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桂田
貪婪!是次貸危機之后華爾街的新標簽嗎?
或許,利己、逐利、貪婪,只有程度不同,本質差異又有多少呢?與生俱來的逐利性和貪婪性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又伴生了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次貸危機之后,將起因歸于貪婪,歸因于人的本性,這些道德批判,取巧有余,解決問題則未必是正途。難道可以通過商業倫理的教化去凈化人的本性,從而抑制對經濟的挑戰和傷害嗎?
理解并尊重利己或逐利,這是順應個體的本性,自然而本該;規范或治理公司行為,這是響應整體的約束,合規亦恰當。
更深層次地看,與其說是人性的貪婪,還不如說是公司治理機制的缺陷,導致了次貸的泛濫。次貸危機的泛濫,有人性貪婪的一面,有金融監管缺失的一面,更本質的是,在社會和個人之外的第三種組織,也就是公司這種組織本身治理機制的缺陷。
20世紀80年代因一系列公司丑聞而催生了全球第一次公司治理浪潮,相信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必然會引發對公司治理最新、最熱的關注。高明華教授等的新著《公司治理學》恰逢其時。該書致力于形成全方位的公司治理框架,不僅僅有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和一般運作機制,更有實踐性很強的公司治理原則和評級,還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公司治理進行了研究,堪稱此領域的奠鼎之作。
我們可以要求公司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商業倫理,我們可以探討更好的監管機制,然而,從經濟最富活力的主體,也就是公司的治理機制入手,從公司的內生發展入手,以更合規的治理機制來推動公司的健康發展,從而推動整體經濟的健康向上,為社會、為個體創造更大的福祉,這才是更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1987年奧斯卡金獎影片《華爾街》中有句燴炙人口的名言:“貪婪是好的”,在當前,是不是可以調整為“公司治理合規下的逐利,很好”呢?
尊重個體的逐利和重視公司的治理,是不是更能相得益彰呢?尊重人類的本能與創新,相信制度的力量與治理,讓我們更加重視公司治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遵循規律去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吧。
《公司治理學》
作者:高明華 等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9年4月