,貼近觀眾、貼近市場、貼近收益,導演說我能拿獎的最不靠譜,因為全球有幾百個導演,來自不同的國家,人家在拍什么你不知道,什么題材、什么水平你也不知道,你憑什么說你能拿獎。
別把自己當默多克
主持人:我們剛才總結了幾個影響中國電影的因素,大家認為它可能不是好生意的原因,第一,拍攝機制;第二,人才儲備;第三,投資渠道的狹窄。因為大家知道文化創意產業不像傳統產業,有多少電腦、工人就可以投資,文化產業什么都沒有,就是一個人我怎么去投。我們看一下簡單的幾個渠道,第一是政府直接投資,一般指主旋律作品;第二是企業自有資金和社會資金;第三是影片的預售融資;第四是私募基金和股權投資;第五是銀行貸款;另外還有國際化的基金風險投資。我們原來認為可能是投資渠道不夠多,影響了中國電影不是好生意,你們其實不缺錢,一點都不缺。
王冉:好電影完全不缺錢,像馮小剛的電影,想往里投的人有的是,中國電影行業目前來講,這些渠道都有,分成兩類,一類是電影公司,投資人直接把錢投到電影公司,他們再出去投。第二個是有一些社會上的資金,直接投到單片電影里去,包括一些社會閑散資金。
主持人:我們發現很多人在股市上炒了一堆錢,就想當默多克了,中國人特別有默多克感覺。
王冉:這種人往往沒想把自己當做默多克,那是電影行業的問題,因為電影產業鏈不夠健全,沒有中國的監理和保險環節,導致正常的機構化資金沒有辦法進入,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靠社會上閑散資金作為補充。
熊曉鴿:我們做投資,除了剛才說的物理環境以外,還有行業環境。不能說中影是老大,中影不能把其他的合到一塊來,或者說把一個頻道拿過來,作為一個公司來講比較弱,盈利模式非常單一,就指著電影,運氣成分很大,很難作為一個投資的商業,說它是個好生意,賺錢了是好生意,但是能不能連續賺下去,這是很大的挑戰。
主持人:看來電影行業最難討論是好生意還是壞生意,以在座各位大腕兒的能力,振興中國電影市場有沒有戲?
譚飛:不好說沒戲,應該說有戲,看在李湘坐在這兒,特別有信心,說明這個產業后繼有人,這是非常好的前提。第二,很多投資人對電影有興趣,這是非常好的消息,我還是相信有戲,只是任重道遠,確實不容易。
主持人:用一個電影名字來講的話,你會用什么?
譚飛:《非誠勿擾》。
主持人:最后每個人在題板上寫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中國電影缺什么?
唐季禮:缺錢和才,錢來自院線的、社會的票房收入,包括投資方預付的錢;才是人才,需要有錢、有機會培育他們成長。
于冬:資本杠桿,包括中國電影院需要建到2萬張銀幕需要錢,拍電影也需要更多金融資本的支持。
李湘:剛才說到很多人投資電影市場就是玩票,增加一下自己的藝術修養,對于我來說,我不需要這樣的錢,如果你給我5000萬或者1億,說你是來玩的,對不起,我不陪你玩。
主持人:給李湘點掌聲,能拒絕錢,不容易。
熊曉鴿:眼光、耐心與投資規則。眼光,我覺得中國的電影市場未來一定是非常美好的,也是一個很好的產業,咱們擁有全世界最有吸引力的市場,也要有眼光才能做得很好。第二還要有一點耐心,因為我們還有很多障礙要去克服,本身我們在國內的規則方面還要慢慢來適合行業發展需求。此外,這個行業需要錢,需要一個投資,這個投資機制應該有規則,有一個規則來做的話,這個行業才能做得大。
劉二飛:我覺得我們什么都不缺,中國的電影市場10年內,或許用不到10年就會有10億票房的電影,只要有耐心、有時間,肯定會有的,現在就是怎么盡快地有一個比較好的思路和眼光。
王冉:我們電影行業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中國電影開始產業化只有六七年的時間,全國現在只有四千多塊屏幕、三十多億票房,但是我們畢竟有了十億多的觀眾,我們有很多有才華的導演、編劇和演員,所以加以時日,中國電影一定會成為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電影市場。
主持人:謝謝大家,不管是因為時間、資金,只要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在座的各位都可以掙到錢,對大家來說也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電影,這是雙贏的市場,再次感謝今天的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