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金融危機企業首先要有遠見,遠見就是首先要有理想,沒有理想就沒有遠見。真正有這種遠見的企業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能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的謀劃
文/本刊記者 蘇慶華
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國企業的優異表現讓經濟界權威專家預測中國經濟將率先復蘇。從這次危機中,我們看到了一批在企業戰略、商業模式以及融資渠道等多方面有著突出表現的中國企業,他們也將成為中國企業中的強者,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復蘇的決定性力量,在危機面前,他們是如何修煉自己的?
在“危”中看到“機”
王林祥:企業如何應對這場危機,首先應該對總體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要有較清醒的認識。機會從來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如果對國家大的經濟發展趨勢沒有一個清醒正確的認識,那么在危機來臨時,很可能驚慌失措。
面對危機我們一點也不慌張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對中華民族是個極好的機遇。因為我們很難遇到世界上的強國都大變樣,惟有我們這邊風景獨好。所以,危中看到機,把握住這次機會,能夠渡過這次難關就能迎來下次更好的發展機遇。
周林:現在面臨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在思考什么?最關鍵的是公司在發展自身的科學技術方面下了很多工夫。現在我們儲存了很多的技術,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世界經濟發生危機對我們來講是沒什么問題的。未來我們將和國內外的研究機構進行深入的合作,和中國的醫院和中國的每個家庭,和每個個人進行廣泛的合作,而且把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廣泛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話,我想像我們這樣的民族企業就會成為一個不但屹立于中國的,而且有希望在世界舞臺形成中國自己品牌的企業。
企業的遠見決定未來
焦青:我認為企業管理就像登山一樣,首先,要適應環境,大家都知道珠峰的環境特別惡劣,在8700米的地方,上去可能會凍死,撤下來也需要勇氣。從這點說明我們做企業一方面要考慮勇攀高峰,另一方面也要考慮退的機制,退下來是考慮更好的進。第二方面,應該有科學的準備,包括登山需要有裝備,需要配合。對企業來說,不管做現代企業機制還是做內功,都是我們應對金融危機很好的辦法。第三方面,我覺得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所有成功的企業,不管是它的企業家還是員工,肯定有一股堅韌不拔的毅力。
李文:我覺得對抗金融危機首先要有遠見,遠見就是首先要有理想,沒有理想就沒有遠見。真正有這種遠見的企業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能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的謀劃。
比如我們讓消費者走進公司,走進天士力已經堅持了六年。六年前不會有公司敢把消費者請到公司里。全國平時服用我們主要產品的好多老人都去過,所以,我們每年十幾個億的銷售都是靠口碑,口碑就是深植于患者的心里,是很難被顛覆和取代的。這種做法我們現在還在做,后來又讓投資者進入企業,跟我們的科技人員、研發人員、管理人員見面,跟工人交談。包括像我們藥源基地,我們十年前就開始種丹參,當時一片反對。但是現在看來,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種的丹參品質的保障,給我們進美國鋪平了道路,因為都是我們自己種植的,并且嚴格按照SOP管理。所以,我覺得一個企業無論在什么時候,是機會還是危險,還是看看它有多大的遠見,有多大的雄心和有多高的智慧。
張金山:在金融危機形勢下,寧夏紅并沒有任何衰退的跡象,反而在加速發展。我覺得自主創新技術是我們戰勝危機最好的法寶。所以,這樣的一個朝陽產業,健康產業,發展得具有廣闊的未來的空間,更重要的我們必須有中國創造這樣的能力,在沒有依賴外國經濟或者是其他技術的條件下,我們就可以健康、茁壯的成長。
在危機當中找到創新模式
盧文兵:2008年發生了經濟危機,但經濟危機對餐飲看來目前還不是很大,中國的餐飲市場是非常大的市場,2008年底國家商務部統計局統計有1.5萬億的市場規模。這個市場里大企業比較少,品牌企業比較少,連鎖企業比較少。因此未來十到二十年,中國餐飲行業面臨很大的整合,將會有更多更大的餐飲企業出現。小肥羊合并報表才有十幾個億,這么大的市場份額里這么小的企業已經是最大的,所以這個行業有很大的前景。
中國的中餐企業想做大做強,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標準化的體系,標準化的體系首先必須有強大的后臺,還有一個強大的管理體系。餐飲其實是個很樸素的行業,只要理念到位,管理體系到位以后,快速擴張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關鍵是怎么做,我想未來中餐企業有非常大的機會。
張黎剛:在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下,資本對創業公司來講就是把雙刃劍,用好了是良藥,用不好是毒藥。特別在經濟危機當中,投資人對公司的要求會更高。創業公司與資本的關系,我認為在金融危機當中,最好的去尋找商業模式。從我個人的創業經歷來看,第一,在危機來到前充分的把資本用好;第二,在危機當中找到創新模式,在中國服務行業追求服務模式的創新,而不純粹是技術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將會很長,服務模式的創新更容易,把兩件沒有關系的東西放在一起很可能就是一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