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咸陽足療業發展情況的調查
文/ 趙發中
咸陽地處陜西關中平原腹地,歷史文化悠久,是我國周、秦、漢、唐等13個朝代的都城或京畿重地,被譽為“中國第一帝都”。咸陽擁有深厚的傳統醫學文化積淀,歷史上名醫藥師薈萃,留下許多珍貴的醫學文化遺產,素有“醫藥保健城”的美稱。這里不僅有陜西中醫學院、陜西中醫研究所、大陸第一所中醫藥科技博物館,還擁有“神刀”張朝堂、“神脈”馮武臣、“神針”趙步長、“神袋”505發明者來輝武等著名醫學專家和教授。近年來,咸陽依托醫藥保健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足療保健產業,使這一就業門檻低、容納從業人員多、環保健康的新興產業迅速壯大,開辟了促進群眾就業增收的新路子。從2003年至今,全市足療保健經營場所達到320多家,就地轉化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下崗職工1萬余人,目前從業人員人均月工資在1500元左右,高的達到2000多元。同時,在天津、廣東、江西等地區發展“咸陽足療”的加盟店和連鎖店80多家,向省內外輸送足療技師3000多人(次)。
2007年11月,代表和管理咸陽足療的“咸陽足療保健協會”在國家商標總局獲得注冊,這是迄今陜西省甚至西北服務行業唯一獲批的集體商標。咸陽足療保健協會還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民間組織”稱號,并于2007年10月被國家勞動部授予“全國知名勞務品牌”。咸陽市通過扶持發展足療產業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下崗職工再就業,轉變了人們的觀念,這一做法受到了王兆國、回良玉等中央領導的稱贊。可以說,咸陽是推動以足療為核心的“高感觸產業”發展的典范。
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上世紀的咸陽被稱為“紡織城”,是西部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但由于企業效益下滑,在2002年就有6.6萬下崗失業人員,加上非公經濟發展緩慢,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增多,這對當時咸陽市政府的促進就業工作產生了極大壓力。
為給下崗職工和農村剩余勞動力找到一條可靠的再就業之路,2002年12月24日,咸陽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成立咸陽市推廣足療保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總工會。2003年1月27日,咸陽市足療保健協會和咸陽市足療保健學校也正式成立。為了促進足療產業快速發展,由市長親自擔任足療領導小組組長,表明了市政府推動足療產業發展的決心。
咸陽市足療領導小組一經成立,不圖虛名,就在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了扎扎實實的工作:
一、關注民生之本,挖掘優勢培育“民生產業”
咸陽是個農業大市,人多地少、就業不充分是咸陽的基本市情,全市有上百萬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加之,隨著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下崗職工最多時達到 6萬多人,就業難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緊迫問題。2002年10月31日,市總工會退休干部鄭斌提出了“組建足療保健協會,推廣咸陽足療品牌,拓寬就業渠道”的建議,這一建議與市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隨后,市委、市政府派人赴江蘇等地學習考察,在借鑒外地經驗、反復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作出了大力發展足療保健產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重要決策。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4名副市級領導為副組長的咸陽市推廣足療保健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由市總工會主席任組長的足療保健協會,加強對足療保健行業的服務引導。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并先期撥款10萬元啟動資金用于扶持足療保健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凡是外出學習考察、招商引資和接受新聞媒體采訪,都不遺余力地宣傳推介“咸陽足療”,連續多年在全國人代會、省人代會上提出了關于加快足療保健產業立法的建議。市府倡導領導干部帶頭宣傳足療,周末同家人、親朋好友體驗足療;為離休的地廳級以上干部定期免費做足療,幫助老同志養生保健、頤養天年;把足療保健作為接待上級領導和來咸客商的重要項目,讓來咸客人在指導工作、觀光考察之余親身領略“咸陽足療”的神奇功效。
二、政策引導持扶,優化環境壯大產業規模
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咸陽市《發展足療保健產業的若干規定》、《下崗失業人員從事足療保健個體經營有關收費優惠政策》等相關文件,工商、稅務、衛生等部門免收免征有關登記費和行政事業性收費,讓足療保健個體經營者享受與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同樣的優惠政策。要求足療保健企業實行人性化管理,為從業員工辦理醫療、養老保險,工會、婦聯、團委還與企業聯合創辦了婚姻介紹所,解除從業人員的后顧之憂,在中國咸陽門戶網站開設“咸陽足療”專欄,宣傳足療保健知識,推介足療企業和系列產品。舉辦了足療保健行業職工迎新春文藝晚會,在市直機關運動會上專門組建足療方隊參加比賽。同時,將足療保健行業和從業人員納入各種“評優樹模”活動的范圍,積極開展十佳“特級店”和旅游定點接待店評選活動,增補多名足療保健企業負責人為市政協委員。通過這些舉措,使足療保健這一歷來難登大雅之堂的行業,逐步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讓足療保健從業人員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
三、規范行業管理,提升層次促進健康發展
足療保健是一個健康產業、朝陽產業,規范管理是“咸陽足療”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咸陽按照“邊發展、邊規范”的原則,堅持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結合,不斷提升足療保健產業的發展層次和水平。制定了《咸陽市足療保健行業自律公約》,對職工培訓、職業道德、職業紀律等作出規定,大力推行足療技師持證上崗、經營門店公開承諾等制度,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消費者的監督。定期對足療保健經營場所進行檢查整頓,堅決取締名不副實和不健康的服務場所,決不讓一只老鼠害了一鍋湯,有效維護了“咸陽足療”的良好形象。同時,咸陽把足療保健市場定位在大眾消費、百姓足療上,初步形成了比較規范的經營模式和行業標準,被全國同行業所紛紛效仿。為了保障足療保健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咸陽還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足療保健行業工會,下設15個基層工會,在規范勞動合同、處理勞資糾紛等方面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使足療保健從業人員真正有了自己的“家”。
四、加強技能培訓,精心打造“咸陽足療”品牌
做大做強足療保健產業,關鍵在于培養一支規模大、素質高、技術好的足療技師隊伍,打造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勞務輸出品牌。咸陽在全國率先設立“足療技工”門類。開展技工職稱評定,不斷提高咸陽足療技師的業務技能。近年來,市財政拿出40多萬元,免費培訓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組建了咸陽市足療保健培訓學校,要求各縣市區主管農業、教育的副縣長親自抓好招生工作。每過幾個月,市主要領導就要去足療保健培訓學校看一看,親自向學生講課,讓他們了解足療保健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和美好前景。目前,市足療保健培訓學校已累計培訓足療技工7000余名。同時,咸陽還通過承辦中西部地區足療理論暨足療保健行業管理研討會、聘請陜西中醫學院專家授課、舉辦“技術比武”等形式,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術水平,努力建設中國最大的足療保健技師培訓基地。現在,不僅城鄉適齡男女青年、下崗職工積極參加足療技術培訓,一些大學生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足療技術,許多足療技師還到全國各地開辦足療保健企業或從事足療從業人員培訓,實現了從“體力型”輸出向“技能型”輸出的轉變。咸陽的“足療技工”與“米脂家政”、“揚州搓背”一樣,正在逐步走出咸陽、走出陜西,成為聞名全國的勞務輸出品牌。
企業壯大——市場培育的必然結果
養生堂和時代麗都是咸陽市兩家發展較快的足療企業,他們響應政府號召,艱苦創業、規范管理、注重服務,不僅發展壯大了自身,也吸納了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養生堂創建于2002年,老板叫趙榮進,創業時是一名下崗工人,店址最早選在七星路地下室,面積很小, 員工僅有32人。 經過七年的發展,養生堂發展到咸陽市有三家直營店,陜西省有二十多家聯營店,全國總共有四十多家加盟店,遍布陜西、江西、浙江、河南,甘肅、新疆等省。趙榮進已成為市政協委員,養生堂在咸陽成為龍頭企業的發展樣板。
足療逐步成為一個陽光產業,其形象在人們心中的轉變有一個過程。養生堂的定位是介于休閑和理療之間,不是治療行業。其經營理念是以一種健康的形象 健康的手法、健康的方式服務大眾。
養生堂認識到要尋求企業的長遠發展,保持企業的正規發展是關鍵。綠色、健康、陽光是養生堂一直堅守的理念,規范經營、規范管理是他們一直秉承的原則。養生堂總經理助理趙軒緒說:“只有這樣才能贏得顧客和大眾的信任,使所有來消費的顧客和顧客的家人都感到放心、舒心,讓從事這一職業的員工有一個健康的環境,能夠干的安心,員工的家人也能夠摒棄偏見,更多地理解和支持員工的工作”。
養生堂的發展壯大也有一個過程,最開始招收員工,人員素質較低,人力資源匱乏,要聘請有專業技師水平的畢業學員,人力成本又太高,所以他們招收的員工多為初中畢業。現在情況有所好轉,由于金融危機,大批返鄉的務工人員在當地就業,無形中提升了員工的整體素質。再加上觀念的改變,使得一些年輕人愿意來這里工作,家人也由阻撓變為理解、支持甚至主動帶孩子來做這份工作。
對于客戶來說,足療是一種面對面的服務,客戶更多的是一種直觀的體驗。為了提高服務水平,養生堂聘請陜西中醫學院的專家教授來進行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建立理論部開展理論推廣和普及工作。實行技師晉升職稱考試制度,內部有嚴格的獎罰管理制度,獎罰分明。設立了點中獎和業績獎,根據業績的高低分發提成。各個店面都設立了嚴禁收取小費的提示,對于員工的不當行為予以嚴厲批評和懲治。養生堂曾有一位女員工的男朋友到店里消費,消費過后,女員工把腿放在了男朋友的腿上,店長看到后對該員工予以了嚴厲批評。
在營銷方式養生堂采取靈活措施,對老顧客給予八五折的優惠,實行員工進入社區上門服務,對于老弱病殘人群給予上門服務,對于孤寡老人甚至于免費服務。
技術上養生堂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開展藥水泡腳,足底按摩,刮痧、拔罐等服務項目,各個服務項目均有嚴格的服務流程。
養生堂在咸陽的三家直營店,一天營業額有四到五萬,顧客總數每天達到1200多人。一般下午三點有一個小高峰,晚上八點是高峰期,顧客肯定要排隊等候。整體上客流比較穩定,營業時間基本不分淡旺季。
時代麗都的發展特點是注重對員工的人性化管理。所有員工包服裝、食宿。每當員工過生日就擺生日宴,將當月過生日的員工和員工家人一起邀來共進生日餐。讓員工及家屬體會到企業的溫暖,對于多從農村來的孩子來說是一段非常珍貴的記憶,很多農村的家長主動送孩子來這里工作。他們的員工總數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三百多人,員工工資都是按時發放,工資額度從一千五到三四千元不等,更好的可達五千元。
時代麗都董事長陳黎明說:“由于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支持,使得咸陽足療行業有了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社會人士對這個行業的認識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些年我們發展的很順利,這個行業利潤回報較高,先后增開的一些店基本兩年就收回成本,足療行業的前景是越來越好”。
經過這些年的積累,時代麗都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在企業發展的實踐中逐步得到改進和完善,員工的素質和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企業已經有了一套較完備的規章制度和經營模式。未來他們有個目標就是五年做到百家店,先從陜西周邊做起,穩扎穩打,戰線逐步拉長。陳黎明董事長說:“訂立這個目標是挑戰也是激勵,我們有信心實現這一目標,同時我們也會腳踏實地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帶動發展——綜合效應的擴散
足療業一度很“曖昧”,但咸陽市的努力有望將這一行業“洗白”。應該說,咸陽市足療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它的綜合效應正在擴散,它對咸陽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積極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極大地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足療保健產業興起和發展的過程,也是咸陽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過程。“咸陽足療”發展之初,少數干部害怕引起非議,群眾覺得不可思議,學足療的人感覺不體面,足療保健企業面臨“從業人員難找、消費群體太少”兩大困境。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咸陽足療”健康的經營理念、健康的足療手法、健康的服務方式逐步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足療保健和環衛、保潔、家政服務等職業一樣被大眾接受。足療保健從業人員適應了新的職業角色,從當初的猶豫不決到現在的積極參與;消費者從以前的懷疑足療到主動做足療,從羞提足療到廣泛宣傳足療。現在,許多人轉變過去請客吃飯的傳統做法,在商務洽談、來賓接待、日常休閑中,都把做足療作為首選方式,也有不少子女把陪父母做足療作為孝敬老人的最佳選擇。尤為重要的是,通過發展足療保健產業,廣大干部群眾的擇業觀念發生深刻變化,自立自強、自主創業的風氣越來越濃,“人人當老板”成為一種新風尚。
二是拓寬了就業門路,增加了群眾收入。“咸陽足療”的發展壯大,開辟了依托特色產業、就地轉化安置勞動力的新渠道,既有效緩解了就業壓力,又提高了從業人員的生活水平,實現了政府、企業與群眾的“多贏”。目前,“咸陽足療”不僅安排了本地城鄉群眾就業,而且吸引了陜西寶雞、安康、漢中及甘肅蘭州、平涼、慶陽等周邊地區人員前來就業,咸陽逐漸成為吸納外來人才、廣泛容納就業的熱點地區。只要貧困家庭有1名子女從事足療保健,一個月就有1500元左右,基本能保障全家人的生活,解決了單靠政府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市陜棉八廠的一名女工,下崗后自己開了一家足療門店,現在已發展成為擁有近百名員工的連鎖經營企業,這些下崗職工和農村姑娘、小伙子又可以帶動多個家庭過上好日子。
三是帶動了三產發展,繁榮了城市經濟。一業帶動百業興。“咸陽足療”的發展壯大,促進了旅游、餐飲、娛樂、房地產、地熱資源開發等相關產業發展,咸陽市的飯店、賓館、超市等生意非常火爆,吸引了西安、楊凌、寶雞等周邊地區居民和外地客商前來消費,咸陽的人氣越來越旺。到去年底,全市餐飲企業已發展到600多戶,咸陽世紀大道兩側商業樓盤60%以上的房屋被西安人購買。咸陽市還被命名為第一個“中國地熱城”。目前咸陽正在籌劃將豐富的地熱水資源引入足療保健行業,借助地熱資源打造特色足療服務項目,增強足療保健效果,提高產業附加值。同時,積極開展與冰島等國的合作項目,興建一批溫泉游泳館、溫泉休閑度假村、溫泉水療中心,大力發展地熱種植、養殖和休閑娛樂等產業,努力把咸陽建成一座沒有大氣污染的“無煙城”。
四是提升了咸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了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足療保健產業的發展,使咸陽這座千年古都煥發出了新的風采,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香港大公報等有關新聞媒體先后報道“咸陽足療”近200余次,咸陽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臺灣報紙稱咸陽為“足療保健城”,在他們眼中咸陽是一個獨具魅力的地方。以此為契機,咸陽明確提出了打造全國第三大臺資企業聚集區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招商引資戰略,來咸陽考察投資的客商絡繹不絕,臺灣康師傅、北京匯源、杭州娃哈哈、河南白象、山東安德利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咸陽,為咸陽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突破瓶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咸陽市足療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也有效促進了就業,但依賴政府大量投入、自身造血功能有限的局面沒有改變。要實現咸陽足療的可持續發展,突破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瓶頸是形勢所需、現實所迫。而要突破這一瓶頸,就必須在以下兩個方面做足文章:
一是進一步提升咸陽足療的品牌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走出去,搶占周邊乃至全國市場,推動咸陽足療技師的“智力型”輸出,從而大大提升足療企業的自身造血功能。
二是兩條腿走路,在發展足療產業的同時,打造新的產業亮點和經濟增長點。這方面咸陽已有所行動,準備采取有力措施,出臺多項優惠政策,依托咸陽良好的環境資源和人文資源,吸引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咸陽。
這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是不矛盾的。二十世紀是高科技超常發展的時代,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和高感觸平衡發展的時代。咸陽人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做出了合乎時代發展潮流的正確決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咸陽人民一定能實現其發展目標,成為和諧發展時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