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貴儒
雷丁(S.G.Redding)教授的這本《華人資本主義精神》屬于優秀的經濟學史著作,我這么說,是因為書中所涉及的海外華人企業的模式已在那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企業家們或者產業轉型,開展技術研發;或者轉戰內地,進行新一輪的嘗試。
這本書的開創之功是不能抹殺的,作者試圖模仿社會學大師韋伯。后者從新教倫理中發掘資本主義的原動力,提取了資本主義精神。在韋伯那里,資本主義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生產的,它發軔于宗教改革,企望救贖的新教徒把塵世中的勞動當作取悅于上帝的義務,對他們來說,職業是神圣的。為了能成為上帝的選民,他們選擇了禁欲主義的處事方式。這樣,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車輪發動了。
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令世人驚嘆不已,如何解釋這一經濟奇跡?從天時、地理、人和三方面看:20世紀60年代,正值西方新一輪產業革命如火如荼之時,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如四小龍均有良好的港口,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以為西方技術型企業提供外包服務。在世界體系的格局中,四小龍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占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實現了經濟的飛躍。
縱然這些理由都是令人信服的,雷丁教授依然覺得,應該深入發掘文化中的資源,因為這些華人企業(包括韓國企業)都是在儒家文化的浸潤下產生和發展的。雷丁教授認為,儒家文化通過家庭、關系網等組織是華人家族企業發展的源泉,不妨稱之為“華人資本主義精神”。
要理解什么是華人資本主義精神,它與西方資本主義精神有何不同,首先得了解一下華人家族企業的特征,因為正是這些企業在特定的歷史時刻成功了,其他民族、其他類型的企業的優勢沒有顯現出來。
作者認為,華人家族企業所展示的企業精神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一種“資本主義精神”的新的形式,其核心價值觀是“儒家文化”,對應于“新教倫理”,“儒家文化”是海外華人企業的經濟發動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