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敏
很少有人能推測出“狂人”鄭永剛的下一步棋。
當中鋁收購力拓失敗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之時,民企杉杉卻在其掌門人鄭永剛的率領下,挺進澳礦!
6月2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Heron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澳大利亞建廠,并將生產的礦石處理為鎳鈷精礦。在此之前,杉杉已經闖入鋰電池行業多年,鎳鈷精礦正是鋰電池上游原材料。根據某證券公司的說法,杉杉已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
倒退到幾年前,這一切似乎讓人摸不著頭緒。這家以服裝起家的企業,“不務正業”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按照產業劃分,杉杉目前已經擁有六大板塊:新能源和新材料、礦產資源類、食品及生物醫藥、科技創業園區建設、服裝紡織及金融投資(持有1.79億股寧波銀行的股份)。
杉杉的“得意忘形”,讓業界多了一份擔憂。在中國民企的各種死法中,漫無邊際的多元化擴張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種,鄭永剛的“多面手”表演在外界看來,無疑是格外驚險刺激的。
當然,鄭永剛自然不會認可杉杉的擴張屬于漫無邊際的范疇。從1997年啟動多元化以來,這位頗具個性的企業家盯上的第一塊“肥肉”,便是新能源產業。抱著“掌握全球經濟發展主線”的期望,1999年9月,鄭永剛通過組建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進入了鋰電池材料行業。10年之后,鄭永剛足以為他當年的嘗試舉杯慶祝了,2008年年報顯示,杉杉全年實現營收24.9億元,同比增加14.1%,其中服裝業務增長9.6%,鋰電池業務大增40.1%。
然而,鄭永剛仍有煩心的地方。2008年年報同時顯示,杉杉鋰電池業務毛利偏低,僅為14.21%,經營服裝的毛利率則為23.16%。由此,進軍上游礦業資源領域,打通整個鋰電池產業鏈成為鄭永剛“掌握全球經濟發展主線”的又一個步驟。
根據杉杉股份與Heron公司的協議,杉杉股份先以資金和技術單獨出資建設工廠和基礎設施,占合資公司70%的權益;建成投產并且達標后,雙方將共同合資運營該項目,Heron以Yerilla鎳鈷礦全部礦權出資占30%權益。
這份框架協議看上去,滿載了鄭永剛的夢想。據了解,杉杉已經是國內第一、世界第三的鋰離子電池供應商,當它掌控了資源命脈,行業內更大的動靜指日可待。
方正證券有色金屬分析師鄧新榮認為,受金融危機影響,倫敦期貨交易所的鎳價已從去年最高33000多美元/噸,最低降到了8800多美元/噸,最近又回升到13000美元/噸左右,仍處于低位。杉杉此次進軍澳礦,抄底正逢其時。
事實上,鄭永剛的想法并不僅僅是一個“抄底”所能概括的。除了與Heron公司設立合資公司,杉杉股份還擬認購Heron公司1204.69萬股股票,占發行股本的4.99%,價格為本協議簽署之日前15日Heron股價加權平均價的120%。此外,杉杉股份還將擁有兩次,每次相當于Heron發行股本5%股票的進一步認購期權。
很明顯,對于Heron這家擁有鎳金屬儲量813萬噸、鈷金屬54萬噸的公司,鄭永剛的想象力是無限的,鋰電池業務完全可能成為杉杉未來業務中的重中之重。
編 輯 陸 斌
E-mail:tl@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