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數不勝數的“草根型創投”中,紅鼎是一個“典范”。
□文·圖/特約記者 王文正
人世間最后一天
被稱為“天使大哥”、“民間創投第一人”的紅鼎創投董事長劉曉人,最后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2009年5月4日。
在此之前的4月29日,浙江省德清縣城關法院突然收到一紙訴狀,起訴劉曉人借貸1980萬元不能如期歸還。按劉曉人的說法,“我的錢都在運作一個項目基金,一時拿不出來。”然而德清縣檢察院前去查證,卻發現劉曉人根本沒向這筆基金里打過一分錢!
短短三天,劉曉人的家就已被法院查封。當5月4日他前往城關法院應訴的時候,擺在他面前的只能是在約定期限內把1980萬元還給債主,否則,債主當場放話,“你根本就沒做這個項目,你這是詐騙!我告你刑事犯罪!”
直到中午,劉曉人才終于恍惚著走出法院大門。他疲憊而焦慮。
怎么辦?
老天似乎再也不耐煩給他時間。此刻,另一個債主伙同幾個下屬正虎視眈眈地等待著他,更直接將他“架”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堵他在房間里,讓他立刻還錢——要么這1000萬元我不要了!我送你去坐牢;要么,你就跟我走吧。
場面僵持了近三個小時。劉曉人終于放棄,“我不會再做努力了。你要怎么辦就怎么辦吧。”說著說著,他竟流下淚來。
隨后,他發短信讓下屬報了警,“我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我要求跟警方走……”
“第二個馬云”
他曾被盛贊為國內本土風投行業的開創者。他的發家更頗具宿命色彩。
據說有一年劉曉人回老家上墳,路上忽然被一個樹根絆了一跤。他發現這樹根很像一個觀音菩薩的頭部。于是他挖呀挖呀,手指都挖出血來了,終于挖出了一個天然的“送子觀音”!當天晚上,他又夢到觀音菩薩跟自己說,那樹根地下還有好東西。于是第二天,他又去挖出了很大的一塊雞血石。后來那個“送子觀音”做成根雕后賣了500萬元,那塊雞血石賣了800萬元!最終他竟從那棵樹的周圍,一共挖出了價值3000萬元的寶貝!
這就是劉曉人四處宣揚的“第一桶金”。此后,“托觀音菩薩庇佑”,他“每年靠雞血石和根雕就能賺2000多萬元”!
更令人稱奇的是,功成名就的劉曉人不賭、不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不打牌,甚至娛樂場所都從來不去,反而好收藏,喜讀書,玩漢字,善交友。據說“他家里的東西算起來超過一個億。一塊雞血石,2000萬元他不會賣;一塊根雕,少于3000萬元他也不會賣;一小塊普洱茶,86年了,價值肯定超過兩萬……即便如此,他卻連一個好點的防盜門都不屑裝。”“他學佛,與靈隱寺的一個和尚過從甚密,經常研讀佛經,每天打坐。還告訴我們說,早晚有一天會出家。”在名片上,他稱自己“字舍得,號三溪居士、唐昌石緣、一言紅鼎”。他還四處宣稱,“凡有道、有茶、有藝、有技,有真誠之士愿與為伍。”
凡此種種,活脫脫古代閑適文人的調調。
此外,他崇拜曾國藩,把曾國藩的座右銘“醒即起”三個字,貼滿家中床頭。而在他臥室的門口,貼著另一張便簽:“我是臥室,如果你沒有完成今天的工作,這里不歡迎你。”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他還堅持每天早晨起床后就通過手機短信向紅十字會捐款兩元,一年來從不間斷。
親近他的人無不感慨,“他的那種堅持和對自己的嚴格,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2006年7月,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嘖嘖稱奇的傳統行業創業者,卻突然轉型成為新興互聯網領域的投資人,創辦了浙江第一家由自然人出資興辦的民營創投公司。
當時接受媒體采訪,他說,“很多記者說我長相酷似馬云。我和他同歲。長得像不像是一回事,但是我確實從他身上,看到了好多和我相像的理想和價值觀。可能以后杭州會出第二個馬云,就是我。”言罷哈哈大笑。
真正的“天使”
有些人天生具備販賣“夢想”的能力。劉曉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塑造的“傳奇經歷”和他近乎偏執的自律,讓大多數人奉他為一個不入世的“奇才”。然而事實上呢?上世紀90年代末,劉曉人開根雕廠失敗,不得不委身于當地一家工廠打工。直到2004年,他才開起了一個“紅韻坊”茶樓。這間茶樓是他真正發家之地。
沒多久,紅韻坊就成了德清本地老板的集散地。商人之間的資金拆借本是浙商的傳統融資模式。而在這個紅韻坊里,因為敏銳捕捉了商人之間的“供求”信息,劉曉人就成了商人之間拆借的中間人。利息誘人,歸還周期又短,他藉此迅速與德清當地商企建立了信任。
到2006年,劉曉人已經成長為一個能夠輕易調動上千萬資金的資金掮客。正是這年7月,紅鼎創投正式成立,注冊資金3000萬元,計劃3年內投入資金1億元,專門從事互聯網領域的天使投資。“紅鼎”的“紅”,即雞血石之紅,“鼎”乃一言九鼎之鼎,劉曉人自稱分別是其生意之源與生意之本。而他作為“天使投資第一人”也聲名鵲起。他驕傲地說,“不要以為商界沒有英雄,我覺得我就是商界英雄。”
“投資看人”——這是劉曉人最核心的投資理念。公司的商業價值、商業模式乃至盈利模式似乎并不重要,甚至投資能否獲利、是三年五載可以獲利還是獲利遙遙無期,也都不是劉曉人的首要考慮對象。
“我基本不看人家項目,我認為人的因素要占到90%,其他資源只占10%。”
“有的項目別人都不看好,但我還是會投資,盡管我并不知道項目具體在哪一年哪一點上會成功。”
“哪怕我把自己的資產都做光,也無所謂……”
——這樣的“投資理念”,讓劉曉人成為了真正的“天使”。
那劉曉人究竟投資過什么項目?
“不知道啊!”就連許多與劉曉人相熟多年的朋友都這樣回答。
當然,劉曉人確實投過一些項目,比如投方興東的互聯網實驗室,又在交友網站螞蟻網上投了300萬元左右。但他投得更多還是創業的大學生,而且這些投資甚至連投資計劃書都不寫,財務上的支出更是由他本人說了算,報表上根本顯示不出來。“10萬的,20萬的,50萬的,劉曉人陸續投了很多大學生。這些被投的學生有的后來就出國留學去了,再無音訊。他也毫不在意。”
拙劣的紅鼎神話
無疑,劉曉人非常享受當“天使”的感覺。這給他的紅鼎創投平添許多光環。
作為一個資金掮客,劉曉人根本算不上富豪。當初創辦紅鼎,他硬拉上德清縣的兩個老板,一個投資業內人士和自己的外甥,總共5人組成了紅鼎創投的股東。那兩名老板直呼“互聯網這些我們哪懂”,因此一切都是劉曉人說了算。2007年底,唯一一個業內人士憤然退股離開后,其他股東更是完全不參與公司經營。
于是光環之下,紅鼎創投堂而皇之地成為了一個民間拆借公司。
這是他最好的拆借平臺。一是借口投項目,“他經常打電話說某個項目還需要幾百萬元資金。之前我們拆借都用于自己的生意,大家都是制造業出身,對傳統行業比較了解。但劉曉人告訴我們要搞創投、投互聯網,這些我們都弄不明白。他說經營狀況正常的話,每個月有10%到30%的利潤,即便不好,每個月也有2分利。我們就信以為真。”二是“忽悠”股票,“劉曉人告訴我們,創業板要上市了,我們可以購買公司的原始股,如果以5元一股算,一上市就是40元。”
與其他民間借貸相比,劉曉人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高科技的“幌子”,有效阻斷了信息溝通。
除此之外,劉曉人越發注重“包裝”,擴大圈子。除了宣揚他的“傳奇”發家史,他又以20萬元的年薪聘請北京的一位記者給他兼職當顧問,不斷在媒體上吹噓。比如他左手的斷指原本是因為被人逼債,最后他不得已自己砍斷一根手指,但在媒體上,卻被修飾為他做根雕時受的刀傷。2008年浙商風云頒獎大會上,劉曉人更是第一個走上紅地毯。他因此不時通知自己的同鄉,某某電視臺、某某報紙又在報道自己的事跡——“這都是實力的展現”。其二,劉曉人頻頻出入年輕企業家的聚會場所,儼然以培養企業家的大佬自居。他經常對朋友說,“我將會是德清第一個擁有直升機和游艇的人。”他還參加了浙江大學第53期EMBA總裁班,成為浙江大學海歸企業家和創業者俱樂部的成員,甚至開始和諸如賽伯樂總裁、民生藥業董事長等人熟識起來。2008年8月4日,眾人還在杭州楊公堤38號的西湖國際會所里給他過了一個“有生以來最風光”的生日。
隨著他名氣越來越大,經歷越來越神奇,越來越多素不相識的人被他“忽悠”進來。他找他們借錢,然后“以更高的利息,將錢貸給別人,從而獲取息差。”
水漲船高。他的拆借“起步價”也達到了500萬元以上,“幾十萬,一兩百萬的錢,他本人不收。”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借貸鏈條。據說到了后來,在這個借貸鏈條中最基層的借貸者,利息在月息三分左右,到了劉曉人,就達到六七分了,最高時甚至達到9分、1毛。
當然,劉曉人對自己直接“負責”的資金掮客也回報頗豐。有人為他集到2000萬資金,立即得到劉曉人買的一輛保時捷轎車。他以這種方式送出的轎車就不下七八輛。還有的“下線”,“開著馬六去收錢的,劉曉人就給他換成Q7;開著帕薩特去收錢的,他就給他們換成寶馬5系列。”有些“下線”得到的則是以分期付款形式購買的商品房——劉曉人美其名曰“門面搞更光鮮一點,讓他們更好地去借錢。”而他本人就擁有8輛轎車,其中包括兩輛寶馬,一輛奔馳房車,一輛奧迪,一輛Q7,一輛保時捷等。
窮途末路
如果不是金融危機,劉曉人的拆借游戲還能持續多久?
2008年底,浙江的中小企業大量倒閉。眾多向劉曉人借錢的企業回不了款。以前“有借有還”的他不得不開始面對現實。“只能后賬還前賬,但是高額的利息又會擴大資金黑洞。”就算以目前公開的借款數額計算,2個億的債務每個月僅利息就需要支付500萬元左右,如果加上尚未公開的融資,每個月劉曉人支付的利息至少有上千萬元。
雪上加霜的是在德清,一湯姓集資人2008年底逃之夭夭。德清老板人人自危,想要收資不再借貸。債權人紛紛給劉曉人打電話,催促他先還一部分錢。他時常不接電話,卻常有債主收到他這樣一條短信,“再等等,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有知情人告訴記者說,“當時劉曉人還不出錢,就有些偏激的債主找了‘江湖’上的人,將他綁架到德清的一座山上。據說是把他吊起來,用竹子刺他的手指。”
2009年春節期間,劉曉人游蕩在德清縣上柏鎮街頭,從東走到西,再從南走到北。他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暗示他的債主們——我沒事兒,我不會跑!在一份他給債權人的《紅鼎簡報》中,他甚至引用了英國詩人吉卜林的《如果》:“如果你能在周圍人都六神無主并責怪你的時候保持頭腦冷靜,如果你能在所有人都懷疑你的時候堅信自己,并不為他們的猜忌動怒……”
他不死心。或許正是杭州下沙開發區的基金項目讓他看到了希望。為了緩解自己的資金鏈危機,2009年初,他又開始在德清老板中廣泛宣傳自己拿到了這個項目,準備借此開始新一輪融資,
沒想到4月29日一紙訴狀,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如意夢碎了。
出事前的5月3日晚上21時左右,他召集部分債權人開了一個短會。開會地點在德清縣繁華地段的興隆大廈,據說該大廈第十層,是劉曉人之前花1000萬元買下來的。十幾個人圍在一起,大多是給劉曉人借了500萬元以上的人。他們事后回憶,那晚的劉曉人神情恍惚,給人一種走投無路的感覺。他一會兒“神秘”地透露說之前湊的錢都投資出去了,很安全,只是沒法馬上拿回來,讓大家放心。一會兒又說,“希望我們一起去起訴他,官司打起來,他的資產就不會被一個人瓜分掉。”還說,他最對不起的就是在座的兄弟姐妹,如果能馬上還錢,他情愿從10層樓上跳下去……語無倫次。
直到第二天,他終于撐不住了。
巧合的是,就在劉曉人自首當天,紅鼎創投在杭州的公司總部被他的副總裁搬空。他西湖邊的紅鼎茶易會也被上鎖,透過窗可以看見里面也被洗劫一空。記者多次撥打劉曉人的手機,均處于關機狀態。紅鼎創投的網站更是早早關閉。
有人說,他自首是轉移視線,方便轉移資產。也有人說,“他是為了讓警方將自己保護起來。公安局里他有很多朋友,又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犯罪,他以為進去被‘保護’幾天就能出來,沒想到出不來了。”
截稿前,記者再次趕到上柏鎮。街頭一個小飯館門口,三個人正喝著酒聊著天,記者上前攀談。一位大伯告訴記者,在上柏鎮,大約有30%的家庭都有錢借給了劉曉人,“種茭白的,做筍的,養雞的,養鴨的,一輩子的辛苦錢都進去了。”據說當劉曉人被刑拘的消息傳出后,債主們蜂擁到縣城紅韻坊茶館。由于去的人太多,還分了等級。1000萬元以下的債主在一樓,1000萬元以上的上二樓。在二樓,1000萬元到2000萬元級別的只能在邊上坐,坐在中間的,都是四五千萬元的債主。
然而最終在公安機關登記在冊的,卻只有29人。“有些可能是‘敏感’資金,不便出面登記,有些可能不是直接借給劉曉人的,還有些覺得被騙也不是一件有臉面的事,反正錢也要不回來了,就算吃個啞巴虧。”
“那劉曉人究竟借了多少錢?”記者問。
“這個誰也說不清,連劉曉人自己也說不清。有的說已經查實了2.5億,有的說有四五個億,也有的說可能高達7億。全沒了。”
一個劉曉人和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吹起來的“天使”肥皂泡,終于無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