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貴/文
草根出身的家潤多董事長胡子敬的成功,再次印證:國人不缺營商稟賦
若不是奪得IPO重啟后第三家獲準上市的席位,家潤多及其董事長胡子敬大概不大可能像今天這樣拉風。這家原本在去年7月14日就獲得證監會關于IPO批復的湖南零售巨頭,之所以能從上次擬上市公司中的排名第8躋身至本次的前三,靠的還是其較為強勁的市場表現。眾所周知,去年以來,受到百年一遇的經濟與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零售業生態一直較差。今年以來,得益于政府釋放的系列擴大消費措施的刺激,局部地區的消費人氣有所升溫;但整體而言,市場景氣尚在低位徘徊。但家潤多卻在處于非常時期的去年仍能取得每股0.62元(攤薄)的收益,同比增長50%,足見其在經濟與金融危機面前較強的抗擊打能力。
當然,假如沒有胡子敬這樣的領航者,家潤多也許是另一種命運。因此,胡子敬更值得市場尊重。這位板車夫出身的湖南草根,可以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零售市場中成為當地絕對的商界領袖,再次印證這樣一個事實:中國人絕不缺乏營商稟賦。其實營商稟賦的迸發亦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之一。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在于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或者說是政府主導下的投資與出口,但現在看來,即使是有效的宏觀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經濟增長的誘導因素,本身并不構成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而從資源稟賦和市場空間來看,盡管中國的人口、勞動力資源、市場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間,但卻很難自動孕育出經濟高速增長的內在動力機制。國內有學者主倡的“后發優勢”其實也只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可能條件。
我們不妨看看一個有趣的現象:被譽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30年來并未成為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推手,倒是實體經濟部門在問題叢生的金融體系下實現了高速增長和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所有研究中國經濟的人深入考究的問題。有學者提出,究竟是這種被體制轉型所扭曲的金融體系支撐了中國經濟的虛假繁榮?還是中國實體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是從轉型時期金融體系的種種漏洞里“鉆”出來的?其實,從30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構成要素來看,得益于政府對民營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得到了顯著優化,中國民間長期被壓抑的營商稟賦終于被激發出來,民營經濟因此獲得了快速發展。加上FDI的推動,以及在民營、外資企業的效率輻射和競爭下,國有企業本身經營效率的不斷增進,共同構成了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動力。
因此,胡子敬的成功,表面意義在于它提供了一個草根人士締造的商業標本,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營商空間的釋放與制度環境的完善是中國可以富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