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瑋杰
醫藥公司希望通過并購來獲得新的藥品專利權,或者通過并購來提高藥品銷售的市場份額,如此一來,即使藥品專利權到期,也能幫助這些藥品繼續保持現有的市場壟斷地位
隨著世界經濟復蘇曙光初現,全球范圍內的并購活躍度也出現了回升。金融危機導致世界各國的利率普遍較低,降低了并購的融資成本,產業內部因素也驅動了部分行業的并購熱潮,其中,生物醫藥行業無疑是并購市場最為活躍的領域。
2009年一季度全球共發生了14宗醫藥公司間的并購交易,交易總金額達到1125億美元,占全球并購交易總金額的48.6%。相比之下,2008年全年生物醫藥行業共發生并購交易64宗,交易金額僅有307億美元。
井噴的動因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全球生物醫藥行業并購交易的“井噴式”增長?
此次金融危機中,生物醫藥行業遭受的沖擊較小,醫藥公司的自身生存發展沒有受到很大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金融危機期間發生的并購活動往往是由于企業的正常經營已經不能為繼,這一類的并購被稱為“危機并購”,而“正常并購”會在危機時期大幅度萎縮。危機時期企業保全自身尚且困難,更不用說并購了,如果強行并購,最后很可能兩敗俱傷。
生物醫藥行業屬于弱周期性行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不大,這就為醫藥公司的并購提供了先天的優越性,這是醫藥公司能夠利用當前低廉的融資成本進行并購的重要前提。設想在一個生存和發展都受到巨大沖擊的行業,即使企業有很強的并購意愿,并購資金的提供方也會因為行業衰退的原因而拒絕提供并購融資。
另外,生物醫藥行業近期并購活躍度激增,很大程度上是受行業發展的內在因素驅動。藥品專利權是醫藥公司現金流的重要來源,藥品專利權到期(或即將到期)使得許多公司都面臨著銷售額大幅下滑的壓力。醫藥公司希望通過并購來獲得新的藥品專利權,或者通過并購來提高藥品銷售的市場份額,如此一來,即使藥品專利權到期,也能幫助這些藥品繼續保持現有的市場壟斷地位。
除了這一重要原因之外,化學醫藥公司轉型為生物醫藥公司,提升醫藥公司的自主研發能力,整合資源以降低成本等因素,也是導致近期生物醫藥行業并購交易活躍度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但我們認為,這不是主要因素。
醫藥專利權
美國的醫藥行業在20世紀80年代醫藥專利法案通過后發生了深刻變化,行業內的大型醫藥公司獲得了一批藥品專利權,這些專利權在過去的30年中成為了這些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相關公司也因此獲得了高額壟斷利潤。
然而,在獲得了壟斷利潤后,醫藥公司并未將這些利潤直接投入研發,由此形成了美國醫藥行業的特性:大醫藥公司在大學等科研機構和小型生物醫藥公司中尋找有前途的產品,在購買了專利使用權后投入經費組織臨床試驗,在獲得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的批準后,憑借強大的營銷網絡將專利轉化為龐大的現金流,并在此后采用政治游說和訴訟等手段來延長專利權。
一旦專利權到期,藥價通常會下降80%,如此劇烈的降幅是醫藥公司無法接受的。可以說,大型醫藥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已經不是藥物的自主研發能力,而是通過各種手段獲得和維護專利權的能力,這確實是一種行業發展的異化。
從銷售角度來說,大型醫藥公司的藥品在專利權到期之后將與低廉的仿制藥競爭,其銷售額下滑幾乎是確定無疑的,這將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損失。輝瑞制藥(Pfizer)2008年總收入比2007年的484億美元有所下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藥品專利權到期,高血壓和心絞痛藥物(Norvasc)、過敏治療藥物(Zyrtec)和抗癌藥物(Camptosar)是全世界處方量最大的藥物,這三個重量級藥物的專利權到期給輝瑞帶來的損失高達26億美元。更重要的是,輝瑞的明星藥物——全球最暢銷的降膽固醇藥Lipitor,也將于2011年3月份到期。2008年,Lipitor為輝瑞帶來了125億美元的銷售額,占了公司營業收入的1/4左右。
惠氏公司(Wyeth)方面,最重要的兩種藥物——抗抑郁癥藥物Effexor和治療心絞痛的Protonix也分別將于2010年和2011年到期。
藥品專利權的到期無疑是醫藥公司的“不能承受之重”,通過并購,醫藥公司能夠取得新的藥品的銷售權,減緩了公司銷售收入的下降幅度,減輕了醫藥公司的業績下滑壓力。
從研發角度來說,大型醫藥公司研發新藥也面臨瓶頸,研發時間已經從原來的10年增加到了15年,這直接導致研發投入的增加。通過并購,大型醫藥公司將提高新藥的研發能力,以維持現有市場份額。
在美國,醫藥公司盈利的關鍵因素并不在于其藥物的研發能力,而在于能否通過FDA的批準獲得專利權。FDA每年只批準幾十種藥品,其中只有10%左右是新藥,其余都是改頭換面的舊藥。為了通過這一狹窄的審批關口,醫藥公司需要花十幾年時間組織臨床試驗和等待審批,然而在開始臨床試驗之前必須先注冊專利,否則就會被人搶注,這樣,等到通過審批,專利期限已過去大半。而且,現在新藥開發的成功率還在進一步降低,這種低成功率也降低了醫藥公司自主研發新藥的積極性。因此,醫藥公司的大量資源被配置到游說、公關和訴訟中去,企圖來幫助延長現有的專利權期限。并購能夠提高這些資源的使用效率,大幅度削減醫藥公司在這些方面的投入。
治標不治本
輝瑞制藥收購惠氏,羅氏(Roche)收購基因泰克(Genentech),默克(Merck)收購先靈葆雅(Schering-Plough),醫藥行業的并購可謂風生水起。通過比較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相對于收購方,被收購方的研發能力相對較強。
惠氏在疫苗、補品和生物制劑等前途廣闊的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輝瑞可以利用惠氏的研發能力,拓展生物制藥和疫苗的業務。并購后,通過壓縮銷售和營銷隊伍,可以節省數十億美元的營運開銷。輝瑞顯然很看好這樁并購交易的前景,其在并購聲明中預計,此次并購結束后的第二年,能給輝瑞帶來每股盈利增值。在并購完成后的第三年,能為輝瑞節省總計40億美元的成本,主要是在銷售、信息、管理運作、研發和制造方面的成本節約。
羅氏是在已經擁有基因泰克56%的股權之后,收購其剩余的44%的股權的,其目的很顯然是看中了基因泰克在新藥品上的研發能力,這一并購將有助于羅氏鞏固其研發能力。基因泰克是目前僅次于安進的世界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主要研制腫瘤和抗癌藥物。其暢銷的抗癌藥物Avastin和Herceptin能夠大幅提高羅氏的營業收入,并且羅氏收購基因泰克還將確保羅氏在現有協議于2015年到期后獲得基因泰克的實驗室。羅氏通過收購基因泰克的單抗藥物的研發平臺,增強了羅氏在單抗類藥物研發領域的實力,并且通過研發整合節省了大筆研發和運營費用。
生物醫藥行業的并購可以說是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得益于金融危機所提供的低廉的收購成本的契機,這樣的并購將有利于醫藥公司的長期發展。
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由藥品專利權到期因素驅動的并購交易還會不斷發生,我們預期,全球生物行業的并購金額將會在未來幾年中都保持在1000億美元以上。
在看到行業并購趨勢的同時,我們還需要認識到,生物醫藥行業的并購“井噴”其實是行業發展遇到瓶頸的表現。從歷史經驗來看,這樣的并購不一定能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這是行業規模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單個企業組織規模過大導致創新能力下降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種措施,但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行業發展遇到的障礙。
估計在未來的兩到三年里,隨著并購的進行,各家公司的整合也將隨之深入,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研發技術的公司才能在未來獲得發展的優勢。大公司間的競爭會趨于激烈,僅憑并購來實現公司的發展恐怕只能是短期手段,而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在藥物研發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公司,才有可能成為未來行業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