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韜
紫砂壺經久耐用,滌拭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鑒,于是器身玉色晶光,氣息溫雅,并以邊喝邊把玩摩挲為樂事
解說紫砂,先得從紫砂壺的制作原料說起。紫砂壺所用原料有紫泥、綠泥(本山綠)、紅泥三種,統稱為紫砂泥。
紫砂壺經久耐用,滌拭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鑒,于是器身玉色晶光,氣息溫雅,并以邊喝邊把玩摩挲為樂事。
幾何型,俗稱為光貨。光貨的設計制作是最能鑒別功力的,要求每個過程都要做到有骨有肉,骨肉亭均,都要有自己的特質、性格和規范,這些明確要求就要看簡單的線形,比較豐富的內容。在統一中求變化,應該做到方非一式,圓不一樣,在變化中求統一。自然型的茶具比較直接地摸擬自然界的固有物或人造物,來作為造型的基本形態,行話稱為“花貨”。筋紋型是紫砂藝人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壺式。
如果抽象地講,紫砂壺藝術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四要素。“形”即形式的美,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韻,一種能令人意會體驗出精神的意味。“氣”即氣質,壺藝所有內涵的本質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底、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從以上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完美的好作品。
完美的形象結構,精湛的制作技巧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形象結構是指壺的嘴、扳、蓋、紐、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相協調。精湛的技藝,是評審紫砂壺藝優劣的準則。優良的功能是指容積和重量的恰當,壺扳、執握、壺的周圍合縫,壺嘴出水流暢,同時也要考慮色地和圖案的脫俗和諧。
紫砂壺得名于世,根本的原因是紫砂泥的特殊優越性能,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時,均說其含有氧化鐵的成分,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都有,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這說明關鍵不在于氧化鐵,而在于紫砂的“砂”字。
紫砂壺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樣”之贊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社會功能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即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筆者認為古拙最佳,因為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應該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茶道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超世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
紫砂壺的造型技法與國畫之工筆技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十分嚴謹的,如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念糊。
款即是壺的款識。欣賞一把紫砂壺,除了看神經質泥色、造型、制作的功夫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等等方面。所以,一把紫砂壺的欣賞能帶給人們更多更美的享受。
其實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應在于紫砂壺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了,
紫砂壺已和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聯系在一起,成為受人青睞的國粹,在港臺和東南亞一帶,收藏名壺已成了人們精神享受上的一種樂趣。許多人競相高價收購名壺珍藏,猶如五十年前的上海一樣,出現“一兩紫砂一兩金”的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